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即充当抵押的人,或者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人质(非现代绑架案中的人质

熠彤看历史 2023-08-15 11:27:07

“质子”,即充当抵押的人,或者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人质(非现代绑架案中的人质),通过人身抵押的方式,获取对方的信任,从而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我国最早的质子即《封神第一部》中的重要角色西伯侯姬昌、伯邑考父子。因为质子要能起到约束诚信的作用,所以身份必须贵重,要能让质子本国有所顾忌,所以质子以王侯子弟居多,也有国家重臣。 不同朝代的质子们待遇略有不同。春秋战国的质子基本没有人身自由,形同囚徒,还时不时因为局势变动而受辱,如晋太子圉,就是不堪受辱逃走。还有秦悼太子质秦时就死在了魏国。总的来说,战国时期人质在入质国是不受礼遇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往往成为国家决策的牺牲品。 相比之下,汉朝对待质子的态度就好很多。质子常常能够入朝宿卫,成为皇帝名义上的警卫,还可以参加朝廷的政治活动,比如郊祀、册封典礼等。 而唐朝待遇则更为优渥,授予质子官职,给予相应俸禄,还有机会陪同皇帝、亲王巡游狩猎,跟随唐军参加对外战斗等。如果质子有疾病或死亡,朝廷还会给予特殊的抚恤和恩礼,比如开元十六年(728)二月,奚质子右领军卫将军李如越去世,唐玄宗下诏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官造灵柩运还奚族。同年四月,渤海国的大都利行王子病逝,唐玄宗命有司吊祭,赠特进兼鸿胪卿,赐绢三百匹、粟三百石,官造灵柩,护送回渤海。

0 阅读:24
熠彤看历史

熠彤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