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原生家庭的痛不是你的一切

那道光吖 2024-10-11 16:05:49

我们这一代人的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

比如学校老师更喜欢更重视男孩子,

比如父母把我当假小子一样去培养,

比如时常听到的“养女儿没用,最后都是要嫁人”这种刺耳的话………/最近偶然看到的一部纪录片《守护解放西》里讲到的一个故事很触动我:未成年小姑娘去偷家里的钱买情趣用品,被父母报了警,抓去了警察局。后来警察问了实情,是小姑娘一直感觉自己不被父母重视,家里关注的重心都给了弟弟,她这样做只是不断的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我在感慨成长教育匮乏的同时,更多的是惋惜东亚女孩从小就渴望关爱,却又不被看到的现状。我想说,如果还暂时不能改变当下不公的情境,就要尽力让自己对感情放下执着。不光是亲情,而是对所有感情去执。女孩子破情关后,会有蜕变的成长,会创造不可思议的价值。

而如果无法放下对身边人感情的执念,可能会带来很痛苦的影响,甚至是赔上一生。其实唯一不能通过执着和努力去交换得到的,就是爱。所以治愈原生家庭最好的办法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是代替自己的父母指责自己。而是尽可能走出去,尽可能去结交一些正常的朋友,拥有一些积极的社交关系,让自己慢慢恢复到一个正常的情绪状态,去学习正常人的情绪表达,去练习正常的社交。

/只有你接触地足够多了,你才能意识到过去的哪种行为模式其实是漏洞百出的。

和健康的积极的人一起生活,会反过来弥补你性格里的缺陷,也会让你更有信心和勇气去妥善地处理你和父母的关系。纪录片最后还讲到关于东亚女孩成长为母亲后所道对的一系列困难:被丈夫抛弃、被孩子不理解、一个人背负着巨额的债务拖家带口的生活,我觉得更是印证了“爱而不执”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对他人付出百分百的爱,但也要给别人伤害自己的权利,也要接受不能得到回报。被爱是稀缺的,自爱才是永恒的。

/马克·李维写过这样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茱莉亚,我们可以抱怨自己的童年生活,可以不停控诉父母造就我们的所有缺点,可以把生活的苦难,性格的脆弱和胆小全部归咎于他们身上,但归根到底,我们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们要成为自己想变成的人。”过去的我时常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意,并把这切归咎于父母的影响,家庭的不和谐,经济的压力,数不清的争吵,还有不容质疑的未来规划。

都是因为他们,才造就了我的敏感、易怒、心灵的空虚、以及对三观的质疑。长大后每每与父母争吵,我都会用自己前卫先进的思想来抨击他们教育的失败和对孩子掌控的欲望。

吵到最后,他们只能无奈的叹一句:我们那时候也不懂,这已经是我们能做到的极限了。我到现在依然不理解他们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为何选择为人父母,或许只能归因于社会的驱动,长辈的压力,以及人类繁衍后代的本能。

/但我却渐渐不怪他们了。因为一生活在抱怨中只会让自己和父母痛苦,并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而性格、三观、经济,这些看似已经被塑造成型的事物,都有后天改变的可能。成为更好的人,并且不让自己的命运在未来再度重演,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