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花50亿都灭不掉的入侵植物,在中国成了宝,被吃到人工种植!

开心的李鬼 2024-11-02 10:24:07

它在欧美国家被视为“恶魔”与“生态杀手”,令当地政府焦头烂额,耗费上亿也难以根除。

跑到中国之后,却成了百姓餐桌上的佳肴,甚至被广泛种植供不应求。跑到中国以后,摇身一变成为餐桌一宝,受无数中国人追捧。天然灵药,创造巨量经济价值。

“双面”洋姜:供不应求or杀之不尽

洋姜,学名菊芋,也叫鬼子姜、五星草。它地上部分有淡黄色的小花,地表以下的块植物根茎中富含淀粉等多种营养物质

它原产于北美洲,在17世纪随着世界贸易的扩张,逐渐传播到欧洲,之后又传入中国。

洋姜,具备超乎寻常的扩散能力。并且,洋姜的根茎深入地下,以致难以被彻底铲除。

即便仅余一小段根茎,它亦能迅猛生长,进而蔓延成簇。此外,洋姜在欧美地区缺乏天敌,这使得它的生长几乎不受限制,迅速扩张,最终导致泛滥成灾。

欧美国家最初引进洋姜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它的潜在威胁,被洋姜美丽的花朵所吸引,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但随着洋姜的不断蔓延,人们逐渐意识到它的危害。

为时已晚,洋姜已经牢牢占据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难以根除的“顽疾”。

在德国,洋姜肆意蔓延,占领了河岸和湿地,令市政头痛不已。它们扎根极深,哪怕人们将肉眼所见铲除干净。

在英国,洋姜大肆入侵有机农田,疯狂掠夺蔬菜的养分与阳光,致使农民深陷困境,苦不堪言。

美国更是为此投入了50亿美元巨资,试图根除这种“入侵者”,效果并不理想。

与欧美的焦头烂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洋姜却备受青睐。它不仅未泛滥成祸,反而华丽转身,化身为餐桌上颇受喜爱的珍馐美馔。

四川人用它腌泡菜,云南人将它作为鲜切花的配料,还有人将洋姜磨成粉,作为保健品出售。

了解洋姜之后,人们惊讶问道,不是说“入侵物种靠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吗?”

对的,但是靠吃能解决问题的,当然就当不成入侵物种啦。

洋姜命运的“分水岭”

洋姜于欧美肆意蔓延,致使当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冲击。

为遏制洋姜的肆意蔓延,欧美国家尝试过人工拔除,耗费太大:化学除草,得不偿失;生物防治,反受其害。引进的两种甲虫不但对洋姜爱搭不理,反而兴致勃勃的看向了地里的庄稼。

为了防止这些甲虫继续危害农作物,欧美国家不得不又投入大笔资金与人力,搞得自己灰头土脸。

究其原因,在欧美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将自然视为需要征服的对象。

这种傲慢往往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中国人喜欢“天人合一”,与洋姜接近的生姜,很早就被运用于料理与治疗许多疾病。这让洋姜融入中国文化有一种先天的优势。

很快,中国人发现了洋姜的妙用,经过腌制后洋姜是一道佐餐佳品,配粥下饭,别有一番风味。还被制成诸多美味菜品,像江西的洋姜糖醋排骨,以及广东的洋姜焖肉等。

除了食用价值,洋姜还具有多种用途。其枝叶与根茎经粉碎能作饲料,可用于饲养许多牲畜。把菊芋中的菊糖提取出来,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把菊芋中的根茎捣烂之后可以拿来外敷,治疗无名肿毒、腮腺炎。

洋姜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种植相对容易。洋姜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不高,即使土地上相对贫瘠也能生长,无需过多的管理和投入,就能获得丰厚的产量。

由此说来,我们所言的“入侵物种”这一名词,不过是西方语境中,西式思维下,人们看到这些物种的危害而给它们贴上的“标签”。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到,自然与人并不是冲突的,人没有必要去追求征服自然。和谐、共赢与自然“天人合一”,才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法宝。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