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坟5不做,家人不富也安康”老传统得懂,别犯忌讳触霉头

佳佳谈美食 2024-03-29 08:55:28

清明祭祖是古来有之的传统习俗,人们通过“祭之以礼”的形式,表达了对已去的亲人和先祖的思念与敬意之情,这也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感恩优良传统的表现。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一辈的离去,懂得清明祭祖意义和习俗的年轻人就越来越少了,而做人的根本就是不能数典忘祖,没有祖先哪有我们?

​转眼又快到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后逐渐演变为清明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意义。每年到了这时候,人们会扫墓祭祖,缅怀先烈,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怀念,这既是孝道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感恩和敬畏的表现。

清明节是一个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重要日子,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是民间最重视的祭祖大节。这一天的主题就是祭祖扫墓,缅怀先烈,为此清明祭祖还流传下来了诸多的忌讳,而这些忌讳都是有一定含义的,大家看看下面这些忌讳是否有道理,“清明上坟5不做,家人不富也安康”老传统得懂,别犯忌讳触霉头。

​1.不要下午祭祖

清明节祭祖只能早,不能迟,是因为这体现了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和怀念。如果祭祖的时间过晚,就会显得对逝去亲人的尊重不够,也无法表达对逝去亲人真诚的缅怀之情。

​清明节祭祖宜早不宜迟也是符合自然规律。清明节是在每年的4月4日到6日之时,这个时间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此时,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代表了勃勃生机,如果祭祖的时间过晚,就会错过这个最佳时机,还有可能打乱一天的计划,因此祭祖活动最好是在中午12点之前完成。

2.不要衣着艳丽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这是一个缅怀先人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要穿上素雅的衣服,以示对逝去亲人的敬重和哀思,这既是对逝去亲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自己诚心的一种表现,而穿着鲜艳的衣服,往往给人一种轻浮、不尊重的感觉。

​其实在生活中,一些比较正规的重要场合,人们的衣着都是比较有讲究的,不会穿着太艳丽,而在祭祖扫墓这种严肃的活动中,自然更加不适合穿着暴露、颜色鲜艳的衣服。在荒郊野外,这些艳丽的衣服,往往也会吸引很多虫子的注意,徒增烦恼而已。

3.不要嬉笑乱拍照

清明祭祖是一个家族的大事,往往都会提前商量好时间,然后一起回家扫墓。一个家族的人难得相聚一起,自然会比较热闹,有不懂的年轻人还会边祭祖边嬉笑,甚至拿出手机一顿乱拍,发到朋友圈,把祭祖这么严肃的事情弄得像一家人春游一般。

​如果有细心的人会发现,老一辈人祭祖全程都很少说话,不论过世之人的是非,不谈笑风生,深切表露出一种沉重思念之情,这也是对先祖和过世之人最基本的尊重。拍照不仅会影响周围其他人进行祭祀活动,还会破坏祭祀庄重的气氛,打扰已故之人的长眠。

4.不要走亲访友

清明节是传统的节日,也是法定的节日,这个时候,出门在外的人都会赶回家中扫墓祭祖,而有不讲究这些的人就想趁这个小长假走亲访友好好叙旧,这是不建议这样的。

​因为清明节是一个庄重的祭祀节日,主要活动是祭祖扫,这个时候去别人家,别人会觉得很“晦气”,也体现了自己不懂事。尤其是刚祭祖扫墓回来,老一辈人是不让直接回家门的,而是要在外面绕三圈再回到家中,其含义就不让把晦气带进门,这样看来,更不应该去别人家。

5.不要忘记吃青团

“清明时节雨纷纷,艾草青团香喷喷”,在传统节日中,食俗也是节日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清明节的食俗就是吃青团。

​在这阳春三月,正是艾草鲜嫩,具有食用价值的时节,再过一段时间,艾草长成蒿子以后,就不能吃了。而青团就是用艾草和糯米做成的一道传统美食,颜色碧绿,软糯香甜,其绿色代表着生命和希望,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新的开始。而圆形的青团则象征着家庭和睦、团圆美满,体现了人们在清明节期间对和谐与团圆的美好愿望。

【青团做法】

准备食材:艾草、澄面、糯米粉、白糖、小苏打、黑芝麻、花生碎

1.把黑芝麻炒熟,然后和花生碎一起放入绞肉机中打碎,打碎以后倒入碗中,加入糯米粉、白糖、食用油搅拌均匀,最后捏成一个个小圆子,留着做馅用。

2.把艾草整理清洗干净,然后烧水,水开把艾草放入锅中过水,煮透后捞出用冷水浇冷。

3.把过完水的艾草放入破壁机中,加入适量水打成绿颜色的汁。

4.先把澄面用开水以烫面的方式和成面团,和好以后盖上保鲜膜醒发30分钟,再把糯米面加入小苏打和艾草汁和成面团,和好以后再把澄面团和糯米粉面团柔和在一起,形成一个面团,醒发一会。

​5.面团醒发好以后,搓成条状,再分成小面剂子,捏成圆饼形,放入芝麻花生馅,捏好收紧口。

6.准备一个蒸笼,放上油纸,依次把青团放在上面,大火蒸30分钟,蒸好以后再青团表面刷一层油,防止水分挥发,刷好油就可以食用了。​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人间烟火,风味长存,关注我,与美味相伴,与快乐同行,欢迎点赞、收藏、转发,让我们一起慢侃生活与美食的趣味 ​。 ​ ​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