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苗之源出。《史记》说,蚩尤为东夷九黎部族之首领,九族之人包括古商人、古秦人、古楚人等。蚩尤是兵神,东方各部落联盟首领,曾率东夷九族打败了炎帝部族,后来炎黄两大部族联手击败蚩尤统领的东夷九族,蚩尤被杀,东夷九族离散。其东夷族之一部,避祸来到江汉流域,在与当地土人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融合,形成了“三苗”。
三苗活动区域。《战国策•魏策一》记载:“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徐旭生先生据此判断,三苗活动地域似乎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为中心,迤北到河南西部熊耳、外方、伏牛诸山脉间。
三苗异于华夏。《尚书•吕刑》曰: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栻、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
尧舜时三苗是大患,尧在位时,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尧听从舜的建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三危山即岷山。《吕氏春秋•召类》也记载: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
《韩非子•五蠹》记载: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征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舜,有苗乃服。
尽管如此,三苗为乱尚未根除,以致于舜崩于苍梧。郑玄注《礼记•檀弓下》称:“舜征有苗而死,因留葬焉。”
大禹征三苗。《竹书纪年》有禹征三苗,“三苗将亡,天有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龙生于庙,日夜出,昼日不出”之记载。禹征三苗,有神人面鸟身,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禹既已克有三苗,神民不违,天下乃静,则此禹之所以征有苗也。
史书记载,人面鸟身的句芒神“降而辅之”,助力禹征“三苗”,禹乃克“三苗”。其历史的真实是以皋陶为首领的偃姓部族和以伯益为首领的嬴姓部族,与夏后氏合力镇服“三苗”。
东夷的偃姓部族和东夷的嬴姓部族皆以句芒为东方族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献子曰:“社稷五祀,谁氏之五官也?”对曰:“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东夷各部族以少昊为先祖,句芒又是少昊氏四叔之一,曰重,为句芒,是东夷重要支系首领。史记嬴秦族首领如秦襄公、文公、德公、献公等祭祀白帝少昊。
《墨子•明鬼下》记载句芒神也曾赐福秦穆公:昔者郑穆公,当昼日中处乎庙,有神入门而左,鸟身,素服三绝,面状正方。郑穆公见之,乃恐惧奔。神曰:“无惧!帝享女明德,使予锡女寿十年有九,使若国家蕃昌,子孙茂,毋失郑。”穆公再拜稽首曰:“敢问神名?”曰:“予为句芒。”
考古学者指出,长江中游一带是古史传说的“三苗”部落所在区域。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长江中游群城迭起、文化璀璨,与古史传说的“三苗”部落时代相吻合,暗示当时长江中游已进入早期国家文明形态……在古史传说的尧、舜、禹时期,特别是禹时期,已经进入国家文明的前夜,代表中原文明的“禹”对代表长江文明的“三苗”进行了讨伐,所说的“三苗”亦即南方地区,更准确地说,也就是长江中游地区以石家河为中心的聚落,而后石家河文化的面貌突变,并大量出现中原龙山文化的文化因素,当是与此传说事件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