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金句大佬,一句话震骇越南两千载,一句话铸就中国铁军魂

新波聊历史 2023-07-21 02:37:00
儒将的中兴(39)主笔:闲乐生朱晖

建武十九年正月,东汉伏波将军马援远征交趾,斩杀叛军首领二征夫人之后,再又接再厉,又以楼船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跨海南下,进入遍布深林巨木、大象犀牛出没的九真郡(见郦道元《水经注》),开山填海,一路狂扫,又斩获徵侧余党五千余人。马援将叛乱的骆越首领三百余人北迁至荆州的零陵郡。至此,交州诸郡的大规模叛乱宣告结束,刘秀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但马援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交趾维稳,并为当地做了很多实事,深受骆越百姓爱戴。他每过一地便治城郭,兴水利,教民稼穑,惩治恶吏,并上奏朝廷将引发叛乱的暴虐官员苏定下狱治罪。同时加强郡县制度,让汉朝官吏深入到县一级行政规划,并找出了越律与汉法相矛盾的地方十余条,奏请朝廷做适当修改,然后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与越人约法共守之,以尊重其习俗,达成民族和解,避免重蹈苏定覆辙。

从此,当地居民始终奉行马援颁布的新法律,直到清代,广东番禺人屈大均《广东新语》还说:“伏波故有神灵,为徼外蛮酋所畏,自汉至今,恪遵约束。……交趾人每惧汉人诉其过恶于侯而得疫病,于是设官二人守庙,不使汉人得入。而其君臣入而祭者,必膝行蒲伏,惴惴然以侯之诛殛为忧。”而苏轼《伏波将军庙碑》也说:“非新息苦战,则九郡左衽至今矣。……南北之济者,以伏波为指南,事神其敢不恭。”

然而马援的目标仍不仅于此,为了帝国南方之长治久安,他并未将眼光局限于一个交趾,而是整个印支半岛。

据记载,在这期间马援遣使远至交州以南的蛮荒之国中,去宣扬大汉威德,收降其中识相部落,攻打其中不服王化者。晋代《神异经》还传说,当时南方暹兜国王惊叹于伏波将军的显赫功绩,派出使者向汉军敬献了两头军用神牛。这两头牛毛黑如漆,体躯庞大,却不用喂食草料,因为它们会自行外出寻觅铁石为食,饲养员只需在牛棚中准备一盆火炭,供其解渴之用即可(蒸汽机车??)。又说这种牛的粪便是天下最好的铁块,被称为“镔铁”。马援使用这种镔铁制造武器装备部队,从此在南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很有想象力的神怪故事,但它或许说明了一个状况——马援在南方平叛时,应该得到了一些亲汉部落的有力帮助。据《水经注》所载之马援奏书,当时汉军还有支一万两千人的交趾精兵,皆骆越族人,其中便习战斗者二千兵以上,能发毒箭,矢注如雨,所中辄死。战斗力极其强大。

据传,马援后来还率楼船部队登上海南岛,征服了岛上的俚人(今黎族之先民),然后设置城郭,教他们打井取水、耕作铸造,又留下了许多民间传说与历史遗迹。在今东方黎族自治县八所海港附近的罗带乡十所村,尚有马援所掘古井一座,井水夏凉冬暖,天旱而不枯,号称“天南第一泉”。郭沫若先生参观此处时曾留诗一首:“水泉清冽异江河,古井犹传马伏波,想见当年师驻日,三军朝汲定如梭。”又海康、徐闻(海康即今广东雷州,徐闻即今广东徐闻西,皆古人渡琼之重要港口)有伏波祠,祷马援为琼海之神,屈大均《广东新语》曰:“伏波神,为汉新息侯马援,侯有大功德于越,越人祀之于海康、徐闻,以侯治琼海也。”可见马援汉军确曾横越琼海,踏足海南岛。

至于马援的足迹究竟有到多远,据《唐书·环王传》与《安南志略》等史料,说他一直打到了湄公河三角洲,设象林县(今越南广南维川茶桥地方),然后在这里树立若干铜柱(有的说两根,有的说五根),作为东汉与蛮族的法定国境边界线。

他怕越南人以后又造反,把代表汉朝的铜柱给拆了,于是撂下了一句狂拽酷炫屌炸天的狠话:“铜柱折断之日,就是交人灭亡之时”,并在柱子上上刻了六个大字“铜柱折,交人灭。”

蛮夷们摄于马援之威,对这些铜柱又怕又恨,但大家又都不敢毁坏铜柱,便在每次路过时偷偷扔块石头,天长日久,竟形成一座小山,把这些铜柱都给埋了;如此既能防止铜柱意外倒塌,又能“心怀坦荡”的继续造反,越南人的精神胜利法果然厉害。

八百年后唐代,马援的后裔马总来到岭南担任安南都护,又在马援所立铜柱的故地,以一千五百斤铜特铸了两个柱子,刻书称颂唐朝的恩德,以追袭马援的功绩。直到明代,马氏铜柱仍然影响力巨大,据时人所编《广西通志》:“千百年来,交人顾视铜柱,信如蓍龟,终不敢逾跬步,以争尽寸之地。”

至今,“马援铜柱”都是越南人的禁语,据说前几年有国内游客在越南询问铜柱所在,遭到越南愤青暴打。

这位游客虽然勇气可嘉,但显然没有读好史书,如果我要问铜柱所在,绝不会找越南土著,而会去找“马留人”,他们不但会开开心心的告诉我,说不定还会强拉我去他村子里吃饭跟我认老乡。

原来,当年马援离开越南之前,特意留了十户汉军看守铜柱,这些人都姓马,所以被称为“马留人”或“马流人”,隋末时繁衍至三百余户,据说他们隔绝于蛮夷,自相婚姻,自成一统,为一异域之独特汉人村落,且至今仍在祭祀马援。

其实,据南方很多地方志记载,马援这一路南征,一路都有留下戊守兵将。他们有的定居部落,世袭土司,管理蛮夷;还有的留在河网急流险滩处为行人导航,确保交州路途通畅。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开发南部的伟大先行者!

万里远征,穿山越海,涉无人之境,开未走之路,一路向南,向南,再向南,直达古代世界可以想象的最南,这便是汉代大探险家马援的无畏征途。作者以为,马援凿空北部湾与东南亚,对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功不可没,其历史贡献当与张骞等同;而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伟然大丈夫之风,更令千载之下的热血男儿向往钦敬,不能自已。

至建武二十年秋,马援终以三年春秋,换来了一个和谐稳定的大南方,遂大功告成,振旅班师。

马援当然不是空手而回,他给刘秀带来些礼物,除南方珍奇特产外,还有一面阔达丈余的巨大铜鼓,需要数个壮汉抬着走。这大玩意儿可不一般,乃越人至高无上之礼器,其地位相当于中原的九鼎,为神圣与权威的象征,其铸造之精,雕镂之美,图案之丰富,均世所罕见。越人每有重大活动,如祭祀、征伐、集会,部族首领就要举行仪式,将铜鼓高悬于庭院,置酒召众,来者盈门。然后由贵族女童手持金钗,击鼓祈福,仪式结束,金钗还须留给主人,以敬鬼神(注1)。

然而,马援却将这个越人至高无上的圣器打碎,入火销熔,铸成一匹神骏无比的铜马,作为战利品献给了刘秀,并奏曰:“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也。然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形。今欲形之于生马,则骨法难备具,又不可传之于后。”

我们都知道,刘秀又称铜马帝,这个彩头再好不过;而且马援此举,也有其重要军事意义。原来马援不仅好骑,也擅鉴马,曾师从于西汉末年著名相马大师杨子阿。所以他这匹铜马模型,正是按名家相马骨法、制成的良马标准形貌(与著名文物“马踏飞燕”属相同性质)。刘秀于是将其立于皇宫宣德门外,作为朝廷选马的典范(注2)。马援又穷搜所学,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相马专著,称《铜马相法》,引为汉军后勤部门所用第一选马秘籍。其种种举动,大大推动了中国骑兵的发展,其后自东汉至三国时代,无不受益良多。

于是,为了奖赏马援稳定边疆之功,刘秀又特加赏赐了他衣服、酒、床、什器,粟五百斛,以及兵车一乘,并让他上朝与九卿同列。然而,面对皇帝的尊宠与嘉奖,马援不但没有飘飘然,反而认为自己进步还不够,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当很多故人前来迎接、拜贺,乃至对他南征之功大肆颂扬吹捧之时,马援却对其中一个叫孟冀的老友说道:“子以多智著称,吾本望子有善言,今反同众人邪?昔孝武帝时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交州七郡,才封数百户;今我微劳,乃得叨封大邑,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当有教我。”

孟冀不觉惭愧,低头道:“在下愚钝,智不及此。”

言尽于此,马援终于道出了那句震烁古今的经典名言。从此中国之优秀军人,莫不以此名言修身励志,也莫不以马援为模范榜样,躬身笃行。我们常说一个人无法改变历史,但偏偏这句话,两千年来亿万次的被国人重复说起,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男儿,千锤百炼,铸成了永远不朽之大汉铁血军魂。所谓一言以兴邦,不过如此。

马援道:“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说这句话的时候,马援的神情淡似清风、皓如明月,气度有如神人,直把孟冀看呆。

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这才是一个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耀。看来此种武士道之精神,并非源自日本,而是来自中国,来自一个两千年前中国军人掷地有声的无悔壮语,而让千古后人追怀仰慕不已(注3)。

孟冀不由慨然赞叹:“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马援回朝后不到月余,匈奴与乌桓联兵入侵上党、天水二郡,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竟直抵关中右扶风郡。扶风是马援的老家,更是西汉历代皇陵所在,此地不容有失。马援在家屁股还没坐热,闻信便上书请战。当时吴汉等开国名将已亡故殆尽,刘秀虽不忍再让马援远征辛劳,但也只能让他老将出马,保险。

于是,建武二十年十二月数九寒冬之际,马援奉命出屯襄国(今河北邢台),阻击胡虏。刘秀令百官祭祀路神,为马援践行。临行之前,马援忽然拉过朝中两位官二代小辈,语重心长的告诫他们:“人生幸得贵显,当使可贱,如卿等欲不可复贱,须居高思危,勉思鄙言。”

这其实也是句经典名言,可以用来教育所有官二代的名言。

这两位官二代,一个叫窦固,是大司空窦融的亲侄;一个叫梁松,是高山侯梁统的长子。窦融梁统都是当初河西集团的重要领导,刘秀攻打隗嚣时帮了大忙,因而成为东汉帝国最后一拨大股东,全家显贵,连带着窦固梁松也飞黄腾达,甚至还各娶了刘秀的女儿成为当朝驸马(注4)。这下两人可就不得了了,他们仗着皇亲国戚,平日里生活奢侈,放纵无度,还私结侠士,交通宾客,言行轻浮,朋党比周,不仅把父辈们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抛在了脑后,其行为对官场之风气亦有不好之影响。马援尚在隗嚣手下时就与窦融、梁统有旧,是多年的故交,有时看不惯了就替老友教育一下小辈,这也是一番好意,那窦固听了倒是知错能改,从此安心读书,研习兵法,变得谦让而有节操,马援很是满意;可那梁松却顽固不化,还觉得马援管太宽,心中极为不满。

其实梁松对马援早就记恨上了。此前有一次,马援生病,梁松受父亲梁统之命前去探望,还吩咐他要亲至床前向马援行礼;不料马援“给脸不要脸”,竟卧床安然受之而不回礼。这下梁松觉得太丢脸太伤自尊了,心想我好歹是今上之婿,贵幸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惮之,马援何敢乃尔?于是恨恨而还。马援家人一看气氛不对,心想这下可坏事儿了,反倒马援自己不以为然,还说:“周礼曰:‘见父之执友,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有点倚老卖老的意思,梁松从此心生怨恨,总想着找机会报复一下马援。

然而,对于梁松的小人之心,马援一无所知,他甚至不觉的这是件事儿。所以说这小人哪千万不能惹啊,你都不知道啥时候就把他给得罪了,然后他就对你恨之入骨了,就像马援这样,多无辜。

注1:此据晋人裴渊《广州记》,看来骆越尚处青铜时代。

注:2:元代马祖常《汉铜马式歌》赞:“汉家金铜铸马式,求马相比不失一。”

注3:孙中山写给蔡锷的挽联曰:“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抗日名将赵尚志《满江红·调寄黑水白山》曰:“争自由,誓死战。效马援,裹尸还。看拼斗疆场,军威赫显。冰天雪地矢壮志,霜夜凄雨勇倍添,待光复东北凯旋日,慰轩辕。”毛泽东则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马援之后,是一代不如一代哟!”钱穆《国史新论》也说:“马援是个大豪杰,闻其风,一样百世可以兴起。不要钱,不享老福,情愿马革裹尸还葬,还不算是一豪杰吗?惟其他能具有这套豪杰之气,才能表现出一个最高人格来。

注4:刘秀提拔西北派,也是为了制衡南阳派与河北派。刘秀共十一子,南阳阴氏与河北郭氏各生五子,其家族势力最大,所以刘秀便把女儿都嫁给西北派,以提升他们的势力,做到各派势力均衡,保证皇权稳固。所以从梁统到汉和帝时的大将军梁冀,先后有七代十五人封侯;而窦氏一门也备受恩宠,才祖孙三代就出了一公、两侯、娶公主者三人、二千石四人,府邸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

6 阅读:145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