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件大事,可能很多人都没咋注意。
就是,南方的官员们开始北上了。
这不,江苏、浙江、广东的干部们纷纷赴辽宁、吉林、黑龙江,这可不是简单的串门儿,背后是国家振兴东北的大棋局。
这些官员们,都是负责发展改革、工业信息、贸易科技的行家里手,他们的到来,意味着东北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了。
01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今年以来,已经有至少10名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的干部,纷纷北上赴辽宁、吉林、黑龙江工作。
这些官员多数负责发改、工信、贸易、科教、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工作,这针对性,不是一般的强。
其实,这已经不是南方官员第一次密集下东北了。
从2017年开始,苏浙粤与东北三省的干部交流就已经逐步常态化。而且这种交流是双向的,东北干部也纷纷南下沿海地区挂职交流。
这背后,是国家层面的大战略。早在7年前,国家就要求东北地区与东部沿海形成常态化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机制,加快复制推广东部地区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
去年底,高层进一步强调,要加强东北同中央和国家机关、东南沿海地区干部任职挂职和双向交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专业化素质。
借助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产业资源、治理模式,带动东北地区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内生活力和动力。
02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为啥是苏浙粤三省的官员下东北呢?
这背后,是从2017年起开始建立的对口合作机制。
国办印发文件,组织东北三省与东部三省、东北四市与东部四市形成对口合作机制。辽宁省与江苏省、吉林省与浙江省、黑龙江省与广东省一一对应。
广东、江苏、浙江,不仅是经济大省、工业强省、科技强省,还是改革开放最前沿,民营经济最发达,国际化营商环境最完善。
而东北虽然面临诸多困局,但在新的地缘大变局中,其重要性有增无减。
如今的东北,仍旧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地之一,也是大国重器最为集中之地,且处于东北亚的腹心地带。
东北的粮食、能源、教育等资源能惠及沿海地区,而沿海的高新产业、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同样能惠及东北。
更关键的是,随着全球地缘关系重塑,沉寂20多年之久的东北,正在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
吉林连续两年一季度GDP增速全国第一,辽宁连续5个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国,三省出口增速跑赢东部沿海,辽宁、吉林甚至开始告别连续10多年人口净流失的局面。
这种背景下,南北互动,借助东南沿海的强力外援,东北有望迎来真正的复苏。
03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第一次有南方官员北上,但这次明显力度更大,人数更多,要求更高。
中组部部长和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都亲临会议现场,可见这次动作的分量。
东南沿海地区的官员,口碑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
他们对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这些官员北上任职,必将把更贴近市场的理念带到东北,为东北的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近年来在整顿营商环境上下了大力气。
今年3月,辽宁还召开了全省4万人的大会,省委书记在会上的狠话显示了东北改变的决心与志气: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该调整的调整,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
这次座谈会的主题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短短5年之内,国家两次召开振兴东北座谈会,领导人还提出东北要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的“压舱石”,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定供应。
这是对东北的极高期望,也是天大的责任。
还有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南方官员下东北,能带来什么?
在中国人民大学吕冰洋教授看来,干部交流充实了欠发达地区干部队伍,直接增加了生产要素,提升欠发达地区生产要素质量、管理水平,而官员借助在发达地区的工作网络,还能促进地区间经济合作。
正如有识之士所言,当资源禀赋、区位格局、产业基础一时难以扭转,那么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在于人。
历史上,东北曾经就是财政和人的转移支付的双重贡献主力。
如今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崛起,以先富带动后富,以发达地区反哺欠发达地区,就成为必然。
东北在为全国撑起安全屏障,自然也需要来自全国的支援,振兴东北不只是东北一地的事。
大国一盘棋,正是中国优势所在。南方官员北上,不仅是人才的流动,更是智慧的碰撞,是经验的交流,是发展的新机遇。
花钱买工作的黑龙江省,2024年丰年GTP涨3.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