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见到的腾冲国殇墓园与龙陵娃娃兵雕塑群

向彤看摄 2024-11-10 20:14:56

最近腾冲一家温泉酒店因拒绝接待日本人的事,冲上了热搜,一些网友在发布相关信息时,把地处云南龙陵县的“娃娃兵方阵雕塑群”图片,误贴到腾冲的“国殇墓园”内。这两处地方我都曾到访过,想跟大家澄清的是:腾冲只有“滇西抗战纪念馆”,它的前身就是“国殇墓园”;而要瞻仰“娃娃兵方阵雕塑群”,需要到离腾冲约七十多公里的龙陵县“松山战役抗日战场遗址”。

腾冲市,为云南省直辖县级市,由保山市代管;与腾冲市接壤的龙陵县,属于保山市的下辖县。腾冲跟龙陵之间没有铁路,目前云南的高铁只能抵达保山市,从保山至腾冲约有135公里;从保山至龙陵约有110公里,而且都是穿越在崇山峻岭中,交通不算方便。去年冬季,我曾从龙陵县打车到腾冲,走县道,七十公里的路程收费350元。

从2015年起,我曾多次到访过腾冲,让我喜欢上腾冲的原因,是因为腾冲有着让人眷恋的美,腾冲的火山热海、腾冲的和顺古镇、腾冲天下第一银杏村,以及腾冲的北海湿地与高黎贡山,每一个地方都值得你细细品味,当然还有腾冲的滇西抗战纪念馆,那立有3346块腾冲战役阵亡将士及19名盟军将士墓碑,让人肃然起敬。

来说一下抗战时的腾冲大反攻:事情的起因是侵华日军于1942年5月占领了滇西边境,彻底截断了滇缅公路,那可是抗战时期国内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1944年5月,派驻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决定发起滇西反攻战,要重新打通滇缅公路,让援华物资能顺利进入国内的抗战后方。与缅甸接壤的腾冲,便是这场反攻战最主要的目标。

占据腾冲的是日军歩兵第148联队藏重康美所部约有7000余人,配备了步兵、炮兵、骑兵等,他们围绕腾冲城及周边修筑了大量坚固工事,据险扼守。1945年5月11日,远征军第20集团军约5万余人,在霍揆彰将军的指挥下实施腾冲反攻战。按理说当时战争双方兵力比列达7:1,拿下腾冲市很轻松的。事实却并非如此,整个战役打了127天,以远征军伤亡军官1234员,士兵17075名为代价,才全歼日寇,最终拿下腾冲城。为了帮助远征军的反攻,腾冲及周围的的老百姓出动了约46000多民工,为部队运送弹药粮秣,抢修桥梁公路,当向导、救伤员,其中还有不少民工在这场战役中捐躯,一寸山河一寸血。

腾冲光复后,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腾冲于1944年冬动工兴建“国殇墓园”,一年后的7月7日、泸沟桥事变8周年时落成。在墓园内地势最低的地方,建有一座被称之“倭冢”的圆形墓穴,里面埋葬着被击毙的日军148联队藏重康美大佐等三具尸体,这是一座象征侵略者惨败的含陪祭意义的墓。2011年9月,在“国殇墓园”的东侧又开工建造了“滇西抗战纪念馆”,纪念馆与“国殇墓园”合并一起免费开放。

再来说说龙陵县的“娃娃兵方阵雕塑群”,它的正式名称叫“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去年底,我第一次到龙陵,自然也会去“松山战役抗日战场遗址” 瞻仰。松山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比腾冲反攻稍晚一些。松山离龙陵县城约三公里多,是高黎贡山的余脉,海拔2200米。当年的滇缅公路在松山的悬崖峭壁间盘旋了四十余公里,是滇缅公路上的真正咽喉要塞。占据松山的是日军第56师团的113联队等三个大队,约3400余人,而远征军方面派出了第11集团军约10个团2万余人。战斗从6月4日开始至9月7日结束,共95天,远征军方面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占领松山的日军被全歼,其中日军113联队被灭门,要知道这个联队的军旗是由当年日本天皇亲授的。

2013年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战胜利68周年纪念日,龙陵县在松山战役遗址上修建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正式落成。远征军雕塑群由12个方阵、共402座人像组成,人们熟知的“娃娃兵方阵”在列。娃娃兵方阵的雕塑群,一共塑造了21座小兵立像,带头的娃娃兵,是按照当年一张美军随军记者拍摄的娃娃兵照片为样本制作成的。照片拍摄的时间为1942年(并非腾冲反攻战和松山战役时期),当时远征军进入缅甸抗击日军,美军记者发现队伍中这名仅有13岁的贵州人李占红(音),便用相机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李占红(音)冲着相机镜头,竖起大拇指,露出了天真的笑容。

没有史料记载李占红(音)后来怎么样了,但以他照片而塑造的雕像,足以让后代人永远铭记住他。在这个雕像前,前来瞻仰的人们摆放上糖果、饮品和糕点,因为在他那个年代,或许他从没有吃过一块糖果,却勇敢地挎起枪上战场了。

腾冲有个惯例,每年的清明节,是全市集体祭奠那些长眠于腾冲的远征军将士的日子。今年腾冲清明节的主题是“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可见腾冲这个城市永远铭记着历史,这也就很容易理解那位腾冲温泉酒店的前台小姐姐夏安甜,能做出拒绝接待的举动。作为“极边第一城”的腾冲,在旅游接待上还有着跟其它内地城市不一样的规定,这个只要你去过云南的边境城市都知道的,所以不必过多解读夏安甜小姐姐的举动。我们牢记历史,我们还要前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