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县上坊乡书记的李佩霞和县委书记毛奇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降低了热度,可是其它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个人简历中学历一项尤其引人注意。
先说李佩霞。李佩霞参加工作时是中师毕业。
李佩霞83年出生,01年参加工作。
按照时间推算,李书记六岁上学,十八岁中师毕业参加工作,一举上岸成功,时间上并无不妥。
如果说有问题的话,就是分配工作不合规。
公务员考录制度开始于1993年。
自1996年起,逐步取消分配制度,到2000年大中专生不再分配。
从这一点来看,李书记工作分配一事大概率是关系网操作而成,至于当时其身份为事业编制或者公务员不得而知。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笔者94年大专毕业后分配至一所乡镇初中工作。到2000年止,共分配中师毕业生6人,大专生12人。自95年后的毕业生都是经过乡镇和教育局同意的,其中关键是乡镇,因为在2002年之前,乡镇中小学教师开资由镇财政所代发。
而在2000年之前,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绝大多数是进入了教育行业,跳槽到政府机关的极少,而且以中师生居多。
大概其原因有四点:一是信息闭塞,考公的事无从知晓;二是体制内没有关系,无人指点。三是恢复高考后的中师生毕业多在小县城,进入政界的较多,子女从政机会多。四是自92年起,代培生自费生增加,中师三年毕业即可就业,优势远大于大专。
作为教师,由于信息闭塞,对于考公的事基本是外行。直到2020年孩子大学毕业,正赶上疫情期间,才有时间在网上查找工作信息,无意中看到了人才引进和公务员招考。
懵懵懂懂的给孩子报了山东德州的人才引进,天津的公务员,还有河北的定向选调生,甚至还打算报军队文职!只是由于时间冲突才放弃。
从那时起,才对公考有了初步了解。大家可以想一想,作为教师的我都对考公知之甚少,何况普通百姓呢?
退一步说,过去的银行电力甚至税务等部门都有内部招工的惯例,普通人哪里有机会啊?
所以说,中专也好,大专也罢,就业时对跨行大都没有太多想法,所谓隔行如隔山嘛;再加上前些年事业单位相比于企业,工资待遇并没有太大优势,加上信息闭塞等原因,所以人们对考公也没有那么多关注。
现在看来,万年县地领导班子学历都不高,而且仕途比较顺利,很大程度上有家族里贵人相助。
即便是公考如此透明的今天,那些有资源的二本三本毕业生只要进入了体制内,其适应能力和发展速度也会优于那些草根家庭出身的名校毕业生!
这一点,恐怕是无法改变的。
读书肯定不行,80后谁会不读高中呢
83年人,急着上中专而不是高中参加高考,就是奔着有人能够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