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而有趣的一场比赛,葡萄牙表现出了一支强队应有的能力和战术质量。而比C罗年轻17岁的孔塞桑——前葡国名宿之子决定了比赛,更让葡萄牙的开门红充满了一种宿命感。
关于这场比赛,其实开始之前就一定要说——只要C罗出场,他就已经改变历史了——史上第一个六次参加欧洲杯的球员、最多的参赛场次、最多的进球者,这些纪录肯定都是伟大的。
然而纪录和数据只代表历史。在这场比赛中的葡萄牙真正引人注意是,他们打出了本届赛事中层次最为丰富、变化最为多端的战术体系——
固定版本是:三中卫从右至左为鲁本迪亚斯、佩佩和努诺门德斯,维蒂尼亚坐镇单后腰,坎塞洛、达洛特分居两翼,b席和b费担任双前腰,C罗和莱奥担纲锋线。而在控球发起时,除了三中卫之外,坎塞洛向内收紧和维蒂尼亚、b费组成三中场,莱奥和达洛特分居两翼,b席则作为前场自由人,C罗独自待在锋线。至于防守时,两翼的达洛特和坎塞洛又分别回到了左右两侧,五后卫+3中场的队形也算得上密不透风。
可以说是一个352转3331转532的阵型(◐‿◑)其中b席、b费、莱昂和坎塞洛4个人都有明显的位置轮转和彼此换位。在很多时候,门德斯也从左肋部插上助攻,这就让葡萄牙在中场甚至经常可以形成7人集团,人数优势明显。
这个战术体系之复杂,真的让人开了眼了。
我大概猜测是,葡萄牙本届赛事非常有可能视不同对手的阵型而切换自己的战术体系——捷克队352的阵型原本具备中场的人数优势,被这样的葡萄牙完全拿捏了——他们控球率和单位空间里的人数都有极大优势,丰富的交叉换位和明显高于对手的脚下技术,也让捷克队无所适从,而当他们好不容易断球试图发起反击的时候,一旦被葡萄牙断球、被“反反击”的风险和威胁反而更大。
对于葡萄牙的战术设计,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接受的是迟迟“开花不结果”的比赛局面——要硬找原因的话,大概可以说,捷克并不是什么菜瓜对手吧?而糟糕的是,下半场捷克队更加激进的比赛策略、阵型前提后,第59分钟的第一次射正就领先了。
马丁内斯赶紧换下了和全队节奏不在同一频道的莱奥和略微平淡的达洛特,若塔和伊纳西奥出场,69分钟,葡萄牙凭借门德斯后点的头球导致了赫拉纳奇自摆乌龙——虚惊一场后,葡萄牙便可以继续做有趣的战术实验。
伊纳西奥的出场其实并非保守,而是马丁内斯的又一整活:解放了本场状态极佳的门德斯,扮演左翼卫的角色。第86分钟葡萄牙险些决定比赛:坎塞洛传中、C罗头球中柱,回弹球被若塔顶进球门!可惜C罗前插时被var判定越位。
最后时刻马丁内斯孤注一掷连换三人,内托、塞梅多和孔塞桑出场,葡萄牙阵型正式变成433——结果不到2分钟,内托和孔塞桑的配合就为葡萄牙真正反超了比分。
总结这场比赛,我个人的感觉是C罗的状态和能力依然还在线(至少比我预想要强)、葡萄牙还真的很难让他成为替补(◐‿◑)这个难题应该还要持续下去。
而经历了一整场的“战术整活”之后,占尽优势的葡萄牙可以说也得到了应得的胜利。尽管过程比较跌宕艰难吧,我还是想对葡萄牙今天比赛里的有趣战术体系的变化点赞——毕竟这是凌晨5点的欧洲杯,不来点新鲜的足球,真的容易让人睡着^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