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信息部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修订版的意见稿,这一版本最重要的修订,有四个方面:
1.提升车辆的防火阻燃性能,具体是限制塑料部件的使用比例,提高非金属材料的阻燃要求。
2.限制改装。从技术源头上,通过控制器、蓄电池与充电器的互认协同,增加篡改的难度,减少私自改装电池,解除25公里限速的可能性。
3.对于使用铅蓄电池的整车限重,由55公斤增加到63公斤,并且不再强制安装脚踏。
4.增加北斗定位和实时通信功能。
为什么要做这些修订呢?这四项修订的目标,实际都指向两点,一是增加安全性,二是逐渐将电动自行车纳入交通规则的管理范围内。
我们先说提升安全性的问题。电动自行车本身是人们日常出行实用度极高的一种交通工具,之所以有极大的争议,让许多人恐惧、厌恶,被赶来赶去骂来骂去,是因为它频频起火自燃,成为重大的安全隐患。
而事实上,绝大多数起火自燃的电动车,使用的是锂电池,且有许多是非法改装的锂电池。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有一定概率形成树枝状的锂枝晶,一旦锂枝晶穿破阻隔膜,就会导致短路自燃。即使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锂电池,目前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新能源汽车上使用的锂电池,只有大厂家能够生产,在安全方面下足了功夫。但即使如此,也并不是绝对的,全世界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毓群就说过,目前市面上动力电池的安全失效率只有万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的水平。而电动自行车上使用的锂电池,不一定是大厂家做的,小作坊也能够做得出来,它们的安全性,根本就没有保证,也很难规范得到。
与锂电池相比,铅蓄电池是十分安全稳定的,它完全没有锂电池动不动自燃、爆炸这一类问题。如果电动自行车一直使用铅蓄电池,也许根本就不会有近些年这么多的事故与悲剧,不会有这么多争议。
为啥锂电池这么危险,大家还偏偏要用锂电池,而不是铅电池呢?问题就出在之前的新国标身上,如果老老实实地执行之前的重量标准,又使用铅蓄电池的话,车辆的续航水平与动力就会非常非常低,无法满足许多人的真实需求。
而锂电池则十分轻小,动力很强,续航很长,完美地匹配人们的需求,只是它十分危险。
这一版本的修订,放宽铅蓄电池车辆的重量限制,就是在给铅蓄电池放宽路,使它也能够满足人们更多的出行需求,从而把危险的锂电池从市场上挤出去。
减少甚至杜绝锂电池的使用,电动自行车就是安全的,就不会再背负恶名。我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而且还可以走得更远一点,尽量将危险的锂电池完全排除掉。
中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相当大,大约3.5亿辆,不论是日常通勤,接送孩子,接驳地铁,都是十分便捷的选择。这些出行需求与开汽车一样,毫无疑问是正当的,不应被歧视,也不应该无视。
一部分人认为大城市里出现这么多电动自行车,弄得像农村一样,是一种耻辱。这种想法就想当然了,毕竟一个人的脸再大,也不能拿去阻挡别人的生路呀。
按他们的逻辑,如果所有电动自行车都置换成汽车,那么大家都不必出行了,因为所有道路都会堵塞得水泄不通。
新国标修订的另一个方向,其实是与交警部门做的努力协同的,那就是要逐渐将电动自行车纳入交通规则的管理范围内,限制速度,增加北斗定位,都是为了方便未来进一步的交通管理。
这一点,电动自行车主应该积极支持。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家出行在同一条路上,只有人人遵守必要的交通规则,才能够最大程度保持道路畅通,才能够维持相互的善意。
但这一过程,是逐渐推进的。规则从无到有,需要一个学习与接受的过程。大车小车终究有所不同,规则要制定到何种程度,也只有在实践中逐渐探索。而且也涉及到硬件配套的问题。事实上许多城市现有的道路上,自行车道是不完善,甚至不存在的,要让电动自行车更好地遵守规则,首先要让它们有路可走。
以广州的金沙洲大桥为例,此前许多人抱怨电动自行车上桥与机动车抢道,是十分危险的行为。但事实是,金沙洲大桥此前缺少自行车道,仅有的人行道上下桥位十分隐蔽,也十分不便,完全无法满足骑自行车出行的人们的需求。
管理者经过调查之后,充分尊重各方的需求,为电动自行车单独开辟了一条上下桥通道,让它们有一条路可以走,不必再冒着性命危险去挤机动车道。这样的做法,就很值得赞赏,在这基础上,再对越轨抢道的电动车主加以处罚,就是合情合理的。
《新国标》这一版本的修订,我认为比前一标准要好得多,也很重要。但愿它可以扑灭近些年电动车身上的熊熊烈火,消除它们的恶名,还大家安全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