作者|黑色白杨木
来源|零壹智库
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晴雨表。在雪球等投资者社区上,不少人抱怨,自己早年入手的平安银行股票,已被套牢多年。如今,平安银行的股价,已从2021年最高24.65元/股跌至10元/股左右。
平安银行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报显示,其营收还在继续下降。尤其是零售业务的大幅下滑,更是让这匹曾经的“零售黑马”跛脚。
整体来看,平安银行上半年营收771.32亿元,同比下降13.0%;净利润258.79亿元,同比增长1.9%。其利息净收入的下滑,成为主要的业绩拖累;而零售净利润的贡献,跌到个位数。
零售支柱坍塌
平安银行对零售业务的重视,由来已久。时钟拨回至2016年,平安银行制定了全面向零售银行转型的战略目标。当年末,其零售客户、信用卡流通户数均较年初增长20%以上,零售贷款余额增长42.04%,零售业务净利润同比更是增长147.15%。
2019年8月初,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指出:“零售短短三年成为全行收入的重要支柱,关键指标占比均超过60%,2019年上半年客户资产(AUM)的综收同比增长40%,实现规模与品质的双提升”。
不过,2020年上半年开始,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增速便大幅下滑,净利润同比大降30%以上。2022—2023年上半年,零售业务营收增幅均在个位数水平,净利润则持续负增长。到了2024年,这一情况更加严重,零售业务营收、净利润都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前者下滑达到25%以上,后者则更是高达79%以上。
业务结构上,直到2023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营收占全行营收比重还都在55%以上,2024年上半年下滑至50%左右。但是零售业务对全行净利润的贡献,却在2023年上半年下滑到34.1%;2024年上半年竟跌至7%左右。
表1: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相关数据(2018H1—2024H1)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零售板块中的信用卡应收账款、消费性贷款、经营性贷款也都出现下降。信用卡应收账款由去年末的近5141亿元下降至约4710亿元;消费性贷款由5452.91亿元下降至4884.78亿元;经营性贷款由6147.68亿元下降至5552.82亿元。
零售业务的净利润占比断崖式下滑,不仅没有如平安银行“零售立行”的战略所言,“扛起”业绩大梁,反而在拖“后腿”。
这也与平安银行的战略改革有关,2023年以来该行持续压降高风险零售业务,提升对公业务“补位”能力。在外部经济环境变得复杂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往往选择改变资产结构,通过提升对公业务布局,来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平安银行也不例外。
早年,平安银行为了做大业绩规模,开始押注零售业务,甚至为了“冲业绩”,不得不降低贡献业绩大头的个人贷款业务的门槛。但是与此同时,平安银行因此“背上了”不良贷款率抬头的巨大风险。
以收益相对较高、风险也相对较大的信用卡业务为例,平安银行高举高打,市场占有率一路攀升。截至2021年末,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卡量达7012万张,同比增长9.2%;信用卡总交易金额3.79万亿元,同比增长9.8%;信用卡贷款余额6214.48亿元,同比增长17.4%。
彼时,其信用卡贷款余额,也仅次于有“零售之王”之称的招商银行。甚至连资产规模比平安银行更大的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难以望其项背。
,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平安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大幅增长,流通卡量、信用卡余额也开始下降。
财报显示,平安银行2023年的信用卡消费总额是27815.04亿,较2022年的33919.11亿,暴跌18%。比2021年的37914.1亿,整整少了1万多亿。
尽管如此,信用卡不良率依然居高不下,从2021年的2.11%升至2022年的2.68%。此后的2023年末及2024年第一季度,均为2.77%。
受此影响,个人贷款整体不良率也在明显抬头。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个人贷款不良率1.37%,较上年末增长0.05个百分点。而此前的2022年、2023年、2024年年第一季度,个人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32%、1.37%、1.41%,增长明显。
为了应对不良贷款率提升的风险,平安银行大刀阔斧进行业务结构调整,从而导致其零售规模下滑。
2023年以来,平安银行在持续压降信用类贷款的同时,加大住房按揭、持证抵押、新能源汽车贷款投放力度,从而改善资产结构。在2024年上半年财报总结中,冀光恒也提及,此举是试图促进“量、价、险”平衡发展。
平安银行这种策略的改变,用谢永林的话说,是主动摒弃千亿级高风险零售资产,才对其营收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是,这种变化,对平安银行的业绩冲击,也是肉眼可见的。
盈利主要靠“降本”
财报显示,平安银行利息净收入也在下滑,主要是因为其净息差同比、环比均继续承压。净息差延续了此前的收窄态势,同比降低了0.59个百分点至1.96%,跌破了2%,为近五年最低值。
资产端收益率的下滑,也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因素。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平安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25%、4.06%,持续收窄。
此外,上半年平安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4.79%,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86%。其中,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5.90%,较去年同期也大幅下降101%。
在零售业务与利息收入都没有扛起业绩大梁的同时,平安银行还能实现净利润微增约2%,主要归因于降本增效,以及非利息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是降本增效方面,平安银行多头发力。财报显示,该行上半年的负债成本、存款成本、手续费以及员工等相关费用同比下降了9.9%,节约了23亿元。
首先,平安银行二季度负债成本环比显著下滑,其中存款成本环比大幅下滑7bps,主要受益于叫停手工补息和智能通知存款。
具体来看,在吸储方面,2024年上半年吸收存款平均付息率为2.18%,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基点。零售存款成本的下降,主要得益于存款活期化趋势抬头,零售存款中活期占比从1季度的20.67%,提升到2季度的23.11%。
与此同时,平安银行的存款结构依然延续定期化趋势,但受益于存款挂牌利率下行、规范手工补息,各项存款付息率均有所改善,特别是对公活期与对公定期存款成本,下降幅度较大。
通过“裁员降薪”,平安银行也节省了9.3亿元。财报显示,2023年半年,平安银行员工费用为111.56亿元,员工人数为43728人,人均月薪资为4.25万元,而2024年上半年员工费用为102.28亿元,员工人数为40452人,人均月薪为4.21万元。据推算,平安银行总体裁员比例约7.5%,降薪比例约0.9%。
在效率提升方面,平安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经营降本增效来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力度,也带来了积极效应。
以平安银行数字化和综合金融平台为例,截至6月末,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2%,其中,月活跃用户数(MAU)4338.3万户;上半年综合金融的贡献占比为:财富客户净增户数占比38.8%;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净增额占比61.7%;汽车金融贷款发放额占比16.8%;信用卡新增户数占比10.8%。
二是非息收入表现优异,在提振业绩方面功不可没。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非利息净收入280.46亿元,同比上升8%,占比也提高至36.4%。
据分析,这主要是债券投资等业务的非利息净收入增长,拉动了整体非息收入增长。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债券投资收入同比增长了56.7%;不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了20.6%,主要受代理个人保险收入下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