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前一天,被两名神秘军人带走,销声匿迹30年后名动天下

哄动这史记 2024-02-05 09:45:41

1956年,就在王明健即将迎来毕业的时候,他却忽然消失。父母非常着急,赶紧联系学校。可无论是教授他的师长,亦或是他身边亲近的同学,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直到30年以后,人们才重新见到了他。此时的王明健已经头发花白了,人们问他这些年去干了什么?他笑了笑只回答:“为人民服务!”

村里人纷纷传起闲话,说王明建是个骗子,他就是没找到工作,在说假话。直到又过了几十年,真相大白,村里人纷纷惊掉大牙。

那么,王明健是谁,为何会在毕业之前神秘失踪?他被带去了哪里?又为祖国做了哪些贡献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当年那段历史,去看一看吧。

毕业前夕被带走

1956年,中南大学矿冶学院迎来了毕业季。那时候的大学生们虽然不愁工作,但也会为自己的未来而担忧。王明健也是这些大学生中一员。

尽管心里有些不太踏实,但毕业典礼还是要去参加的。王明健收拾好东西,步行前往毕业典礼现场。就在路过一片树林的时候,忽然走来两个身穿军装的大汉。

因为担心卷入什么特别行动,王明健赶紧加快了脚步。谁知,那两个军人也加快脚步跟上了他。其中一个还开口对他说:“同学,你等等,跟我们走一趟。”

王明健吓了一大跳,心想自己也没犯什么事啊。那个年代的人们对军人都很信任,小王自然也不例外。二话不说就跟着两人离开。

他本以为两个军人会把自己带到什么秘密基地,谁成想,三人的目的地竟然是学校的校长办公室。

到了校长办公室以后,两个军人向校长点了点头。校长微微一笑,对王明健说:“你放心,这是件好事。”说完这话以后,他脚步飞快,离开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剩下三人,其中一个军人拿出一个公文包,从中取出一份文件,郑重的摆在王明健面前,出声提醒道:“同学,你仔细考虑考虑。”

王明健心中既有疑惑,也有稍许激动。或许,自己小时候的理想真的能够实现。他拿起文件仔细阅览,不一会儿,心中的疑虑就彻底打消。他激动的拿起笔,在文件相应位置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随后,两个军人就要求王明健立刻跟他们离开学校。出于保密缘故,王明健不能接触任何无关人员。所以,无论是王明建的老师还是他的同学,甚至是参与这件事情的校长,都不知道他被带到了哪里。

毕业典礼结束以后,同乡的其他孩子都毕业回家工作,王明健的父母心里升起忧虑,孩子怎么还不回来呀?是出了什么事儿吗?

夫妻二人都没有什么文化,只能守在家里等着孩子回来。几个月过去了,他们还是没有任何王明健的消息。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们联系到了学校。

可校方却表示,王明建在毕业后已经离开了学校,目前他们也不知道王明健在哪里。不过,校长却给了夫妻二人一个准话,表示王明健没有遇到生命危险,过些年可能就会回家了。

夫妻俩没有办法,只能守着家里的老房子。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儿子回家。而与此同时,王明健已经坐上了一辆绿皮卡车,一路向西。

大西北秘密工作

一路上王明健心中十分忐忑,他不清楚自己要去从事什么研究工作。但从文件中的只字片语,他能够推测出来这次工作的重要性。

直到来了实验室,看着眼前的研究团队和实验器材。王明健只觉得好像在做梦,这竟然是研究原子弹的队伍!

要知道,20世纪50年代我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就出现裂痕。以前的老大哥现在仗着手里有核武器,开始对我国施加压力,甚至插手我国内政,觊觎我国疆土。

面对美苏两个庞然大物,伟人一声令下,一个研究团队被迅速组建出来。但这个研究工作要求最高级别的保密,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不能知道这些人到哪里去。这不仅是出于保密,更是出于保护。

不过,每隔几个月,研究人员都可以送信给家人。信也是经过层层盘查,其中不能出现任何机密信息,也不能提起自己在干什么。

收到信的王父,王母暂时放下心,但村里面的人见到王明健一直不回家,便生出了种种猜测。开始的时候,人们只是说王明健是没找到工作,没脸回家。后面几年,王明健一直没有回家。村里面的谣言越来越离谱,甚至说他是去蹲了大牢。

那王明建在西北实验室中究竟在从事些什么呢?

王明健是矿冶学院的学霸,年纪轻轻就在冶炼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众所周知,核武器的主要原料就是“铀矿”,而要想拥有巨大的杀伤力,就必须从矿石中提炼出重铀酸铵。

当时,苏联专家已经陆续从我国撤走。我国科研人员虽然拼尽全力保留下来了部份资料,但在铀矿提炼方面,我国却还算得上是白纸一张。

只有原子弹的图纸却没有原料,又怎么能造得出杀伤力巨大的核武器呢?没办法,只能我们自己上。于是,矿冶方面的专家就被聚集在一起,而年纪轻轻就成绩优异的王明健更是可以吸纳的人才。

奋不顾身做研究

我们都知道,核武器非常危险。而它的原料重铀酸铵的提炼,更是危险中的危险。当时,王明健等一众科学家们废寝忘食的研究,确定了种种提炼方案。

但这却都是纸上谈兵,要想确定方案是否可行必须进行实验。王明健和团队一起转移到广东的一个荒无人烟的深山里,进行提炼重铀酸铵的实验。

实验非常危险,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爆炸。而这种爆炸又是带着核辐射的,因此危险程度更上一层楼。但这些科研人员们并不害怕,他们都做好了为祖国的事业牺牲的准备。

王明健在实验当中也遇到了多次危险。第一次实验机器发出警报声的时候,他还在记录数据。

同事赶紧把他拉出门外,他虽然非常感激,但也不住的叹息:“数据还没记录完呢。”话音还没落,实验室就发生了爆炸。

而第二次采取同样的步骤进行实验时,机器再次发出警报。这一次,为了获取关键数据,王明健奋不顾身,执意留在实验室中记录。

他保存下了完整的数据变化过程,但也被爆炸波及。他身上大面积烧伤,还受到了严重的辐射。当时,王明健在医院里昏迷了很久,在医护人员的拼命抢救下才捡回一条命来。

但也是通过这次保存下来的数据,王明健明白了一点,这种炼铀方法不仅不安全,也不可行。他重新站在数据的角度进行思考,摆脱过去的老道路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基础上进行改进。

就在研究出现重大突破的时候,一封电报的到来又让王明健备受打击。这是一封从家乡发来的电报,上面记录的是一个非常不妙的消息。

父母在信中告诉王明健,奶奶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奶奶最后的希望,就是再见王明健一面。父母希望王明建能够回家来看看老人。可此时研究正在紧要关头。

“很多时候,忠孝不能两全。”几十年后,王明健当着镜头说出了这句话。他之所以会这么说,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此。他没有选择回家看望奶奶,而是投身研究。

在研究告一段落之后,王明健得到了奶奶去世的消息,他的心中悲痛万分。带好了祭品,将电报放在正对家乡的方向,遥遥的磕了几个响头。

通过不眠不休的研究,王明健最终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简易炼铀法”。这种方法不仅保证了生产的安全,使炼铀的生产规模得以扩大。而且提炼出来的重铀酸铵纯度非常高,完全可以供给核武器的制造使用。

最终,王明健所在的原料团队,在规定的期限内生产出了两吨精炼轴,和超过70吨的铀原料,解决了我国核武器研究“没米下锅”的难题。

原子弹燃料之父

正是因为王明健带领发明了“简易炼铀法”,使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向前跃进。他也获得了“炼铀功臣”的称号。在第一代原子弹研制完成以后,王明健依然没有返回家乡。

他选择留在大西北,继续为祖国的核武器事业而奋斗。第二代,第三代核武器的研究团队中,都有他的身影。他一点儿也不藏私,凡是来向他问问题的,他无所不答,也为祖国培养了不少核武人才。

我国的第一代原子弹爆炸以后,这个项目的保密级别降了下来。王明健也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乡,此时,家乡对他来说已经物是人非。

父母乡亲问他这些年去做了什么,他出于保密原因并不能说。村里的谣言也传进了他的耳中,他却一点儿也不生气。

直到几十年后,档案被解密。王明健为祖国做的贡献这才被人们所知道。

结语

上了年纪以后,王明健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他却依然在坚持研究量子力学,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

有人问他,隐姓埋名这么多年,委不委屈。他说:“只要祖国和人民有需要,我无上光荣。”

王明健这种为了大家牺牲小我,为了祖国奉献终身的精神,值得后世无数人敬佩。

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参考资料:

《国家记忆:军魂永驻·基建工程兵》

《中工网:王明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功臣》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