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启示录:当坦克不再安全的时候,我们的99A怎么办?

解析冷知识 2024-01-02 11:05:03

时至今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已经超过了660天,战争已经从2022年的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互相大步进退”,变为了2023年至今的“一战式对峙”血肉磨坊中。

在这样的战争过程中,双方的坦克在进攻与防御中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脆弱性”,一些所谓“军事爱好者”开始大谈所谓“俄乌冲突对中国的启示:坦克已不再安全”,并准备进一步开始指手画脚地评价“我们的99A应该怎么办”,准备将自己“国师化”。

“坦克不再安全”的前提之前提

其实当我们仔细追究“当坦克不再安全,我们的99A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本身时,就能发现一个有趣的“前提之前提”——坦克,真的安全过吗?

若是要讨论这个“前提之前提”,那需要暂时将视线跳出战争本身,放眼到更早的时候——那个坦克第一次进入发展黄金期、且军事思想激荡回响、战术研发百家争鸣的“间战时期”(1920-1940)。

1924年,伏龙芝在其专著《未来战争的前线与后方》(Фронт и тыл в войне будущего)中明白无误地做出了如下的描述:

当装备优良的敌对双方发生冲突时,一次两次的突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战争将是一场长期的、残酷的搏斗,交战双方的全部经济和政治基础都要在这一场竞赛中受到考验。用战略的层面来说,这就是闪电式的、实施决定性突击的战略变成了消耗战略。

当然,有些人会急不可耐地想要声称所谓“苏联抛弃了伏龙芝的军事思想直到80年代”,但对这种谎言的驳斥并不是今天的主要目的。

从伏龙芝的军事思想与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进行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进行了一整套基于实战的军事思想变革后,其军队的战术也基于伏龙芝的学生A.A.斯韦钦对伏龙芝军事研究理论延申的“连续推进”战略进行建设。

从苏联在二战后期开始,其装甲建设思路就一直秉持的是“在保证其生产性的前提下,提高车辆性能,降低损失率”思想,并基于此思想建设了重视技术继承性与连贯性的一系列装甲兵子系统,而非某些国家的“精锐决战兵器”坦克思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冷战中,苏联的装甲部队装备研发与换装思路也是继承了这一思想,其最好的例证则莫过于60年代中后期,苏联在坦克研发工作上的指令路线:

当时,具有革命性的T-64(432工程)与T-64A(434工程)主战坦克投产后,受制于其使用的独特二冲程柴油机动力系统生产难度复杂,可靠性问题急需技术攻关问题,苏联方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两步走”的战略。

一方面,让哈尔科夫厂急需攻关5TD系列二冲程柴油机的可靠性问题;

而另一方面,苏联还要求当时的下塔吉尔设计局放弃其已经设计的T-62B项目(即167M工程),转头设计一种适于量产的“传统动力T-64A主战坦克”(即172工程)。

尽管这一研发过程中途由于阴差阳错,所谓“传统动力T-64A主战坦克”变成了一种几乎与T-64A完全不同的主战坦克,但从60-70年代的苏联装甲力量发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苏联对装甲力量的设计与研发一直是将装备的“生产性”考虑优先级放在“硬数据”前的位置。

对于苏联而言,装甲兵作为一线突击的“矛头”,其本身就会受到所面之敌所有的武器攻击——敌人会想尽一切办法摧毁坦克,而由坦克作为“矛头”的进攻集群的任务是在自身被敌人遏制前,摧毁当面之敌。

换言之,“坦克是安全的”神话从头到尾就不曾作为过苏联装甲兵发展的优先考虑对象,也从不曾作为苏式坦克的“卖点”。

而对于继承了苏联装甲兵遗产的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而言,“坦克是安全的”这种神话存在的“前提之前提”也是不复存在的,自然就无谈所谓“安全神话”。

“坦克不再安全”的前提:“坦克的神话”

而如果我们细究所谓的“坦克安全神话”,其实更像是某些北约国家在宣传中为对方设置的“虚空标靶”,并作为自吹自擂的一种“本钱”。

从20世纪60-70年代冷战逐渐进入高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在进行军备竞赛的同时,还在宣传舆论阵线进行着攻防。

从这一时期开始延续至几十年后,各路“民间军事研究专家”与所谓“有官方背景的军事研判者”热衷于书写各类军事书籍,这些鱼龙混杂的书籍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舆论影响。

其中关于“坦克的战术运用与装甲兵战略”问题更是堪称重灾区,其中很多错误说法甚至一直在各处复读并流毒至今。

在这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坦克无敌论”的思潮和“坦克决战兵器论”的思潮。

在这些思潮中,由当时“民间军事研究专家”与所谓“有官方背景的军事研判者”为代表的人士,热衷于为一切从该时代中的北约坦克安上“不可被战胜的堡垒”、“不可能损失的神兵利器”的头衔……

究其动机,其实无非是可悲的“自豪感”与“自尊”作祟,从坦克比赛中年年垫底“挑战者”到修修补补吨位增长超过30%的M1“艾布拉姆斯”,都曾荣获“无法被摧毁”的神话。

并在前文提到的某些人士口中不断重复的谎言中形成了一种“思想钢印”,进而将坦克塑造为了“无法被摧毁的堡垒”。

此时此刻,肯定有人会跳出来大声指责:“‘挑战者’主战坦克与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明明在后来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中,面对装甲力量强大的伊拉克军队,这些坦克确实表现出了其‘无法被摧毁’的一面”之类的说辞。

然而谎言终究是谎言,不论其如何试图将自己的谎言部分藏进事实中,谎言本身也不会成为事实。

诚然,在舆论宣传阵线中,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或者说“第二次海湾战争”)中,作为地区强国的伊拉克在美英联军3月20日不宣而战后,历时不足1个月,伊拉克萨达姆政府下的军队就迅速崩溃倒台。

在各种媒体的欢呼声中,美军获得了“战场的胜利”,并在随后的媒体宣传中,伊拉克战争的第一阶段又一次“打醒了世界”。

然而,在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到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之间,美英等国出于所谓“惩戒目的”,基于联合国架构对伊拉克执行了超过10年的全面制裁、全面封锁。

这断绝了伊拉克获得任何装备更新和借助外力进行装备翻新维护的可能一事。

在2003年正式入侵伊拉克之前,多国部队已经进行了时间相当长的空中打击与封锁

为什么鲜少见到那些热衷于塑造“坦克无敌论”的“民间军事研究专家”与所谓“有官方背景的军事研判者”进行研判讨论?

因为这些热衷于塑造“坦克无敌论”的“民间军事研究专家”与所谓“有官方背景的军事研判者”眼中,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坦克战术运用”概念、也没有“装甲兵战略”认知、更遑论什么“攻防集团体系化对抗”思考了。

从头到尾不过是为了满足某些特殊群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坦克无敌论”这一碟醋,才大费周章地东拼西凑论据进行论证而已。

在这样目的与这样逻辑下出现的“坦克无敌论”神话与神话破灭后的“坦克不安全了”的伪命题,又有什么深入讨论的价值?

难道就因为在2023年这个姗姗来迟的时间点中,长期以来享受“坦克无敌论”神话红利的诸多北约主战坦克被正常地摧毁,还要就那个虚幻的神话破灭后,进行任何所谓的“独立思考讨论”吗?

“坦克不曾安全”的事实下,那么99A应该怎么办?

当我们重新认知了“坦克不曾安全”的事实后,部分军事爱好者们更加地担忧了——“如果以前的坦克各种‘无敌神话’是虚假的,那对我国的99A岂不是更加不利了吗?”

但其实对于这种事情,本身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毕竟,神话破灭后,坦克只是从我们的视野中回到了它本来的样子而已。

不论是步兵、坦克、装甲车、战斗机、支援火炮、防空系统、舰船,都不过是各自战争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们需要各司其职地执行自己的任务与定位,发挥在预想中其自身的功能与作用,才能在交战中获得足够的优势。

而在残酷的战争中,所有的人员和装备都只是通往胜利之路上的消耗品与筹码——装备与人命在战争中十分珍贵,但并非不会消耗。

99A主战坦克也是一样的道理。

作为体系内的一种武器,其对于我军的装备体系而言,有着独特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99A主战坦克不会在继承者到来前退役,只会接受更适应我国自身国情与技术的进一步现代化改进。

其对敌的策略也必然是基于我国自身的国防策略与装甲兵使用经验总结“走自己的路”,而非照搬他人的经验。

正如1950年9月5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那位历史的伟人向我们提出的被称为“战争指导艺术的最高境界”的理论一样:

“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

参考资料:

【1】新华社《“挑战者-2”首次在战场被俄军击毁,英坦克“不败神话”破灭》

【2】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未来战争中的前线和后方》

【3】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斯韦钦《战略》

【4】尤里·彼得罗维奇·科斯坚科《坦克-技术·工程·经济》

【5】苏联国防部《关于为苏军装备新型中型 T-64 坦克和发展其生产能力》

【6】俄罗斯红星1台《俄式战甲-苏联坦克史》

【7】瑞典装甲部讲座《装甲车辆的今天与明天》

【8】华盛顿时报《事实证明,M1“艾布拉姆斯”坦克在伊拉克既有用又脆弱》

【9】中国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毛泽东打仗的办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10】兵工学报《发展中国家主战坦克总体决策的几个问题》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