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本为一元气,阴阳升降统百病(上)

鸿志康康 2024-03-15 08:48:59

《医源》云:“天地之道,阴阳而已矣;阴阳之理,升降而已矣。”

所以说,三阴三阳是阴阳学说的精髓,阴阳之气升降出入是《伤寒论》六经病证的灵魂。中医基于阴阳气化思维,以阴阳演化去认知人与自然,升降变化是其运动的根本形式。

《伤寒论》“理无不该,法无不备。” 仲景探求阴阳气化之理,从阴阳气化角度阐述疾病演变诊治,为理法方药的典范。六经病的实质就是阴阳气化、气机升降。

人体本为一元气,通过升降气化制约成五脏之气,左升生肝气,浮上成心气,右降化肺气,沉藏为肾气,中央归运土之气,为维系四脏升降之枢。《医学源流论· 元气存亡论》说:“五脏有五藏之真精,此元气之分体也。”

三焦主持一身诸气,为元气运行全身之通道,是人体元气升降的场所。 元气升降表现上中下各部气化活动,包括上焦(心肺)、中焦(肝脾胃)、下焦(肾命门)等生理功能。

故仲景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五脏、 三焦之气还是一气, 万病总不离于阴阳。元气升降形成四时五方位的动态时空观,制化生成六经、脏腑、三焦等不同之气。 总而言之,六经之生理及病理,全无偏倚于阳气,乃为元气升降变化之所成就。

升降失常与三阳病病机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证为邪气盛郁阻升降之机;虚证为精气不足,阴阳气化不力,升降之气制化乏源。三阳病为阴阳正气足旺,升降之气因邪阻郁滞,气郁滞化热,多表现实热证。病在三阳,首要祛除邪阻复畅升降,流通人体元气。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证》 言:“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根据“欲解时”天人时空观,三阳之气从泰卦至剥卦,升极而降。 少阳病“从寅至辰上” (3 时 ~9时),从泰到夬卦,阳气上升发于外;太阳病“从巳至未上”(9 时 ~15 时),从乾到遁卦,阳气旺盛于外;阳明病“从申至戌上”(15 时 ~21 时),从否到剥卦,阳气升已而敛降。

三阳之气为升浮之时态,处上之相位,少阳之气升浮为太阳之气,太阳之气则为隆盛外上之位时,至阳明之气升浮极而始降下,位于身之中上外。 三阳之气对应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生理功能,表现以升发、通顺为用。三阳之气为用,正气尚旺盛,若外邪侵袭,不易损及阳气。 邪盛阻遏气机,多表现为外寒内热的实证,治用祛实邪以复升降之气。

太阳病之升降

太阳之气,阳气浮盛外上。 《素问· 天元纪大论篇》曰:“太阳之上,寒气治之。”

风寒邪气束缚太阳升浮之气,出现外寒内热证候。 治以麻黄、桂枝辛温升散,宣外祛寒为法。因正气禀赋与机体损伤之别,感触邪实轻重有异,升散力度强弱不一。

如机体正气未虚,邪实闭塞卫外阳气,遏阻外达之气,气阻郁热不发,表现为麻黄汤证和大、小青龙汤证。

大青龙汤方中麻黄六两,是麻黄汤中麻黄 2 倍,峻补升散宣发之力。 石膏辛散郁热,大寒清降里热,热除烦躁止。 小青龙汤为外寒内饮,郁热不甚,加细辛、干姜辛温化水饮,半夏、芍药、五味子宣降肺气。

现代人调摄失当,寒着单薄,风寒易侵袭郁闭,证见恶风寒、发热、咳嗽、咳喘、咽痛痒等风寒感冒、肺病等均可参证使用。

如正气损伤轻浅,阳气弱不甚,卫阳外固不密则为桂枝汤证。 桂枝辛甘化阳,甘温助阳气升生,白芍酸寒敛降收营阴。 后世谓桂枝汤内调脾胃阴阳,外和营卫气血,谓“调理阴阳之圣方”。 火神派归纳为“桂枝法”,调理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畅。 对内伤杂病,桂枝汤加减调和阴阳气血,多有奇效。

病变程度介于两者之间,则为麻黄汤合桂枝汤类证,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和桂枝二越婢一汤。 现多用于轻型风寒感冒和支气管炎,荨麻疹、风疹等皮肤病属表寒闭阻、里热不甚的“汗法”证治。

少阳病之升降

少阳顺接厥阴之气,谓升发阳气的枢机,疏泄全身气机。 少阳“相火以位”,阳气藏而始升发,权掌相火位势。 相火用权得当,升降其位则不病。

《素 问· 生气通天论篇》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 则折寿而不彰。”若阳离其位,脏腑阴阳失衡,易感不正邪气。 少阳施令得当,三焦运行通畅,阴阳升降 得以水火既济。

《素问· 天元纪大论篇》 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少阳感受寒邪,胆火易化生内郁热证。 少阳伤寒邪气,致邪阻枢机不利,三焦郁热内蕴,表现少阳伤寒证,则为小柴胡汤类证治。如少阳受邪郁滞,相火气机失常,水火病变累及三焦上下心胸、肺、脾胃、膀胱等,发而小柴胡汤之“或然证”。

少阳居表里之间,外则合太阳,少阳太阳并病,治以和解发表如柴胡桂枝汤;内则合阳明,少阳阳明并病,治和解清气攻下,如柴胡白虎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 寒邪外郁少阳,三焦气化失常,水饮邪气阻困脾阳,则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为少阳阳气内郁不达外,邪热内盛充斥三焦内外,内扰心胸而设。 临证见少阳半表半里,虚实寒热之证;或肝胆疾患,疏泄气机不畅,三焦气化失常等随证加减。

阳明病之升降

阳气者始升复降,升已终降。 阳明阳升之极,阳热旺盛始通降。

《素问· 天元纪大论篇》 曰:“阳明之上,燥气治之”。 阳明燥金,聚合阳气以收藏,阳气始降潜于下。 阳明控降气浮之过,阳气降不迁位,则太阳病易传化为阳明,寒闭郁化热。 病变部位涉及上中焦肺与胃之间,包括心胸范围之病变。

《伤寒论·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01 条“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 阳明主里,热郁向外越则“浮”,寒邪敛闭阳气为“紧”。 内热外寒正邪相持内外,借“欲解时”则发“潮热,发作有时”。 概括阐述了阳明病机。

具体而言,阳明合降失畅,郁热病初,轻热在上则栀子豉汤类证,再则为无形热盛白虎汤类证,而后病位偏下,热甚蒸液形成燥屎阻结,导致承气汤类证。 所谓“承气”为承顺阳明合降之气。《伤寒论条辨· 卷之四》 言:“承上以待下,推陈以致新。”

《伤寒论》根据天人相应原则,人得天气之助,正气来复助升降归位,因势利导,则病邪可能得解,六经皆有“欲解时”。 “欲解时”为人之正气借助自然四时之气顺而扶之,病证可能得到缓解之时。运用“欲解时”可推演阴阳消长变化,通过升降气机可阐述六经之升降气机。

19 阅读:597
评论列表
  •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统百病。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更有不去解決药量如何來而怪别人提出药量如何來,搞的中医不知道如何來那才天经地义,知道如何來才叫十恶不赦。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中医竞然有连医者父母心指急病人之病痛都不知道。还能拿钱财为医者父母心,更有中医连药量如何来的前提是药有效都不知道,搞得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药量。真是人间之极品.)

  • 2024-09-09 05:22

    傻得一逼的理论。人体是因为适合周围环境,才能够自然构造而成,所以适合的环境,人体就会少病,不适合的环境,就会影响人体的内环境。不要扯得太多,连实验都做不准确就在那里空想一大堆就是瞎扯淡。

    xxoouc 回复:
    起来接哥,人体不是单适应环境,还有改变,知道太极图吗,平衡才是真正的正道
    大仙万福 回复:
    不明觉厉
  • 2024-11-30 12:31

    [赞][赞][赞]

  • 2024-12-27 11:35

    功力深厚,请继续讲解三阴变化!!![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