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明代出了四大尚书,他们身居要职,个个高风亮节,声名显赫!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
尚书在明代分为:吏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等六部,各设尚书一名,正二品。
海南“十大廉吏”
明代海南才俊辈出,生生不息,在朝廷和全国各地任职者众,在众多俊士之中,就出了四位尚书。他们身居高位,又清廉至极,在海南历史上留下了显赫的声名。
薛远,史上琼籍官员中第一位尚书。
海口薛村薛氏宗祠里立的薛远雕像
薛姓迁琼始祖薛能,安徽无为州人,明太祖年间坐罪充军来海南卫,落籍琼山。
父薛祥,字彦祥,明初诏为工部尚书。
子薛远,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出生琼山,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户部郎中、户部右侍郎、工部侍郎、兵部尚书。成为海南人“首任朝廷尚书”与祖父薛祥一同被称为“公孙尚书”。
薛远文化园
虽数十年身为高官,却是食不兼味,家无长物,自始至终,清正廉明。
弘治八年(1495年)卒于家乡,享年八十二岁,赠太子少保。为海南“十大廉吏”之一。
丘濬,礼部尚书,位极人臣,明代琼籍职位最高的官员。
丘濬“理学名臣”牌坊
丘濬(1421年-1495年),字仲深,号琼台,世称琼台先生 ,卒后谥文庄,后人称丘文庄。海口市府城镇人,明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被史学界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与同朝代的海端被称为“海南双壁”
明正统甲子年(1444年)丘濬首次乡试得举人第一名(解元),景泰五年(1454年)中进士,二甲第一名(传胪),宫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弘治七年(1494年)升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丘濬以政治见称于史,治国能臣,以至于在朝任职的最后期间,因身体原因,曾十四次上奏皇帝请辞告老回乡,但皇帝看好他的治国能力,一直不舍让其离开朝政,因此得不到批准。
丘濬墓碑记
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病逝于任上,时年74岁,身后追赠特进左柱国太傅,谥号文庄。
现海口市有以文庄、琼台、丘濬命名的街道、学校。
兵部、吏部尚书廖纪,陵水县第一进士。
廖纪画像
兵部、吏部尚书廖纪,(1455—1532),字廷陈,号龙湾 ,海南陵水县人,自幼好学勤奋,随父亲祖父经商游学于河北地区。
成化十六年(1490年)25岁的廖纪于京城中举;弘治三年(1490年)廖纪35岁时中进士。当时官府特在陵城北立一座“进士”坊,以表彰陵水县出了第一位进士。
+廖纪官至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等职;身居要职,高风亮节。被喻为“天南名臣”; 海南“十大廉吏”之一。
嘉靖十一年(1532年)卒于家乡,享年78岁。朝廷赠少傅,谥靖。
礼部尚书龙梅王弘诲
王弘诲(1541年-1617年),字绍传,号忠铭,别称王尚书,在族谱中也称为“大宗伯”,因为大宗伯是礼部尚书的别称,今定安雷鸣镇龙梅村人,
20岁时,王弘诲乡试中举人第一名(解元),嘉庆四十四年(1565年)中进士。后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王弘诲为明代名臣,教育家,奏考回琼是王弘诲为海南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赠太子少保。
如今家乡龙梅村口立有: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楼坊。
并修建尚书亭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