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位于西南边陲的一个村庄里,几名身着白色制服警察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小村庄的宁静。
不一会儿,一名头发花白的中年女子出现在村中的土路上,她耷拉着脑袋,面色没有一丁点光泽,身后站着那几位民警。
当一行人经过村中的小学时,中年女子驻足望去,眼中满是不舍,有眼尖的村民看到了她,顿时脸上露出了笑容,一边挥手一边喊着:“张校长,张校长,你去哪里啊?”
话音刚落,村民停下了脚步,双唇翕张,只见他口中的张校长,双手正被一个银晃晃的手铐拘束着。
“张校长,你,同志们,这是怎么了,张桂花校长可是我们这里的大善人啊。”
“同志,关于张桂花的情况,我们已经完全调查清楚,过阵子镇政府会给大家一个准确的答复。”
话毕,几位警察搀住了张桂花,将她带到了停在不远处的吉普车上,带离了这个偏僻的小村庄。
张桂花校长被抓,一时间在这个小村庄里掀起了不小的风浪,各种传闻在这个边缘小村中发酵。
有人说她是因为吃红烧肉被抓,还有人说她是反动派安插的特务,专门拿学校里的小孩做实验。
数日后,镇政府的通告下来了,这位边陲小村中的学校校长张桂花,实际身份是潜逃了16年之久的汉奸。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女校长”在战争年代犯下了怎样的罪行?她是怎么逃脱正义的制裁,又是如何暴露身份以致最终落网的呢?
一 入歧途的女子张桂花原名刘小琴,出生于辽宁省一个生活优渥的小资家庭。作为刘家唯一一个女孩,甫一出生的刘小琴就获得了家人的宠溺,是名副其实的掌上明珠。
由于家境优渥,刘小琴度过了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从高小毕业后,她被家人送往日本留学,练就一口流利的日语,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海归高知女性。
回国后,虽然顶着现代女性的头衔,但刘小琴并没有选择新女性的生活。和当时大多数传统女性一样,刘小琴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寻觅夫婿上。
有着海归告知、相貌出众、家境优渥的三重优势的加持下,刘小琴很快就成为当地婚恋市场的抢手货。每天到刘家提亲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
但作为刘家的小公主,她的婚姻岂能马虎?故而刘父特意托了位报社的朋友,将征婚信息扩散到了整个华北,希冀能从一干青年才俊之中,寻到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乘龙快婿”。
这“鱼网”一大,捞到的好东西自然也就多了。
在一干有资格成为刘小琴夫婿的青年才俊中,一位来自河北的王姓青年脱颖而出。这位王姓青年自称先祖是太原王氏,是在古代华夏大陆叱咤百年的名门望族。
如今虽然已是民国,但家境优渥,生得身材高大,容貌甚伟,又有多个海外学位,是标准的人中之龙。
这样优秀的候选人,刘家又怎会“放过”?在刘父的安排下,王姓青年成功赢得了招亲大赛的胜利,成为了刘家的准女婿。
之所以说是准女婿,是因为这门亲事,最终的拍板方还是刘小琴。刘父本以为他这个宝贝女儿会因为招亲一事大吵大闹。
结果令他没想的是,这丫头是妥妥的小花痴,在见到王姓青年的那一刻,刘小琴的眼睛就没从他身上移开。
刘父见状,心中一块石头可算是落了地,赶紧找了个良辰吉日,安排这对璧人的婚礼。
婚后,刘小琴跟着丈夫来到了北平,过上了富太太的生活,此时她的眼里只有自己那英俊多金的夫婿,周遭的一切对她而言都不重要。
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政府不抵抗命令,东北军在未开一枪的情况下退入了关内,东北全境旋即沦陷。
东北沦陷点燃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一时间关于抗日的呼声席卷了舆论界,刘小琴的夫婿在了解了相应情况后,这位“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决定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在得知丈夫要参军之时,刘小琴顿时慌了神。对她而言,丈夫是她生活的全部,如果夫婿真的走上战场,那她岂不是成了独守空房的“活寡妇”?
为了阻止丈夫从军,刘小琴想尽了一切办法,她先是从夫妻感情出发,苦劝丈夫不要“意气用事”。
但男女之间的情爱又怎么比得上伟大的家国情怀?对于刘小琴的劝说,丈夫并不放在心上,反而批评她不懂现实,国之将灭,小家运营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吗?
刘小琴见自己一计未成,又生一计。这几年的相处中,她早就摸清了丈夫的性格,虽然是受过西式教育的海归,但他心里却一直是理学的拥趸者,是中体西用的“新新人类”。
于是刘小琴找到了自己的公公婆婆,用孝义来桎梏自己丈夫的从军热情,总算令他“悬崖勒马”,回归家庭。
尽管刘小琴用了各种手段将丈夫留在了身边,但愈发恶劣的形势让刘小琴的小家岌岌可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刘小琴所在的北平瞬间成为了战争的最前线,此时的她已经拦不住自己的丈夫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走上前线。
独守空房的刘小琴坐在家里,每天盼星星盼月亮,想象着团圆的日子。然而不幸的是,刘小琴等来的只有一纸阵亡通知书。
丈夫的死亡,意味着刘小琴的天塌了。失去丈夫的她开始挥霍,开始买醉,王家偌大的家业被这位少奶奶败了个一干二净,每日只能靠典当过活。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很快刘小琴就已经将家中值钱的东西典当了个七七八八,如何维系自己奢侈的生活,成了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难题。
就在她为自己“生计”发愁的时候,一位“贵人”向她伸出了援手。
这个所谓的“贵人”,是在伪政府任职的一名高级官员,他觊觎刘小琴的美貌已久,于是向刘小琴递出了“橄榄枝”。
面对这个害死自己挚爱的帮凶,刘小琴非但没有拒绝,反而答应的特别爽快。此时的她,似乎已经忘却了仇恨,变得麻木,心中只剩下了大烟与钱财。
在与汉奸结婚后,刘小琴迅速适应了汉奸太太的生活。在日常相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的二婚丈夫简直就是一个草包,除了钱财以外,基本上就是“身无长物”。
对于此时的刘小琴而言,既然已经堕落,那干脆就堕落到底。为了得到更多,她开始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流利的日文,活跃在日伪政府的高层。
一段时间后,刘小琴竟然渐渐取代了二婚丈夫在日伪政府的地位,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汉奸。
此后在整个抗战期间,刘小琴为日本侵略者提供了大量“财产支援”和重要情报,直接或间接害死的仁人志士不计其数,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民族罪人。
可由于当时日寇横行,汉奸也是狗仗人势,故而一时之间没有人敢对他们做什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此类败类的审判终于到来了!
二 天网恢恢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停止战争,14年的抗战就此划上了句号。
日本投降后,大量汉奸迎来了被清算的命运。但由于国民政府的腐败,部分汉奸凭借着金钱打通了不少关节,搞来了“御赐”的“丹书铁券”。
此类人不仅得以在战后逃脱了被审判的命运,甚至摇身一变,成为国民政府中的官员。
但刘小琴和她的汉奸丈夫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由于“朝中无人”,刘小琴她们找不到门路,再加上她们夫妻的“汉奸名号”人尽皆知,也没有谁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二人洗白。
失去庇佑的刘小琴,很快就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阶下囚,而她的汉奸丈夫则步了陈公博、丁默邨等人的后尘,成了刑场内的一缕孤魂野鬼。
面对审判,刘小琴将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推到了被枪毙的丈夫头上,反正死无对证,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知道刘小琴给国民党的法官下了什么“迷魂药”,法院居然认可了这位女汉奸的说辞,竟然只判了她三年有期徒刑。
在监狱里度过三年的时光后,1948年年底,在北平即将和平解放前夕,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出现了冲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暴乱,刘小琴趁乱越狱,带着事先藏好的金条连夜离开了北平。
早在当年做汉奸的时候,刘小琴就听闻共产党铁面无私,自己如果继续留在北平,那么等待她的只有严惩。故而越狱成功后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于是,刘小琴孤身一人踏上了向南逃亡的旅途,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后,她来到了西南边陲的一个小村庄。
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走了数月逃亡路的刘小琴感受到了难得的宁静,她觉得这里就应该是她人生的终点,于是选择在此处定居。
为了能安全地在这里度过晚年,刘小琴化名张桂花,给自己打造了一个完美的人设:一个为了躲避战乱而逃荒至此的“大家闺秀”。
作为村中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刘小琴在村中小学寻了一个教师的差事。她不仅对教学工作尽心尽责,还经常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出钱财补贴学生和学校,是村民们称赞的对象。
而凭借自己出色的工作水平,刘小琴获得了人民政府的褒奖,并很快成为当地小学的校长。就在刘小琴认为自己的伪装天衣无缝的时候,一个不起眼的举动改变了她的余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稳定来之不易的人民政权,我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肃反运动,矛头直指往日逃离审判的汉奸和各路反革命分子。
此次肃反的力度之大远超以往,各地方政府都收到了中央的协查通报,刘小琴的信息和照片也在其中。
一日,刘小琴所在村庄的村长收到了一纸书信,让他立刻前往镇上参加会议。在会上,村长看到了刘小琴的照片。
村长心中顿时咯噔了一下,难道备受大家喜欢的张校长真的是一名潜逃多年的汉奸吗?带着疑问回到村子后,村长便将注意力转到了张校长的身上。
但在观察了一阵子后,村长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就在他认为自己想多的时候,一件小事的出现又改变了他的看法。
那时1960年的一天,在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张桂花校长居然找到了村长和其他人,邀请他们去自己的住所吃饭。
此次饭局,张桂花校长可是动了大手笔,不仅端上来一碗红烧肉,还搬出了几瓶珍藏已久的烧酒。
要知道在那个比较特殊的时间段,这些东西可不是能出线在寻常人家的餐桌上的。酒过三巡之后,村长正打算离开,他却从已经醉倒的张桂花嘴巴里听到了一些细细碎碎的醉话。
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村长支起耳朵,将张桂花讲的一切熟记于心。
原来,张桂花在酒醉中,暴露了自己的汉奸身份,村长在整理好她的相关言论之后,向公安部门汇报了这一情况。
就这样,这位犯下了滔天罪行,伪装地极其完美的女汉奸因为一碗红烧肉和几瓶烧酒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在查明情况后,这位在抗战期间害死无数革命人士的女汉奸在一声枪响后,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其实刘小琴的暴露看似是因为一碗红烧肉,其实骨子里则是源于其脑中根深蒂固的资产阶级享乐主义思想的在作怪。换句话说,这是偶然中的必然,迟早的事情罢了!
结语:刘小琴的一生虽说不幸,但她曾有无数的机会走出罪恶的围城,但她一步错,步步错,最终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即使是这样的人,我党也在解放之初给予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然而她却没有抓住,而是选择了逃避,最后落了个死后被人唾弃的骂名。
所以她是因为酒暴露的,不是红烧肉。
还有一个商人因吃饺子没蘸酱油 被关压一年多。
我们这里也有一个特务男扮女装在小学教书,还教过我爸爸,后来洗脚时被人发现脚上长有比较粗的汗毛,被公安抓了。原来是国民党潜伏下来的特务。
按文中信息,也就是说一份口供定罪是吧?[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牛B[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現在主要是通過二審來保證判決的過程合法性。
现在日语专业毕业后当翻译或者在日企当高管打工的,和日本人做生意的,算不算汉奸呢?[捂嘴巴]
要不要酒后吐真言,喝酒的那些人都是享乐思想
汉奸都是知识分子,不是知识分子日本人还看不上,你以为普通老百姓能当汉奸?
资产阶级享乐思想作怪[呲牙笑]
但仍然偏嚴。
在某些國家,人在神志不清時的言語是不能當作供詞,包含酒后。她真是漢奸必須通過其它方式合法取證。可能當時人人痛恨漢奸,不擇手段消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