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城下闯围救父——吴三桂事业的起点

逍遥游说史 2024-08-08 00:13:02

吴三桂(1612-1678年),辽东锦州人,祖籍江苏高邮。他的父亲吴襄,善于养马,后来累官至总兵。吴三桂同他的父亲吴襄一样,也是以武举之功名起家。吴三桂从小习武,除了精通各种兵器以外,还“膂力过人,娴骑射,好田猎”。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祖大弼等都是明朝的辽东名将。

17岁时,吴三桂即在舅舅祖大寿军中效力,成为祖大寿军中最年轻的将领。综合来说,父亲和舅舅对吴三桂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父亲吴襄可以说是吴三桂成为武将的第一个老师,从军后每逢征战,父子同入战阵,可谓“上阵父子兵”。

吴三桂个子不高,却长得面带威严而不失风采。诗人吴伟业在《圆圆曲》中,则形容他“白皙通侯最少年”,把吴三桂说成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只是,这位翩翩美男子有一道“鼻梁伤痕,又高左地,中有黑纹如丝”,吴三桂每遇忤意难之事,往往不由自主用手抚摸鼻痕,似乎觉得有碍仪表。其实,正是这道疤痕为他赢得了数不清的赞誉和锦绣前程,成为他发迹的开始。

崇祯元年(1628年),明廷以袁崇焕督师蓟辽,擢祖大寿为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守锦州。为加强防御,每逢“秋高,恐盗边者,分兵巡哨”,以备后金掳掠。一天,祖大寿命参将吴襄率500多兵丁出城“哨探”。不料,在离城数百里处与后金40000八旗劲旅不期而遇,众寡悬殊。吴襄以人少势孤,急令突围撤退,但吴襄急奔,后金军急追;吴襄缓奔,则后金军缓追,始终未能摆脱后金军的围追,至锦州城四十里处,吴襄所部还是被后金军团团围住。

蓟辽督师袁崇焕

这次吴三桂没有随父亲同行,而是在锦州城中。吴三桂见父亲被围困,跪求舅舅祖大寿发兵救援。可是,敌兵4万,守城兵不满3000,守且不足,何能救之?祖大寿回答说:“吾以封疆重任,焉敢妄动?万一失利,咎得安归?”吴三桂请而不应,便哭着说:“总爷不肯发兵,儿请率家丁死之。”祖大寿勉强同意了,认为“必不能救也”。吴三桂得令之后,迅速披挂整齐,骑马带领20多名家丁冲出城门。 后金军正欲诱明军出战,见城中闪出一支轻骑,人数无几,“疑之开阵,计纳而并围之”。但还未等后金军采取行动,吴三桂率领他得轻骑突入阵中。一路斩杀后,吴三桂寻见吴襄,大呼“随我来”!吴襄所部500多人遂拼命杀出。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后金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弄得不知所措,疑其诱兵之计,“遂缺围,听其逸”。

一直立于城楼的祖大寿,先是为吴三桂孤军出城一惊,接着又为他舍身救父而喜,及见他勇猛无敌,冲突于后金万马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更是赞叹不已。祖大寿见后金之围已被吴三桂冲开,即命城上明军擂鼓助威,并亲率兵丁出城三里迎接吴三桂父子。此时,吴三桂鼻子受伤了,满脸是血,一见到祖大寿,下马跪泣不止,颇有死后余生之感。祖大寿也是感慨万千,抚摸其背曰:“儿不忧不富贵,吾即请封拜”。身为监军的太监高起潜也大喜曰:“真我儿也”(后来吴三桂拜高起潜为义父)。旋“上其功得优叙”。

吴三桂的名望和地位开始逐步提升,就是从锦州城下这次闯围救父成功后开始的。后来吴三桂逐步发迹,成为明末清初的风云人物。

辽东名将祖大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