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秋时节,读薛宝钗的菊花诗: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润杨红楼笔记 2024-10-14 08:24:33

菊花无疑是是秋天里最靓丽的风景。

她以那不染尘埃的傲骨,绘就了季节更迭中最绚丽的一抹。在万木渐凋的季节里,菊花用她们那或黄如金、或白似雪、或紫若霞的风姿,编织着如梦如幻的秋天。

古人对菊花抱有深深的敬意,佩服她们“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坚贞与气节。

《红楼梦》里的少男少女也喜欢菊花,他们写下了十二首菊花诗。

今天来说说第一首《忆菊》

作者: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开篇就点明季节。

宋·晁公溯说:“西风何时来,秋声已萧瑟。”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西风吹起,意味着秋天来了。面对瑟瑟西风,作者心情惆怅,满怀愁绪,思绪万千,仿佛那无形的西风也承载了作者无尽的忧伤和怅惘。

蓼是一种野草,在秋天开花,花是淡红色,又称红蓼。红蓼开花,也意味着秋天来了。清杨芳灿云:“红蓼滩头秋已老,丹枫渚畔天初暝。”红蓼是秋天的代表性植物。

芦苇是长在水边的植物,秋天时芦苇开出白色的花。芦苇白了,证明萧瑟的秋天又到了。

牡丹、芍药、荷花等花儿都谢了,秋天是令人忧伤的时刻。

红艳似火的蓼草,如雪洁白的苇花,在这秋日的凄清中更助断肠之痛。生死轮回、更迭,无言地诉说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无常。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往日栽满菊花的花圃里,空空荡荡,只剩下孤孤单单的篱笆,孤独地在风中瑟瑟发抖。菊花早已没有了踪迹。

只有在孤寂、清冷的斜月、清霜之夜,菊花——你才能进入我的梦中。

诗里写的是菊花,何尝不是人!以花拟人,表达了薛宝钗对心上人的思念与忧伤。这何尝不是一首闺怨诗!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心中的思念随着南归的大雁,越飞越远,越来越悲伤。

雁,历来是思念的象征。李白《菩萨蛮》云:“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

大雁归巢,作者心中的人,却不知何时归来!

她寂寞地空坐着,无聊地听着别人家传来的捣衣声,呆坐到深夜。因为思念,所以夜夜无眠。

大雁和捣衣声都是表现征人、离妇,的标志。都代表了思念的惆怅情绪。

古代妇女多在秋天的夜晚,捣衣,准备过冬的衣物。

凉风冷月下持续不断的砧杵之声,同时也是女子表达对丈夫思念的一种方式。因为思念,她们夜夜无眠。

诗的作者,虽然不用辛苦地捣衣,但是她和捣衣的妇女有着同样的情怀。都在默默地思念远方的丈夫,不知道他们何时归来。

她能做的就是在这声声晚砧中,读过一个又一个孤单寂寥的夜晚,一个又一个无眠的寒夜。

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李清照云:“人比黄花瘦”,是说,人因为思念,比菊花都清瘦,可见思念之情有多深。

薛宝钗这里却说,我为黄花病了,我为菊花病了。是相思成疾,比瘦还进了一步。

有谁可怜我为凋残的菊花相思成疾。

不过,薛宝钗是乐观的,今年的菊花残了、没关系,明年的重阳节,菊花会再开放,我们会再相逢。

解析:

薛宝钗表面上描绘了秋天的景物,菊花没了、只剩下红蓼和芦苇,大雁南归,弃妇、或者怨妇的捣衣声。

实际上,是对菊花的思念和追忆。因为诗题是《忆菊》。

在写菊花诗之前,薛宝钗就和史湘云说过,“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

这首诗,写出了一个独居的弃妇的生活,以及她惆怅难言的情怀。暗喻了薛宝钗终成弃妇的结局。

写诗,不是目的,咏物寄情才是写作的目的。

薛宝钗的《忆菊》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怨妇思夫的画卷,暗喻了她凄凉的结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