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能开盘吗?别耽误行情了!”
这一周来A股股市的暴涨,走出了一波久违的节前行情。雀跃的投资者们纷纷晒出飘红的当日收益,打趣“第一次不喜欢国庆节长假,希望大A的开门红一直来,不要停”。
中国股市,正在“牛”速回归。
9月26日,A股延续暴涨,早盘短暂下跌后快速上攻,沪深股指涨超1%后回落。午盘受关键会议消息影响,三大股指再次上攻,至收盘,上证综指涨3.61%,报3000.95点;科创50指数涨3.87%,报693.15点;深证成指涨4.44%,报8916.65点;创业板指涨4.42%,报1714.14点。
Wind统计显示,两市及北交所共5140只股票上涨,174只股票下跌,平盘有34只股票。沪深两市成交总额1162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11574亿元增加51亿元。
港股三大指数同样全天单边走强,大市成交额超3000亿港元,创2022年3月17日以来新高。恒生指数收涨4.16%报19924.58点,创去年8月以来高位;恒生科技指数涨7.27%报4209.71点,恒生国企指数涨4.75%报7086.7点。
9月27日,A股的投资热情还在持续,交易所爆单甚至一度引发了交易拥堵。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2.89%,收于3087.53点。创业板更是创造历史,盘中暴涨11.87%,创历史盘中最大涨幅。
3天收复了3个月的跌幅,牛市这一次真的回来了吗?
股民抢爆A股,软件都宕机“太疯狂了,前一天还刚刚收复2900点,完全没想到26日又涨了近100点,炒股以来很少见A股这么猛过。”投资者李明感叹,3000点回归之快令人感到意外。
更真切的喜悦,体现在账户“回血”。近期行情相对低迷的时候他稳住心态持续加仓,“感谢一直定投的自己,3000点一回来差不多回本了”。
3000点的回归,激发了更广的市场热情,“A股”接连登上热搜。李明所在的同城群、小区买菜群,甚至许久不活跃的高中同学群都开始讨论股市了。
有人打开两年没动的账户,一天就涨了5万;有人感叹套牢1年的股票,终于回本了;还有不少没有炒股习惯的小白选择了购买基金,想赶上这波难得的行情。
A股收复3000点,具有不一般的影响意义。
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3000点是A股市场的生命线,也是价值中枢位置。自从2007年2月A股首次站上3000点以来,其间经历了近50次所谓的“3000点保卫战”,3000点也是多年以来股民们的一道“心理防线”,因此本轮上涨意义非凡。
信心回来了,热情也蔓延开来。3000点回来后的首日,开盘后想加仓的李明发现,交易软件甚至出现了延迟和卡顿现象。
几家券商的交易软件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实时价格慢了一拍,抢着买都买不进去,大家猜测“A股火爆到软件都卡顿了?”“服务器都抵挡不住这波行情”。
火热的交易行情下,上交所交易系统出现了延迟现象,有券商反馈称“上午客户委托量暴增,报单有所延迟”。当日,上交所也发布了出现交易异常情况的公告。
从交易数据来看,9月25日、26日、27日A股成交额均突破万亿。
不仅是整体市场的指数涨势喜人,部分板块与个股的表现同样超出预期。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发现,这一轮的上涨行情中,核心资产获大资金青睐,多只权重股涨停,地产、白酒等板块连续两天全线爆发。
令李明没想到的是,最近抄底的地产股连续两天涨疯了。尤其是9月26日,近20只地产股涨停;白酒股也凭实力“涨”上热搜。9月26日,白酒板块涨出了近期的最大涨幅,高达7.54%。
这轮股市的“实惠”,几乎装进了每个股民的钱包。9月26日、27日,沪深大盘分别有5143只、5226只个股上涨。李明感叹,很久没看到这样全线大反攻的行情了。
关键会议,积极定调9月24日(周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释放了一系列重磅信息,涉及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首付比例;创设新工具支持A股等超十项政策。
受此提振,A股三大指数集体大涨,沪深两市成交额9713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4203亿元,两市超5100只个股上涨。当日,看涨期权全线暴涨,走出了载入史册的行情。
高盛集团在最新发布的机构经纪部门报告中表示,中国股市在周二迎来了自2021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日净买入量,为过去十年内次高水平。此次买盘狂潮几乎完全由增持多头头寸的投资者所驱动,显示出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及股市表现的乐观预期。对此高盛得出的结论是:上涨势头可继续。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会议还提到,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多项对经济工作的指导内容,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三大股指反应热烈,均涨超3%,大消费、房地产、大金融等方向领涨,地产股直线拉升。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第六个历史大底已至,行情才刚刚开始
9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之间的水平。
进入降息周期后,国内货币政策的弹性提升,市场普遍对A股与港股磨底进程保持乐观,期待政策端能及时给予增量政策的加码。
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释放政策加码信号后,A股拐点信号已比较明确。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凤凰网财经表示,“‘一行一局一会’释放出诸多重大利好,中国股市最悲观的时候过去了,上证指数在2024年9月18日的低点2689点区域和2024年2月5日的低点区域有望形成双底,有望共同组成中国股市第六个历史大底,中国股市最优质资产的希望出现了。中国股市的长远健康稳定发展可以期待。”
他认为,当下A股火热的情绪是重大利好政策推动之下的恢复性行情,只是正常的恢复,中国的优质资产被国内投资人争抢,再到被全球投资人争抢的过程才刚刚开始。拉长时间来看,3000点“也许只是未来的地平线”,恢复到3000点并不是行情的结束。
对于当前股市,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表示,今天会议全力振兴经济的信号非常强烈,并且也特别提到努力提振资本市场,鼓舞人心,对股票市场构成盈利与估值双重利好,A股与港股的走势预计都将更上一层楼,维持A股市场主要指数有望挑战5月的年内高点的判断。
中金公司指出,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释放政策加码信号,A股升势有望延续。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一方面召开时点引发市场关注,另一方面结合此前国新会,在投资者较为关心的政策应对尤其是财政政策方面有较明确表态,且对资本市场给予较高关注。我们认为本次会议对市场影响积极,有望进一步促进投资者信心回稳,当前环境下A股市场升势有望继续延续。
东方财富证券策略分析师曲一平表示,市场重回3000点,两市交易额持续突破万亿,做多情绪修复,证明当前宏观政策调整精准有效,在美联储首次降息50bp的节点后,美债有望逐季度继续下降,国内降息工具箱具备长期打开空间。最新的政治局工作会议上,对于财政、货币、企业、民生方面都进行详细的部署,会上提及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是A股继续走强的核心定调,给长期资本吃下定心丸。
3000点狂欢之后,投资须理性对于当前的股市,散户们也激动坏了。但这一周带来的上涨冲击波之后,更多投资者关注的是涨势能否持续。
“这个月亏的三千块回来了,上个月亏的两万块还没有!指数回来了,但钱还没有全部回来。”有股民在社交平台表示。
有人加仓入场的同时,也有人在犹豫是否继续做“时间的朋友”。这样“过山车”的股市行情,让一部分投资者感到不安,选择持币观望。
长远来看,大家更关注的是,新一轮牛市真的到了吗?
“如果股市每天这样涨,我宁愿不放假。”某网友看着当下火热的行情说道。
平时酷爱炒短线的李鸣表示,这几天的行情堪称历史级的,股票闭着眼睛随便买,都是涨的,“今天一共操作了两只股票,一只房地产股,一只光伏概念股,今天一个涨停一个涨了5%。”
“我入股市比较晚,也就5年的时间,平时喜欢买那些涨停后回调的股票,有时候能赚个涨停板,有时候也会直接吃个跌停,整体还是有亏损,但不是太多。”李鸣说,“说实话,周二的时候,我看股市涨这么猛,觉得应该是‘一日游’的行情,但今天上午的走势有些出乎意料,尤其是很多强势的股票,几乎都没怎么调整,直接拉到涨停。”
对于当下的行情,李鸣认为,至少要涨破3300点。
另一位因为长期亏损而“躺平”的张辉,最近也开始活跃起来了。张辉一直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因为工作关系,往往好几天都顾不上看一次股票账户。“上一次看股票账户还是在9月初,当时几只股票加起来亏了好几万,最近几天看朋友圈都说股票涨了,我也看了一下股票账户,居然马上回本了。”
对于股市未来行情张辉就比较乐观,“亏好几万我都能拿着,现在马上回本了,我更得拿住,啥时候赚钱了啥时候再说。”不过,张辉透露,最近几天,自己看股票账户的次数明显多了。
另外据都市快报橙柿互动报道,近期受新政策的影响,投资者对于股市的态度明显乐观许多,杭州某中型券商负责人称一天开户800个,是这两年最好的数据。还有股民接受采访称,下午去菜场买菜,一旁猪肉铺的老板也在和几个买菜的人聊股票,当前行情下,股市的关注度可见一斑。
此外,也有一些投资者因为一直观望而错失行情在捶胸顿足。
杨林表示,观望了半年了,就等着机会抄底,三根阳线,直接回到了3000点,完全没有给进场的机会。
有信心之外也要有耐心,市场期待的是一场真正的“慢牛”。
@以上内容版权归属「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