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寺庙有哪些故事

文化愿补不足 2024-11-15 00:27:22

厦门的寺庙很多,大大小小加在一起50余所,多数占地面积都不大,但胜在近人间烟火,非常适于信徒日常礼佛。这里便说说这些有故事的寺庙吧。

梵天寺:梵天寺始建于隋朝,初名“兴教寺”,宋朝时期合并72间禅院成为“梵天禅寺”,元朝末年毁于战火。梵天寺的僧众虽出家但并不避世,明末清初,郑成功曾于大轮山筑寨抗清,失败后,清兵屠杀了很多反抗者。梵天寺无疑大师和徒弟们将抗清将士的尸体背到大轮山之北埋葬,清兵知道后,上梵天寺大闹了一场,破坏了很多殿宇。后来北伐战争时,梵天寺又被北洋军阀纵火焚寺,损失惨重,多亏信徒们几番修缮才恢复昔日荣光。

梅山寺:始建于隋朝的梅山寺与当地黄佛寺、大轮山梵天寺同为隋朝时同安三大古寺。梅山寺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圣像,高5米多,宽4米,厚3米,重65吨,是全国最大的玉佛像。据说梅山寺住持慈明法师在青海修行时,曾梦见自己背着一尊玉佛在山上奔跑。于是他去缅甸寻找玉石,竟然在一株千年老树下刨出了一块重达300多吨的玉石,就是这块玉石被雕琢成了梅山寺里令人叹为观止的大玉佛。

石室禅院:石室禅院始建于唐朝,是药师佛道场,位于玳瑁山下。石室禅院是闽南开发时建的第一批寺庙之一,也经过了历朝历代多次修缮。明朝将军戚继光抗倭时曾驻扎在这片区域,至今石室禅院中还留有戚家军所用的马糟。石室禅院子2004年重修,修建后的禅院有几十处景观、包括一座全国最长的108米照壁。

南普陀寺:五老峰下的南普陀寺前身是“普照寺”,也叫“普照院”,建于五代十国、毁于明末清初的战火中。清朝康熙年间施琅驻兵厦门,重建普照寺,并建了一间大悲阁。因其与浙江普陀寺一样,供奉的都是观世音菩萨,又在普陀山以南,遂改名“南普陀寺”。民国年间,南普陀寺成为十方丛林,即迎纳十方高僧大德的丛林禅寺,又在寺中创办闽南佛学院和佛教养正院,从此成为闽南佛教圣地之一。另外,南普陀寺的素斋和素饼非常好吃,其中素饼还荣获过“中国名点”金鼎奖。

虎溪岩寺:虎溪岩寺在思明区东北隅的玉屏山髓,始建于明朝方历年间。相传古时候,这座山的山谷中有一右洞。洞中有虎,称为虎洞,洞下有一条小溪,称“虎溪”。因此这座山得名虎溪山,厦门八大景之一“虎溪夜月”就在这里。虎溪岩寺经常举行传戒大法会,场面盛大,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佛教信徒前来参拜。

白鹿洞寺:白鹿洞寺在虎溪岩山后,玉屏山南侧,与虎溪岩同时为明代林懋时开拓。白鹿洞得名于朱熹。据说,这个山洞初开是为了建阁奉祀理学家朱熹,因朱熹曾在庐山建白鹿洞讲学,因此这里也取名白鹿洞。白鹿洞中有一座后人雕刻的白鹿像,据说白鹿嘴中最初会吐出白米,惠及众多周边的穷苦人,有个贪心的贼人贪图白米,用铁凿把鹿嘴撬大。从此这只白鹿再也不吐米了,而每逢初一或十五,鹿嘴里就会吐出一团团烟雾,像在发泄心中的怒气,故称“白鹿衔姻”,被列为厦门“小八最”之一。

鸿山寺:鸿山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厦门八最之一“鸿山织雨”所在地。每逢下雨,山峦起伏,层层叠叠的鸿山会将落下的雨滴反弹向四面八方,站在鸿山寺中向上望,雨丝有纵有横,交叉而落,如同织雨一样。现在的鸿山寺开辟了一间1800平方米的大讲堂弘扬佛法,成为现代化的寺院代表之一。

天界寺:天界寺,原称醉仙岩,又名醴泉岩,俗称仙洞。在明代人倪冻的《醉仙岩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牧童,在放牧的时候发现一个大洞。于是牧童将这里当作有神仙住着的仙洞,在洞口点香奉祀。后来一个叫池显方的名士慕名而来,集资开凿岩洞。某日,在开凿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洞内有泉水流淌,尝一下味甘如醴,于是将山洞叫作“醴泉洞”。天界寺后有两块巨石,一块刻“天界”两字,以示“天仙”自界外降临;一块刻“仙岩”,因为其山势犹如仙人醉卧。现在的天界寺是厦门重点开放的佛教寺院之一,游客众多。

观音寺:观音寺是厦门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建的第一座大型寺院,位于湖里区仙岳山东麓。观音寺建成年代虽短,香火却很繁盛,因为寺中有一座“万佛宝塔”,这座宝塔有十三层,连同塔刹通高78米,拟供养佛菩萨11111尊,是厦门佛教第一塔。观音寺则已成为厦门市第三大寺院。

厦门的寺庙太多,有故事的更多。去登日光岩,有座日光岩寺;去登狮山,有间万石莲寺;还有因挖宝而建的紫竹林寺、供奉准提佛母的准提寺、有古龙眼树的同安南洋报恩寺等。佛教信徒们来厦门礼佛绝对是很好的选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