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就是痰湿,停止反复,很简单
抽动症,中医里就叫做“肝风”,所以一般会注重平肝熄风。
而风为什么会动?
风是肝所主,肝属木,其性与风气相通。
小孩子因为没有被满足、或者学习压力大,家庭氛围太过紧张等,导致肝气不舒,之后就开始生肝火、肝郁,时间久了就开始化火,化火最后就会生风。
但事实上,肝风内动只是一个表象,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全部。
这就是为什有的孩子吃了平肝熄风的,就会好一些,等不吃了,又开始反复发作。
除了肝风,我们还要考虑一个导致抽动反复的重要因素:就是痰湿。
前面说过化火最后会生风,这个生出来的风就会带着痰一起,在身体里到处溜达,干坏事儿。
他们能够流窜到身体各个部位,上扰清窍就会皱眉眨眼,张口歪嘴,摇头耸肩;
跑到肺里,让肺气不能宣泄,阻滞咽喉,出现喉中异常发音;
流窜到身体四肢,就会出现甩手、踢腿、吸肚子等。
痰湿是除不完的,永远也除不完。
这个风痰湿就好比我们身体里的垃圾,只要人活着,就会不停地代谢,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
加上现在物质丰富,我们的食物、饮食来源太多了,小孩子都是从小好吃好喝的,运动量少,如此一来,脾胃差,运化代谢的少,吃的多,导致痰湿积累的越来越多。
家长看到这句话就会担心:那孩子是不是就永远也不会好了?
先别着急,我们中医还是很有办法的。
举个例子:
患儿9岁,抽动症2年。
主要症状:眨眼、皱眉、咧嘴、耸肩、清嗓。
伴随症状:注意力下降,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烦躁,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味酸臭。舌苔白腻,舌尖红,脉弦滑。
辨证:肝郁化火、脾虚痰盛
治以疏肝泻火、健脾化痰、息风止痉
组方:
牡丹皮、栀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钩藤、僵蚕。
结果如何?
二诊:患儿发脾气减少,抽动频率有所减少;三诊:睡眠好转,食欲增加,抽动症状明显减轻,眨眼、皱眉等动作减少,加调方增强健脾之力,继续巩固治疗。
最终经过几个月的系统治疗,患儿抽动症状消失,情绪稳定,上课注意力也能集中了。
有什么道理呢?
患儿性格内向,学习压力大,长期情志不舒,导致肝郁气滞。气郁日久,化火生风,风性主动,故出现频繁的抽动症状。肝主疏泄,肝郁化火则扰乱心神,导致睡眠不安、情绪波动大等症状。
患儿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滞,聚而成痰。痰浊随气上逆,蒙蔽清窍,流窜经络,加重抽动症状。
这类孩子的一大特点就是,急躁易怒,情志不畅。
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该孩子用一些清肝疏肝降火的,症状就会好点,不吃就有复发了,因为没有解决好痰湿的问题,这条湿气聚集的道路没有打通。这才是根本的问题。
人体健康状态下,也会有痰湿产生,但通过身体调节也能及时排出,从而维持平衡状态。问题就出在它调节不了了,所以我们只需要修复它,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就可以了。
方中:
牡丹皮、栀子——清热泻火,疏肝解郁;
柴胡——疏肝理气;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
陈皮、半夏、茯苓——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钩藤、僵蚕——息风止痉,通络化痰。
当然每个人都很独特,都有细微的差别,不可能一个方子就对应所有人。对于抽动症患儿,除了中药,日常还要注意饮食调整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