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两年的网络世界中,出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不少人恶意抹黑国产的采棉机,极力吹捧国外的采棉机。他们声称国产采棉机即便价格优惠,低至 140 万元一台,比外国 500 万元一台的便宜 300 多万,却依旧无人问津。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需要深入探究这些言论背后的动机。很显然,这并非单纯对采棉机的评价,而是某些势力抹黑中国棉花产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当抹黑中国棉花产业的计划失败后,他们转而攻击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未来,或许还会将黑手伸向中国的棉花育种、棉花纺织机器等领域。
中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尤其是新疆棉花的卓越表现,令欧美国家心生嫉妒。新疆长绒棉以其出色的品质,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众多高端服装制造企业对其青睐有加。2023 年,我国棉花总产量高达 580 多万吨,其中新疆就贡献了 511.2 万吨。如此庞大的产量,即便供应我国 14 亿人口的服装需求也绰绰有余。这一辉煌成就,得益于科学育种和规模化种植的有力推动。
回首 2010 年以前,新疆棉花的采摘多依赖手工,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大。然而,这与欧美所污蔑的“强制劳动”截然不同。当时,大量内地人会专程乘坐火车前往新疆采摘棉花,摘棉工作在那时是众人争抢的赚钱良机,勤劳者一个月便能收获上万元的收入。2008 年,多达 9.6 万人奔赴新疆采棉,他们的食宿均由新疆本地负责,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疆棉的生产成本。当时,新疆和丰县棉花一亩的种植收获成本达到 956 元。
面对种种挑战和恶意攻击,中国棉花产业没有屈服,而是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创新不断发展壮大。国产采棉机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上不断突破,以高性价比逐渐赢得市场的认可。那些恶意的抹黑言论,终究无法阻挡中国棉花产业迈向更加辉煌未来的坚定步伐。
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坚定支持国产产业的发展,不为谣言所惑,共同见证中国棉花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