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针灸医案举隅
作者/张达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西方医学的涌入,从事中医急诊的人相对而言越来越少,另外很多中医药的学者也逐渐将研究的重点转向慢性病的防治上,导致中医治疗慢病太多,给人造成了一种中医只能治慢性病的假象,而忽略了中医诊断治疗急症的优势。现不揣浅陋介绍两则我自己运用中医在急诊中的实际案例。
案1:急性阑尾炎
姜某,女,59岁。
就诊日期:2015年4月11日,患者右下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一天。自诉昨晚7时许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腹痛,呈胀痛,持续性发作,伴恶心呕吐,吐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无畏寒发热,起病后未作治疗,症状无缓解,自诉头痛症状逐渐加重,难以忍受,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外科就诊(住院号:1507134),本院外科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要求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而来本科室寻求治疗。
刻诊:患者精神疲惫,痛苦面容,右下肢收缩体位,PE:T:36.6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110/60mmHg
腹诊:麦氏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阑尾穴压痛强阳性。发病以来食欲差,小便黄,大便未解,舌暗苔黄腻,脉沉弦。
既往眩晕病史多年,香菇过敏,青霉素过敏,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辅助检查:本院彩超(2721)提示:阑尾粪石并积液。血常规:WBC:15.87*109/L。
诊断治疗
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无疑,安排其躺上治疗床,针刺穴位如下:阑尾穴,足三里,合谷,曲池,内关。针刺不到十分钟,患者痛苦面容消失,安然入睡。(患者昨晚因为痛苦一夜未睡)。
(图片源自“大家中医”app,下同)
中药方剂拟大黄牡丹皮汤加味。药物如下:大黄10克 、丹皮15克 、桃仁15克 、冬瓜仁60克 、当归15克 、赤小豆30克 、薏米仁30克 、败酱草15克 、芒硝10克冲服;五剂,每日1剂,水煎服。
患者服用一帖中药后,大便泻下许多,腹部已无明显不适,嘱咐患者大黄和芒硝减量,药物一直用到小便清停药。
三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腹部麦氏点压痛阴性,反跳痛阴性,下腹无压痛及反跳痛。阑尾穴压痛阴性。
嘱咐患者彩超复查,患者嫌本院彩超需要长时间排队,在中医院检查彩超回报:阑尾未见明显异常。此患者随访至今阑尾炎一直未复发。
中医分析针灸:病位在大肠腑,穴位取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合谷,合穴曲池,以及同名经的足阳明合穴足三里,有同气相求,合治内腑的效用,阑尾穴倒马针加强逐腐通肠之功,内关为厥阴的络穴,宽胸利气止痛。诸穴合用一是止痛,二是清热导滞,行气活血,促进阑尾修复的作用。
方剂:此方要点是冬瓜仁重用,因为肺跟大肠相表里,冬瓜仁可以加强肺气下降,从而有利大肠的疏导。当归赤小豆薏米仁起到既病防变,防止阑尾穿孔变成弥漫性腹膜炎的作用。
此例病人,针灸立竿见影的解决病人的疼痛,使病人对医师产生强烈的信任感,给后续用药创造了机会。
案2:吞咽困难
邓某,男,57岁,面部疼痛十余天伴吞咽困难一周。
患者面部疼痛十余天导致吞咽困难一周。先在当地人民医院治疗一周无效来我院五官科就诊,我院五官科医师也查不出病因,特地带病人来找我用中医治疗。
病人由家属扶着进诊室,精神疲惫。身体虚弱。自诉其前额和整个面部疼痛,已有十余天,渐加重,不能咀嚼东西,因为一咀嚼,脸部就疼痛加重,难以忍受,近来仅能喝流汁维持,而且不能喝热饮,喝热饮面部疼痛也会加重而难以忍受。
他病情有个特点:晚上十点后会缓解,凌晨2点后疼痛又开始加重,影响睡眠。
当地的医生跟他说从未见过此种病。病人问我见过没有,我虽没见过,但我告诉他中医可以治疗,我帮病人针刺四肢的几个经穴后,针后不到十分钟,病人就说面部疼痛缓解大半,针后半小时,面部疼痛完全消失,取针,叫病人家属买了一份饺子,病人小心翼翼的吃,面部不痛了,告诉我吃热的饺子也不痛了,吃完后续观了半小时,疼痛也未复发,因为比较远,开了几包中药回去巩固,一个多月后回访病人,病情一直平稳末复发。
中医分析此人亥子丑病情缓解,说明三阴气起则病衰,脸部为阳明之表,病位在阳明,阴盛则阳退,病性为热,此为阳明之热气在面部痹阻,咀嚼为动象,为风象,风助火势故加重。泻阳明内庭,曲池,加刺中渚,因为亥时三焦所主,三焦水火之通路,中渚为俞穴,病在时取之俞,故用之。
这个病人问我见过这种病没有,我虽然没见过类似病情,但我为什么告诉他中医可以治疗?这是因为我们中医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经验医学,而是有一整套完善的理论,以此指导下的医中科学,此理论可以指导我们中医处理未见过的疾病而且取得良好的疗效。
西方医学进入近现代中国后,发展势头极为强劲,老百姓遇到一些急症时,首先考虑去急诊科,这并不是中医同仁们没有信心,而是患者对中医药没有信心,不了解中医药的作用。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也是现代中医工作者的任务。
现在大环境医疗纠纷较多,这种环境使得中医一步步退出各种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领域。另外有学者主张将中医医疗事故鉴定从普通的医疗事故纠纷鉴定中独立出来,以解决目前中医师在临床上不敢放手解决问题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