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读者看到我写了近四百篇关于读书的文章,就好奇地问我:「你读了那么多书,你身边是不是都是爱看书的人?有这样的朋友圈真幸福……」
我说不是,我身边经常看书的人不多。
他很奇怪,不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吗?可我说的却是事实,我读了很多书不假,可是身边很少有喜欢看书的,能够指名道姓的不超过10个,即使在读书会上认识的朋友也很少有爱读书的。
我的家人亲戚就不说了,几乎全是庄稼人,好不容易通过念书走出大山的弟弟妹妹们,也只是会考试而已,平时都不爱看书。
当然了,我以前也喜欢结交爱读书的朋友,后来就疏于来往,他们就算不上是朋友了,自然不是身边人。为什么后来我不愿意跟爱读书的人结识了呢?因为交流起来太累了。
有时候为了一个小问题,你搬出孟子,我搬出西蒙,他搬出郭敬明,彼此争论不休大半天,现在看来实在浪费时间,毫无意义。
有的人多读了几本书,老是喜欢引用别人的几句来反驳你,让你搞不懂他有没有好好说话,好好思考。
还有一类人读书读傻了,每天都把经典挂在嘴边,似乎除了那些人人都说好的经典好书才值得读,其他书都是垃圾。别人读了一本畅销书都被他讽刺半天,让人十分无语。
这类人在读书群里也是相当活跃的,他不是每天在群里吹水,就是转发各种经典图书的电子版,有的书还重复发了几次。我非常反感,退出了好几个读书群。
现在我基本上不跟这类人来往了,身边自然就少了很多经常看书的人。
还有一点,我这几年开始读有用的书,不想跟太多的人交流,免得有人看到我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又说我阅读品位低了,我也懒得去解释,最想做的还是读自己的书,有空就写写文章,努力工作搞钱。
当我把心思转向自己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到处结交朋友,不再假装有很多爱看书的朋友之后,我发现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太多了。
其实这个时间一直都有的,只是我之前把它用在跟别人讨论书上写得对不对上面去了,尤其有一年我组织了近20场线下读书会,加了上千个微信好友,标签都是「读书」。
平时没事就在群里聊读了什么书,有个问题大家怎么看之类的话题,看起来像是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实际上这些话题聊与不聊,都无关痛痒,可时间却白白浪费了。
不过那时候我没有这个觉悟,还热衷于此,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认为每天都过得相当充实,而且还为自己拥有这么多爱看书的朋友而自豪。现在回想起来,有这个时间还不如静静地坐下来沉思呢。
后来随着年龄渐长,发现书很便宜,一次买100本都没问题,时间才是稀缺资源。现在一有时间就扑在自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不再关心身边有多少人爱看书了,人家爱看就看,不爱看就算了。
当我发现自己读的书有点多了(1000本以上),就开始控制数量了。以前一个月还能读十几本的,现在只要求每月精读一本,其他的随意,可能以后都没这个要求了。
到那时我就不再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