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寒门才女张培祥:24岁芳年早逝,八宝山办葬礼,撒贝宁致悼词

牛辅饭前娱乐 2024-08-17 14:11:00

对于天才的逝去我们常常感叹天妒英才,但命运总是变幻无常。

2003年,一位24岁年轻女孩的逝去牵动了无数人的关注。

作为北大才女,一篇《卖米》道尽了为了生计挣扎的艰难与顽强。

面对家庭困境,张培祥从小便担起支撑家庭的重担,两度濒临辍学。

从小贫苦的张培祥没有被命运的浪潮淹没,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上岸。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绝对不能停下,绝对不能屈服命运。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她以高分考入北大,揭开了全新的人生篇章。

然而就在一切向好的时候,她突然发现自己身患重病,人生似乎没有留给她太多幸运

在她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曲折故事,又为何会让那么多人动容?

一场特殊的葬礼

2003年,一场特殊的葬礼在北京八宝山召开,现场所有人神情肃穆。

而在参加葬礼的人中,还有一位我们十分熟悉的央视主持人撒贝宁。

谈到北京八宝山,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前后有许多名人都葬在这里。

而在那天,那场葬礼的主人却是一位24岁的年轻姑娘张培祥。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读完本科后,她又顺利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

咬牙坚持了几十年,等待她的本应该是美好幸福,但她却等来了疾病。

但是只能说老天不公,让这个顽强聪慧的女孩一生坎坷。

在葬礼现场有许多张培祥的同学朋友,他们无不哽咽啜泣。

只因这个女孩给世界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让人心痛。

而撒贝宁,更是在现场为她的逝去致悼词。

由其亲手写就得悼词中,无不体现出撒贝宁对于张培祥的欣赏与怀念。

真挚的悼词更是让现场的所有人忍不住痛哭出声,为这个女孩的离开。

在这个24岁的女孩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命运起始

时间倒回至1979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湖南农村呱呱坠地。

父母为她的出生感到欢喜,为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起名张培祥。

生活条件大多都比较艰苦,是那个时代的烙印。

而张家的情况则更加特殊,张培祥的母亲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

而她的父亲身体情况也并不是特别好,可以说家庭情况并不好。

在别人都可以外出打工挣钱的时候,家里的田地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对于他们而言,稻米是一家人活下去最重要的事情,真实而残酷。

如果稻米出现了问题,一家人就会彻底没有了生计。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家人过得清苦但是也非常的团结和谐。

张培祥懂事的让人非常心疼,从小便知父母苦,只想让父母轻松些。

在张培祥5岁那年,家中又添了一个可爱的弟弟。

张培祥对于弟弟的到来也很开心,但是她也清楚地认识家庭的压力。

5岁的她开始更多的承担着农活,小小的她出现在田地中让人心疼。

在那个时候的农村,对于读书这件事要求并不高,多少识字就好。

甚至很多人都会觉得女孩没有必要读书,因为最后还是要嫁人,很多女孩没读几天书就选择辍学出去工作了,毕竟能吃饱饭最重要。

张家的条件虽然不太好,但是还是让张培祥去读书了。

令人惊喜的是,小培祥在学习方面很有天赋和耐心。

在很小的时候,张培祥就表现出了对于学习和阅读的兴趣。

在干农活之余,她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阅读书籍。

但是,家境的贫寒还是让她不得不面对是否要继续读书的难题。

众人接力推举女孩上学梦

张培祥不是没想过父母可能会让自己辍学这件事情,但是她不愿深想。

如果父母问她是否想要读书,她一定会大声且肯定的告诉父母。

但是她不愿面对的那件事,还是在她10岁的一天发生了。

这天父亲将张培祥叫到身边,反复犹豫中还是说出了那句话。

“孩子,咱们要不然还是别继续读书了。”

虽然心中想着要为自己争取上学的机会,但是张培祥知道家里的情况。

所以那些话语还是没能说出口,只能将难过与委屈咽下。

那一刻,小小的张培祥或许已在心中接受了一辈子在田地耕作的命运。

父亲母亲又怎会不知道女儿的想法呢?

但是家里养着两个孩子,两人身体不行,供女儿上学确实是十分艰难。

有时看着张培祥懂事体贴的样子,他们只恨自己没有本事。

而辍学一事很快发生转折,张培祥的姑姑听说孩子辍学第一个不愿意。

孩子从小好学,她和丈夫都看在眼里,怎么忍心孩子难过。

为此,她找到自己的哥哥,掏心掏肺的聊了一场,要资助孩子上学。

就这样已经放弃上学的张培祥在姑姑的托举下重返校园。

张培祥格外珍惜这来着不易的学习机会,更加投入在书本之中。

繁重的学业之余,张培祥还要想方设法的挤出时间照顾家里。

父母身体每况愈下,只有张培祥能够背得动家中的米将其卖出。

等到张培祥以优异成绩升到高中时,命运再一次给张家设下挑战。

张培祥能够顺利读完初中,已经是举全家之力,艰苦无比。

但是高二时,张培祥的父母先后查出了重病。

此时此刻弟弟年幼还不懂事,张培祥在一夜之间成了顶梁柱。

这一次,是她自己下定了决定:辍学!出去打工挣钱。

面对家中的情况,她无法做到在校园中安心读书。

等到学校老师发现她没来上学后,才知道她已经外出打工了。

在当时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校长硬生生找了四个月。

之所以这样寻找一位辍学的女生,是因为她的成绩确实是太优异了。

一辈子教书育人的校长,绝对无法忍受这样的人才放弃学习。

就这样被校长找回的张培祥,又一次收到了好心人的托举。

张培祥将这次机会当做是重生,一心只想用好成绩报答校长。

终于在1997年,她以文科状元的身份升入北京大学法学院。

只恨命运造化弄人

升入北京大学后的张培祥找到了青春绽放的土壤。

在这里,她拼命的吸收着知识的养分,她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

多年的阅读积累,也让她开始尝试用文学进行表达,笔名“飞花”。

她终于有机会向世人讲一讲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困难与挑战。

对于她而言,童年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跟随父母种米卖米。

于是她将自己的经历凝练成了一篇文章,起名《卖米》。

这一篇文章表面是在写卖米的故事,实际是写着张培祥的成长史。

这篇充满着真挚情感的文章,一举获得北大写作大赛的一等奖。

也是因为这一篇文章,让人们了解到北大有一个才女。

创作这一件事不仅能让张培祥抒发情感,还让她收获了稿费。

张培祥终于能够评价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对于父母家庭进行回馈。

在北大学习的时间里,张培祥不断地进行自我成长,也开始大展身手。

可就在张培祥对未来充满希望时,她发现自己得上了白血病。

刚开始她出现了异常的淤青和出血,检查后发现竟是白血病。

这种出现在小说中情节,真真实实的出现在了这个姑娘身上。

张培祥不是没有愤恨过,为什么会是自己,难道自己还不苦吗?

不想让家人过度难过的她,并没有告知家人自己的情况。

转身便独自开始与白血病的抗争,她还是那样的顽强与坚韧。

这个善良体贴的姑娘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还在担心自己的弟弟。

但是凶猛的疾病没有给张培祥留下太多怀念的时间,她还是离开了。

她的离开让很多喜欢她文字的读者心痛,更感慨她一生的曲折。

这个姑娘留给世界太多珍贵的回忆,让人总是难以接受她的离开。

为了纪念这个顽强的姑娘,北大特意破例为她在八宝山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如今21年过去了,张培祥的弟弟已经接过了姐姐的责任。

他不仅有了安稳的工作和家庭,还将家人都接到了身边照顾。

谈起自己的姐姐,他还是那样的骄傲与怀念,他不会让姐姐失望。

我们也相信,天上的张培祥会一直守护着她所珍爱的人。

张培祥的一生绽放的太短暂,可又足够绚丽。

那个总是笑着的姑娘,有最坚韧的灵魂,世上走一遭,不知她是否遗憾。

信息来源:荔枝网 2018年5月30日 关于张培祥的报道

闽南网 2018年5月30日 关于张培祥的报道

1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