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叛将被李鸿章杀害,女儿嫁给外国人,生下一子祸国殃民

文史菇小瑜 2024-06-13 09:28:10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1863年冬季,苏州城外的一场庆功宴上,八大叛将的命运在片刻间被改写,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苏州杀降”事件。

然而,故事并未在血腥的结局中止步。李鸿章的操控下,叛将之女嫁给了一个外国人,生下了一个将对国家命运产生深远影响的后代——马继业。

这个有着中国血统的孩子,长大后却背弃了自己的祖国,成了外国侵略者的帮凶,祸国殃民。

“苏州杀降”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太平天国在中国南方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经历了数年的战争,太平天国的势力逐渐衰弱,清军则在李鸿章的率领下步步紧逼。

1863年,清军在多次围攻苏州无果后,李鸿章决心通过计谋来解决这座坚固的城市。

1863年12月26日,寒冬中的苏州城外,李鸿章设下了一场别有用心的“庆功宴”。宴请对象是以郜永宽为首的太平天国八大叛将。这些将领在长时间的围困与贿赂引诱下,选择了投降。李鸿章通过宴席,表面上是为了庆祝他们的投降,实则暗藏杀机。宴会地点设在苏州娄门外,这里戒备森严,四周隐藏着弁勇的精锐部队。

正当宴会谈笑风生之时,李鸿章突然接到部下的密报。他点了点头,随即站起身来,缓缓说道:“各位自便。”随后,他便带着几名随从,离开了宴会厅。李鸿章的突然离席让在场的将领们感到有些诧异,但他们并未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随着李鸿章的离去,早已埋伏在宴会厅周围的弁勇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从角落里冲出,手持利刃,直奔那些毫无防备的太平天国叛将。郜永宽等人顿时惊慌失措,试图反抗,但为时已晚。短短几分钟内,鲜血染红了宴会厅的地板,所有的叛将都被无情地斩杀。

这场被称为“苏州杀降”的事件震惊了当时的中外人士,李鸿章在取得苏州城后,迅速展开对城内投降士兵的大规模屠杀。数万名太平天国士兵被无情地屠戮,苏州城内血流成河,一片哀嚎。这场屠杀不仅消灭了太平天国的残余势力,也震慑了其他反叛的地方势力。

常胜军的领导人戈登对此事极为不满,他认为李鸿章违背了国际惯例,做人凶狠歹毒。戈登甚至扛着枪来到军营,破口大骂,扬言要为郜永宽等人报仇。然而,戈登的愤怒并未改变局势。事实上,戈登自己也有着私心。他在苏州的物资被清军夺走,功劳也被李鸿章抢去,心中自然不快。

为了平息戈登的愤怒,李鸿章暗中给他送去了7万元犒赏费,并拜托外国人马格里出面调停。马格里是英国著名外交家马嘎尔尼的曾孙,以军医身份来到中国,加入了洋枪队,配合淮军镇压太平天国。他在调解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事件逐渐平息。

叛将之女

“苏州杀降”事件的硝烟渐渐散去,但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

郜永宽等叛将的被杀并未彻底消除清政府的隐患,李鸿章需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确保局势的稳定。与此同时,郜永宽的家人也未能幸免。

在处理完苏州城内的清剿工作后,李鸿章开始关注郜永宽的遗族,尤其是他的女儿郜小兰。为了安抚郜永宽的部众,李鸿章决定安排郜小兰的婚事。恰在此时,洋枪队的领导人之一马格里进入了李鸿章的视线。马格里是英国外交家马嘎尔尼的曾孙,他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表现出色,与李鸿章关系密切。

李鸿章认为,通过将郜小兰嫁给马格里,可以一方面展示清政府对投降者家属的宽容,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加强与洋枪队的联系。于是,他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将郜小兰许配给马格里。

婚礼之后,郜小兰随马格里迁居到上海,开始了她的新生活。马格里在李鸿章的安排下,被调往金陵制造局,负责组织和生产近代兵工。作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的负责人,马格里在生产洋枪洋炮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郜小兰则在家中相夫教子,先后为马格里生下三个孩子,其中长子马继业的命运最为曲折。

马继业渐渐长大,展现出非凡的学习能力和多国语言天赋。他在家庭的熏陶下,接受了中西文化的双重教育,既掌握了汉语,又精通英语、俄语、德语等多种语言。李鸿章对此非常重视,认为马继业将来可以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

然而,命运的安排往往出人意料。1875年,中国在英国设立驻伦敦大使馆,马继业随同父亲回到英国,正式接受英国的教育。年仅8岁的他,开始了在英国的学习生涯。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西方的知识,还经历了身份认同的巨大冲击。

随着马继业在英国的成长,他的命运开始急剧转向。

马继业虽然有着中国血统,但他的外貌和肤色使得他在英国受到歧视和排斥。面对同龄人的嘲笑和社会的偏见,马继业逐渐对中国产生了复杂的情感。

背叛与祸国

1881年,随着中俄关系的紧张,清政府决定修改不平等条约,马格里在这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马继业的成长轨迹却与他的父亲截然不同。他在英国的教育和环境使得他对中国的认同感逐渐淡薄,甚至产生了敌对情绪。

马继业成年后,进入了英属印度政府工作。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被派往印度工作,不久后被调至喜马拉雅山锡金地区进行翻译工作。此时的锡金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据点,而英国的真实目标则是锡金背后的西藏。

在锡金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马继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英国政府内部逐渐获得了重视。1890年,英国编造出了一个“帕米尔国界”问题,迫切需要对帕米尔地区进行详细测绘,这就需要与新疆的清朝官员进行沟通。由于马继业精通汉语并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理解,他被派往新疆担任翻译工作。

马继业来到新疆后,利用自己的中国血统和流利的汉语,成功取得了清朝官员的信任。他知道中国官场重视人情和礼仪,便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行事,遇到年长的官员,他尊敬有加,行礼叩拜,逐渐赢得了他们的好感。

然而,马继业的真实目的是为英国政府服务。他利用与清朝官员的交往,秘密进行帕米尔地区的非法测绘工作,并向英国政府提供详细的地理和军事情报。这些情报对英国在中亚地区的扩张计划至关重要,极大地帮助了英国在与俄国的地缘政治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

马继业在新疆的活动愈发深入,他与当地的清朝官员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关系,通过贿赂和行贿手段,逐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他利用中国官员的信任,将大量关于新疆地形、军事布防等重要情报传回英国,使得英国在中亚地区的扩张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1908年,日俄战争以俄国战败告终,俄国在中亚地区的实力大不如前,英国趁机在新疆喀什建立了领事馆,马继业成为了第一任领事。他在喀什的地位愈加稳固,开始进一步推进英国的殖民政策。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压榨当地百姓,推动英国在新疆的利益扩展。

马继业在新疆的活动不仅限于情报工作和政治影响力的扩展。他积极参与了对中国文物的盗取和掠夺,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运往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敦煌的大量历史文物就是在这一时期通过他的手段被偷运出境。为了方便英国人进出新疆,马继业甚至修建了公路,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地位。

反思与教训

在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的实力大不如前,英国利用这一点,在新疆喀什建立了领事馆。马继业成为第一任领事,他在此地的影响力和统治力逐渐扩大,甚至开始直接干预当地的事务。

他利用自己对中国文化和礼仪的了解,以一个“自己人”的身份进行各种活动,极大地削弱了当地对清政府的忠诚度。

随着马继业在新疆的活动愈发深入,他对当地百姓的压榨和剥削也愈发严重。

在他统治的28年间,新疆成为了中英对抗的一个重要战场。马继业不断向英国传递情报,并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推动英国在新疆的利益扩展。他还策划和执行了一系列分裂和侵略行动,使得新疆的局势愈发复杂和紧张。

1912年,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清政府的衰败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全国陷入了动荡不安的状态。新疆的局势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马继业的统治逐渐受到挑战。

在马继业统治的后期,新疆的局势愈发复杂和紧张。当地百姓对他的压榨和剥削愈发不满,各种反抗和起义不断发生。马继业试图通过武力镇压这些反抗,但效果甚微。随着清政府的衰败和中华民国的建立,马继业在新疆的统治也逐渐崩溃。

最终,马继业在1945年因病去世,这一年也是中国抗击外来侵略者胜利的一年。

马继业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他的背叛行为和祸国之路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1]贾建飞.英国驻喀什噶尔领事馆首任总领事马继业来华的背景及其早期的活动[J].欧亚学刊,2000,2(00):183-2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