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罗马教廷的大礼仪之争#自利玛窦西来,耶稣会基本上垄断了中国教区,但其

彭湃谈历史 2023-06-26 14:55:23

#中国与罗马教廷的大礼仪之争# 自利玛窦西来,耶稣会基本上垄断了中国教区,但其他教派如托钵修会(Mendicants)的方济会和道明会也想进入中国传教。当时耶稣会是允许中国教徒参与祭祖、尊孔和敬天的仪式,尊重中国的风俗习惯,所以教务一直开展的很顺利。但新来的方济各会的利安当和道济会的黎玉范却认为是迷信,并禁止教徒祭祖、尊孔和祭天的活动,家中不许设祖宗牌位。1636年他们判断祭祖为迷信,且组成宗教法庭将审问口供转呈罗马教廷。这次“中国礼仪”事件,最终导致了“福建教案”的发生。

黎玉范被明朝政府驱逐出境后回到罗马,他于1643年在教廷传信部首先开火攻击“中国礼仪”,争论由此揭开序幕。他提出了“17个问题”,主要是指责耶稣会赞成中国礼仪。他认为中国礼仪是有“宗教性”的。这件事经过2年的争论,传信部支持黎玉范的立场,首次谴责中国礼仪,“直到(教宗)另行决定为止”。耶稣会为了确保中国教会的前途,卫匡国(Martino Martini)于1651年回到罗马进行反击,指责黎玉范没有准确陈述他们的传教实践。经过教廷圣职部讨论决议,得教宗同意后,于1656年公布有利耶稣会的命令,3年后实质上允许以天主教的灵活性来对待中国礼仪问题。

然而1664年因汤若望献历事件,引发另一次教难,有23名传教士被押往广州软禁,其中有耶稣会、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代表,他们在狱中召开“广州会议”,统一传教方法。1668年会议结束,发表了《四十二章程》,其中41条有关中国礼仪,大家取得共识是:祭祖、祀孔等仪式是“合法的、是真诚的,可以进行的。”可是曾参与广州会议的多明我会代表闵明我(Fernandez Navarette)于1676回到罗马后,便攻击耶稣会对中国礼仪的态度,从此中国礼仪之争在欧洲公开化了。

1693年福建宗座代牧,巴黎外方会的阎当主教,向其教区神父发出一道训令:禁止耶稣会传教时尊重中国礼仪的做法,他警告这项训令是不可更改的,它是1656年教宗上谕的基础。他禁止传教士允许教徒们参加任何祭孔或祭祖的习俗活动。阎当的训令在中国引起震惊、愤怒和分裂,也引起欧洲极大的关注,1697年教宗下令圣职部重新全面审视中国礼仪的问题,最终作出了异端禁令。

教宗克来孟11世在1704年7月4日,任命宗主教铎罗为特派员和巡阅使,前往中国及其他东印度国家宣达禁令。铎罗于1705年抵达北京,揭开了教廷与清朝有关礼仪之争的序幕。1724年教宗再派特使嘉乐(J. Ambroise Mezzabarba)来到中国转呈教宗敕谕明令禁止中国教徒祀祖祭孔。康熙帝大怒,下令禁教,只有耶稣会士可以留下来,其他传教士随特使滚出中国。

罗马也针锋相对,1742年教宗本笃14世(P. Lorenzo Lambertini)颁布敕谕《自上主圣意》(Ex quo singulari),是对中国礼仪的最后的、也是最明确的决议。其措词极为严厉,先前所有关于宽容和允许遵行中国礼仪的说法,全部作废,不得再做讨论;所有在华传教士必须发誓,服从教宗的决定。并且教廷于1773年宣布取缔耶稣会,这是罗马教团中最了解东亚文化,最能宽容接受,最有耐性、最有文化意识修养的教团,却不见容于教派之中。直到1814年,教廷才准予恢复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