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响盒子炮
盒子炮,就是大名鼎鼎的毛瑟手枪,可以说,军事发烧友,没有不知道它的,但真正把玩过,并打过实弹的,估计国内年龄在55岁以下的,少有。
盒子炮,从容弹量来说,分两种,通过弹桥,拉开枪机,上压弹,容弹量十发的,也称十子连。
上压弹的十子连
而弹仓下部开口,可插二十发弹夹的,称为二十响。
下部插入弹夹供弹的二十响
从产地上来说,哪就杂了,来自国外,有德国原产的,有西班牙仿制的,国内兵工厂仿造的,那就多了,有晋造,就是山西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制造的,有豫造,就是国民党军政部兵工署巩县兵工厂,还有南京的金陵兵工厂,天津大沽造船厂,汉阳兵工厂,重庆武器修理所、衡阳军械局等
从口径上来说,大概有三种,德国原装和仿制的,9MM和7.63MM的,再就是山西太原兵工厂仿制,独一无二的11.43MM口径的,绰号“大眼盒子”。
山西太原兵工厂的大眼盒子
从瞄具上来说,有可移动的标尺照门,有固定缺口照门。
可调整标尺照门
固定照门
从射击方式上来说,有半自动和全自动的,全自动的,握把上方侧边有快慢机拨扭。
快慢机拨纽
再一个,快慢机当时也代指毛瑟盒子炮,电视剧《亮剑》上,就有李云龙调侃孔捷时说:你那时背的啥,老套筒,老子背的啥?快慢机啊。
快慢机
从枪管长度上分,有长枪管和短枪管,长枪管有140毫米和132毫米两种,短枪管则仅有99毫米一种。
这三种长度,当时国内则被分别称为:一把盒子,二把盒子,三把盒子。
而三把盒子,基本上是海军用型号,后来警察也用这种型号,朱德老总,南昌起义时,就用的是三把盒子。
本人就收藏有一只二把盒子的牛皮制枪套。
海军型 二把盒子枪套
以上就是盒子炮的资料和相关图片了。
知道这些东西,也就是有了互联网之后了,我实际接触到它,压根不懂的这些知识,哪还是在1976年,刚上初中。
当时父母工作调动,从豫西某县调至豫西另一个县城,我是三年中,由省城到某县,上了一年小学五年级,刚刚学会了当地的方言,就又跟着来到了另一个县城,开始上初中,这就又要学当地的方言了。因为不学,当地小孩子欺生,会合起伙来收拾你。
也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我学起方言来,会特别的快,南方的,四川话可以,其他的不行,北方的方言,都没问题,但凡我在那里待几天,就基本上能说了,水平可以达到,提着篮子上菜市场,讲话跟当地人没什么两样的程度。
有人说,这是我具有语言天赋,其实,哪有那么夸张,只是小时候锻炼出来的,因为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若不能很快的融入,就会被人收拾,学会当地方言,是最快的融入方式了。
扯开收不住嘴了,一会儿跑题了,说盒子炮呢。
初接触,是到了这个小山城的某一天,因为是山城,那就会有原始的建筑形式-窑洞,父亲单位给我家分的房子下面,有一个近十亩的大坑,坑里就有三孔窑洞,我家就位于窑洞的上方。
某日,我正在窑洞上方排气管上面盖的石板上学习,忽听得下方有人说话,小孩子好奇,就起身趴在窑洞上方的栏杆上,向下张望,原来是父亲与他单位的保卫科长俩人在说话,保卫科长手里提着个家伙,让我眼前一亮,不禁的脱口而出:盒子炮。
听到了我的声音,我爸招手让我下来,我立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绕到了旁边下大坑的斜坡,一溜烟的跑了过去。
太激动了,这玩意儿,还是在老电影《平原游击队》上见过,李向阳手持两把盒子炮,飒爽英武。
平原游击队的李向阳
这下,看到真家伙了,能不激动吗?
其实,我小学在省城时,院里住的军人,先是一个通讯连,再是一个伞兵连,后是一个四管高射机枪连,常跟着当兵的一起闹着玩,小时候淘气,期间干了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有时简直惊天动地的,这个以后再说。
所以,对于枪,我不陌生,军用仿苏托卡列夫T33的51式,和后期改进的54式,以及56半和56式冲这些枪支,7,8岁时,跟着驻军那些兵们擦枪,就能拆卸,组装,记得56式冲锋枪,就是仿苏的AK47,只能拆,不能装,因为哪个枪簧,弹性太大了,年纪小,手没劲,按不回去。
前苏联AK47和我国56冲对比图
但这个盒子炮,实物真的是没见过,我扯扯父亲的衣袖,指了指枪。
父亲笑了:那你跟伯伯说,你想玩玩。
我是很想摸那把枪,但又不好意思,感觉脸都红了。
随后父亲告诉科长,他小时候,天天跟当兵的一起玩,摸过抢,还会拆卸,组装。
科长立马表情大异,嘴里蹦出俩字:是吗?一副不相信的神情。
但还是把枪给了我,并问我:你知道这是把啥枪吗?
盒子炮!我是毫不犹豫的回答他。
他说:这枪,咱老家这里叫做十子连。
并接着问:你打过枪吗?
打过,气枪。我昂着头,一副骄傲的样子。
科长看了看我爸,我爸点了点头,科长又说:今天,我和你爸到这里打靶试枪,允许你打一发。
这可把我高兴坏了,一蹦老高。
科长把枪要了回去,从兜里掏出一个弹桥,推掉了上面的子弹,只留了一发,然后,拉开枪机,将弹桥卡在枪上,一按,将子弹压入,拔掉弹桥,枪机回位,子弹上膛,把枪递给我,说:枪口不可对人,看见前面那棵树吗?上面那张纸,三点一线,瞄准后击发射击。
我点头接过枪,右臂伸直,开始瞄准,但不行,枪太重,小孩子手臂力量不够,枪晃得厉害,这时,科长笑了:就这,还打过枪?
他从我身后,握住机头,把枪拿了回来,枪口斜向前方,又拉了一下枪机,子弹啪的一声,弹了出来,掉在地上,他捡起来,把子弹在身上擦了擦,装进兜里,然后让我看着,做示范,两大臂收紧,肘弯微曲,右手握枪,然后左手平摊,放在弹仓下方,托起抢,等于是双手持枪。
然后放下,再双手端起,反复几遍,问我,看清楚了吗?
我忙点头。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双手持枪的动作。
原先看电影,拿盒子炮都是单手,斜着45度,或手心向下,或手心向上,一甩,或转向90度横扫,哒哒哒哒哒哒,哪个潇洒啊。
再就是当兵的,训练手枪射击,也是单手,双脚前后分开,侧向站立,左手叉腰,右手持枪,枪口向上,然后手臂前伸,枪口由上向下,瞄准目标,击发。
但从来就没见过双手持枪的,还有这种方法,我当时惊奇不已。
也不及多想,接过枪,就如此这般的练了几次,感觉可以了,扭头看了看科长。
科长点点头,把枪拿过去,如前,压弹上膛后,又把枪给了我。
我接过枪,按先前的步骤,双手持枪,瞄准了目标,一扣扳机,镗的一声,枪响了,也不知道打没打中,只是觉得后坐力大,枪都差点脱手,枪口已指向了天空,声音很大,耳朵也觉得嗡嗡响。
哈哈哈哈,科长和父亲俩人笑了起来,你打到哪里去了。
我当时都是懵的,没想到声音这么大,明明枪抓的很紧,也喵的是前方,怎么枪口就指向天空了呢?
行了,你也打过了,站后面看吧。父亲说。
随后,科长和我父亲,俩人每人一夹子弹,打完后,俩人收枪上班去了,父亲走时瞩我快点回去写作业,我一边答应着,一边到处找散落在地上的弹壳,真奇怪,只找到了17发弹壳,余下的三发,怎么都找不到,就那么大片地方,也不知道崩哪儿去了。
后来,我去科长办公室玩,他送了我一个钢制的盒子炮S型枪夹,这个夹子就是一个S弯儿先卡在枪上,然后另一个S弯儿,可以卡在腰带上,整个枪是全露在外面的,不用枪套,也不用插在腰带里面,是卡在腰带外面的。
夹子,我的丢了,借网友图片
大家应该在影视剧中见过这样携枪的,不过,知道是因为这个卡子,才可以这样携枪的,应该不多。
图中就是这样携枪的
这个卡子我视若珍宝的收藏了好多年,后来,搬了几次家,也不知丢那里了,再也寻不见了。
老英雄的两只盒子炮,都带着这个夹子
至于,那次打的盒子炮,或说是十子连,到底是哪国产的,也不知道,是一把盒子,还是二把,三把盒子,也不知道。
因为那时候小,也没有人科普这么多盒子炮的相关资料。
只知是拉开枪机,上压弹的毛瑟枪。
还就只打了那一响,然后,再没见过它,更别说把玩了。
几十年了,再见到它,就是在北京军博,和云南国殇博物馆的橱窗里了。
云南 国殇馆展品
对了,在1983年,那时我已经工作了,还听说过盒子炮的消息。
哪年严打,而且当时出了个东北的二王事件,这个事件,在那个年代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军警出门,都是便衣(不知道83年严打和二王的,可自行网上搜索查看)。
当时,据说是流窜到我们省界儿了,省内到处如临大敌,紧张到什么程度呢?
我一单位同事,住在消防队隔壁,据说消防队都把平时存放在枪库中的武器,拿出来分发给消防员了,那消防员配备的武器是什么呢?
我想,聪明的读者可能猜到了,那就是鼎鼎大名的盒子炮。
但据我同事说,因长期不用,都已经锈的拉不开枪机了,只好先放在油里面泡着。
这个不知真假,只当是个传说吧。
很怀念那个时候,人小,想的也少,一个小幸福,记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