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美国商务部发布了一纸禁令,2030年起,中国制造的联网汽车将被美国市场拒之门外,自动驾驶软件的禁令更是提前至2027年。
信息来源:《美国商务部发布禁令:禁止从中俄进口联网汽车软硬件》,观察者网,2025年1月15日。
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脱钩断链”,更是资本、市场和人才的全面博弈。
面对美方“国家安全”的指控,中方严词反驳,称其毫无事实依据。这场交锋,究竟怎么回事?
美国意欲何为?美国限制中国和俄罗斯联网汽车技术的行动并非一蹴而就。
早在2022年初,美国政府就已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指示相关部门展开调查。经历数月评估后,初步规则浮出水面。
如今,最终禁令即将生效,明确指向中俄两国。
这场限制的核心在于,美国市场将不再允许来自中俄的联网汽车硬件和软件进入。
具体而言,从2030年款车型起,禁止使用中俄生产的车辆外部通信系统;更早的2027年款车型则已开始禁用自动驾驶软件。
但事情远不止如此,更深层次的限制在于,即使车辆并非产自中俄,只要与这两个国家存在紧密联系,同样面临在美国销售的困境。
这意味着,这场禁令的影响范围远超人们的预期,它不再仅仅针对产品本身,更指向了复杂的商业联系。
但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运货的卡车和载客的公交车却不受影响,可以继续使用。美国商务部承认,商用车辆的零件来源问题太复杂,现在还搞不定,只能以后再说。这中间的矛盾显而易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对美方做法进行了严厉驳斥。
坚决反对的强音郭嘉昆认为,美国以国安为借口限制中国智能汽车产品,这根本站不住脚。美国此举直接干扰了正常的商业交易,破坏了市场规则,是对公平竞争的公然践踏。
信息来源:《涉及中国智能车,美敲定遏华新规,外交部:典型的保护主义和经济胁迫》,环球网,2025年1月16日。
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贸易保护,是对中国经济的压制。中国对此明确表示强烈不满。
中国要求美国停止利用“国家安全”这个幌子,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事情到这里并未结束,中国已经声明会采取必要措施,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意味着,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不会无动于衷,而是会主动采取反制。
实际上,美国对中国网联车技术的限制,其影响远不止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它将对全球汽车产业链和未来技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项禁令将严重影响中美在联网车领域的正常合作。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原本有望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但如今却面临着被政治因素阻断的风险。
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稀土等领域拥有重要的地位,美国试图构建排除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将导致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碎片化,增加生产成本,并阻碍技术进步。
将目光放宽,美国对中国采取的类似限制措施,如芯片禁令、涉疆恶法等,共同勾勒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整体趋势,也预示着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
当然,美国限制中国网联汽车技术,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其对华政策的延续。
美国的“美梦”能成真吗?之前,美国就已出手限制中国芯片发展,还以新疆人权问题为由制裁中国企业。这些行动并非孤立,指向明确:美国担忧中国崛起,试图阻碍中国在科技和经济上的进步。
美国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它使用的手段,既有科技限制,也有经济施压,目标直指中国的快速发展。
这些政策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一步都展现出美国对华的戒备和遏制意图。
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着诸多挑战,竞争和对抗的态势日益突出。两国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遵守国际规则,避免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
而在科技领域,中美两国可以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造福全人类。
例如,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生物技术等领域,两国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促进技术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选择合作而不是对抗,选择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符合时代潮流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