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真的太不容易了。万里挑一变成胎儿呱呱坠地,咬着奶嘴穿着尿片就上了学。十年寒窗拼爹拼妈终于上岸,又迎来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磕磕绊绊走到老,一身基础病、随时要了命。
也有些人命好:读书算爱好,房子N多套,灾祸全绕道。可是,人吃五谷生百病,别的不说,就说下面这三种难缠的疾病,又有几人能躲过?
顽疾之一: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的统称,被称为生命第一杀手。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是血管的老化和病变,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都与此有关。1、现状。在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脑血管疾病位列榜首,占到全部死因的45%以上。《中国心脑血管病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心脑血管患病人数为3.6亿,占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高血压为例,70岁以上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压的比例超过60%。换句话说,近三分之二的人最终都会患上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
2、风险因素。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吸烟、饮食结构不当、缺乏运动三项。首当其冲的是吸烟,研究表明,男性吸烟者中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63倍。其次是饮食结构不当,主食(包括糖)、动物脂肪和盐的摄入过多,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过少。然后是缺乏运动(未达到WHO推荐标准),尤其缺乏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统计学研究表明,中国居民患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直接归因于运动不足的比例分别为12.3%、15.7%、8.5%。
3、预防手段。戒烟;少吃主食和糖(包括带糖的饮料),低脂低盐;适量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等),每周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如果能够做到上述几点,70岁以后你可能仍然是那三分之一的幸运儿。
顽疾之二: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指三个月以上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多与运动器官病变、内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肿瘤等原因有关。正常情况下,人体疼痛是一种保护性的应激反应,短时间的急性疼痛是必要的、无害的,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即可解除。但如果出现长时间的、影响正常生活的疼痛,就可将其视为疾病,称为“慢性疼痛”。多数情况下,慢性疼痛与慢性损伤有关,常见的如骨关节炎、腰椎病变引发的下腰痛,骨质疏松性疼痛等;少数情况下,疼痛本身就是一种中枢神经自行构建的“错误”感觉,与器质性的改变无关。
1、现状。《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我国慢性疼痛病患人数超过3亿人,发病率超过20%;在老年人中,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49.8%。慢性疼痛的累积发病率超过90%。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正在经历慢性疼痛,半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疼痛。几乎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慢性疼痛,有的甚至伴随一生。
2、风险因素。慢性疼痛的风险因素有过量运动、缺乏运动、营养失衡、身体姿态和姿势错误等。3、预防手段。营养均匀,防止骨质疏松,避免代谢问题(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引发的病变;合理运动,既不可因痛“恐动”,也不可过量运动,进而预防和改善膝、肩、髋关节炎;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运动姿势,保持脊柱(腰椎、颈椎)健康;缓解心理压力,合理镇痛,与疼痛“握手言和”。
顽疾之三: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俗称癌症,是细胞复制时基因变异所引发的细胞无限生长,通俗来讲,就是制造新的细胞时犯了低级错误 - 明明操作手册里写的是“一致的”,执行的时候却成了“一直的”......人体除了肌肉组织(例如:心脏)不会长肿瘤以外,每一个器官和组织都可能会癌变,其中以肺、肠、胃、食管、肝、子宫、乳腺等器官的癌变最为常见。1、现状。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1900余万,其中我国新增癌症病例460万。我国以五分之一的人口承担了四分之一的癌症病例,发病率较高。我国0~74岁癌症累积发病率为21.42%,也就是说,当我们风风雨雨走到75岁时,五分之一的人都将(或已经)患上癌症。
2、风险因素。恶性肿瘤首要风险因素是年龄,除此之外还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环境污染、反复感染、肥胖、遗传因素等。曾有人说过,只要活得足够久,每个人最终都会得癌症 - 理论上这没有错,因为只要时间无限长,细胞复制的次数就无限多,“出错”就是必然的。不过,生命不是无限的,癌症的高风险因素更不是无限的。只要我们能够规避有限的几个高风险因素,癌症就不会找上门来。
3、预防手段。戒烟忌酒;健康饮食、合理运动、避免肥胖;远离环境污染(或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反复损伤(例如:反复晒伤)、尽可能地解决反复感染(例如:肠炎)。最后,还要放下生活中的忧怨,摆正心态,把一切都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