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里乾坤大,肘后有妙方

半临的笔记 2024-04-26 03:44:55

世界读书日,给大家介绍一本东晋时期的医书:《肘后备急方》。为何叫“肘后”?你看看影视剧里,古人总是从袖子中拿出书信、银两什么的,仿佛这袖子里什么都能装。手肘在衣袖,衣袖藏医书,故曰《肘后备急方》。因为都是记载着急救的方法,所以,这本书一定是要随身携带的。

提到《肘后备急方》,大家首先能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青蒿素就是受本书中记载的提取方式的启发,最终研制成功。当年,屠呦呦的实验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终于从《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找到了必须低温萃取的灵感,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

其实,除了这个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外,《肘后备急方》中有很多治疗方法都是走在了西方医学的前面。比如治疗狂犬病,作者葛洪就很详细地描写了狗咬伤后的症状,并提出:“犬咬人,七日一发。过三七日不发,则脱也。要过百日,乃为大免。”这与现代医学记载的狂犬病潜伏期在1~3个月已经很接近了。最难得的是,他还提出了用咬人狂犬的脑髓贴敷被咬伤的创口,能够预防狂犬病的发作。这也许就是最早的防疫疫苗吧?

《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很多急救的药方和方法,尤其是外治方法,在紧急之时,易得、好用,确能救人。比如在治疗猝死、猝发癫狂、中风等急症时,总是把灸法放在了首选的位置上。所以,今人如果只用灸法作为日常保健的话,可能还是有些大材小用了。舌下给药,在这本书中已经有了确切的记载。在“治猝死尸厥方”中是这样写的:捣干菖蒲,以一枣核大,着其舌下······以菖蒲屑纳鼻两孔中,吹之······中药石菖蒲味辛苦温,功能涤痰开窍、醒神益、化湿开胃,含有挥发油等辛香走串之品,因此能通过舌下给药和鼻孔给药,直接刺激黏膜吸收药物,达到急救的目的。不能不说,医学就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的老祖宗能观察到并使用的方法,若干年后,也会被其他医学所发现。

《肘后备急方》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许多个第一,其中还有什么没有被发现和重新利用的宝贝,需要现代人继续去挖掘了。如果想启发一下临床的思维,不妨阅读一下《肘后备急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