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李善德,盛世大唐长安城里一个毫不起眼的九品小吏,每日在官场的底层默默忙碌,过着平淡且琐碎的日子。
某个上午,40多岁的他请假,在长安的郊区斥巨资、贷巨款买了一个小房子。
当他沉浸在终于和妻女有了个家的喜悦时,不料,命运的齿轮突然转动。
下午,李善德回到公司,却被上司和同僚联手算计,稀里糊涂地接下了一个堪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在贵妃生辰之前,从遥远的岭南运送新鲜荔枝至长安。
这在当时,简直天方夜谭。
彼时的交通不便,路途遥远,鲜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如何跨越千山万水,保证荔枝运到长安时还能新鲜如初?
李善德得知任务后的第一反应,是如坠冰窟般的绝望。
他一介小吏,无权无势,在这波谲云诡的官场中本就如履薄冰,如今又摊上这么个烫手山芋,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悲惨的结局。
但命运不容他退缩,在短暂的慌乱之后,他不得不强打起精神,直面这几乎无解的难题。
陷入绝境的李善德,找到好友韩洄和杜甫倾诉。
韩洄冷静理智,以官场老手的眼光帮他分析利弊,指出这任务虽然艰难,但若是做成,或许能在仕途上博得一线生机;若是放弃,那便是违抗上命,死路一条。
这种利弊权衡的理性建议,让李善德陷入了更深的纠结。
而杜甫却为他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触动。
杜甫,就是那个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活泼可爱的小孩儿,也是长大成年,经历世间坎坷,吟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系苍生的老者。
杜甫的一番话让李善德意识到,即便身处困境,也不能丢了为人的本心。
一边是现实的生存压力,一边是内心的道德坚守,李善德在这两种声音的拉扯中,痛苦地抉择着。
最终,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占了上风,他决定放手一搏,为自己的命运拼一次。
拿定主意后,李善德凭借自己出色的算术才能,开始了艰难的自救之路。
他亲自奔赴岭南,实地勘察荔枝的生长环境、采摘时机以及当地的交通状况。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不辞辛劳,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荔枝运送的细节。
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测算,李善德终于设计出了一条看似可行的运送路线。
他巧妙地利用不同驿站之间的距离、马匹的换乘,以及沿途的水源、气候条件,最大限度地缩短运输时间。
同时,在当地果农阿僮的帮助下,他发现了用特制的双层瓮加上冰块保鲜的方法,解决了荔枝易变质的关键难题。
然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即使有了方案,要将其付诸实践,还得打通官场的层层关卡。
李善德深知,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一切都是空谈。
无奈之下,他只能硬着头皮去求见权倾一时的杨国忠,向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并请求调配所需的人力、物力。
杨国忠的应允看似为事情带来了转机,实则将李善德进一步拖入了权力的深渊。
为了完成任务,他不得不与各级官员周旋,忍受他们的刁难、推诿与敲诈勒索。
在这个过程中,李善德深感自己身不由己,曾经坚守的一些原则也在现实的重压下逐渐松动,但他心中那团想要活下去、想要证明自己的火焰从未熄灭。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荔枝运送之旅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权力对人性的异化。
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官员们,在面对利益与责任时,纷纷露出了丑恶的嘴脸。
他们相互推诿,生怕沾上这费力不讨好的麻烦事;而杨国忠之流,更是将手中的权力发挥到极致,视人命如草芥,只为满足贵妃的一时喜好,彰显自己的权威。
然而,在这黑暗的权力漩涡中,李善德的身上却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微光。他与阿僮的情谊真挚而动人,阿僮毫无保留地分享荔枝种植的秘诀,李善德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阿僮的利益;与胡商苏谅的交往,同样展现出超越民族与身份的信任,尽管后来因种种原因两人产生误会,但那份最初的真诚令人难忘。
这些点滴的温暖,成为李善德在冰冷官场中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也让我们看到,即便在最黑暗的时代,人性的美好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天宝十四年,这是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
荔枝事件结束后三四个月,安史之乱发生了。
安史之乱爆发前,表面上,长安依旧繁华似锦,宫廷中一场又一场奢华的宴会,贵妃的一笑一颦都能牵动整个帝国的神经。
而“荔枝”这一小小的物件,却像是盛世背后一道隐秘的裂痕。
为了满足贵妃对荔枝的口腹之欲,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沿途百姓苦不堪言。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恩宠”,实则是整个大唐社会矛盾激化的缩影。
各级官员借机搜刮民脂民膏,底层百姓在繁重的赋税与徭役下挣扎求生。李善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这些人间疾苦,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哀。
他深知,这颗来之不易的荔枝,承载的不仅仅是贵妃的欢愉,更是整个大唐即将崩塌的预兆。
而他这样的小人物,在时代的洪流中,如同蝼蚁一般渺小,即便拼尽全力,也难以改变大势所趋。
李善德这一虚构人物的命运轨迹,与真实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却又充满了戏剧性与传奇色彩。
作者马伯庸好像在写一个唐朝的故事,但又好像在写今天职场、官场上的每一个你我。
这本书,忍不住一读再读,因为,自己的每一个职场瞬间都值得一品再品,品到根上,品到人性的本质上,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即使李善德完成了这件“几乎不能完成”的事情,即使他在事件推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他依然是小小的他。
在官官相护的官场上,如果他要保护自己的善良和本真,如果他不跟他们同流合污,他只能选择归隐。
历史上的很多怀才不遇的人,好像只能这样。
在这个“肮脏”的社会中,“干净”的人只能逃避,有谁能做到明哲保身呢?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
你看,你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有怎样的结局。
故事,早就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