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师26岁决定画画,一横一竖画了36年,作品在全世界巡回展览

云舟史策说 2024-08-10 00:14:45

一个不知名的乡村住着一位普通且平凡的老师丁乙,他的外貌和当地人没什么区别,然而,26年后,他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知名艺术家。

让人意外的是,他只是画一横一竖就成为了上海艺术圈的巨头,成名后他的作品不仅被大英博物馆珍藏,还有幸为爱马仕设计了丝巾。

这些年他是如何坚持的?面对大众的理解又是如何做的?

以老师为名的艺术家

1962年上海的一户人家添了一个小孩,殊不知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了一名艺术家,这个孩子就是丁乙。

小时候他就十分热爱画画,每当学校要绘画黑板报的时候,丁乙都积极参加,通过在学校制作出色的黑板报获得荣誉,每次都能开心一整天。

直到考上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丁乙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余友涵,他们共同对现代主义画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对当时的主流艺术持有反感情绪。

26岁,丁乙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毕业,他谋了一份乡村教师的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丁乙参观了赵无极的抽象画展,这场画展彻底颠覆了他对绘画的认知,自此,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写实画的研习,转而投身于抽象艺术的探索之中。

他钟情于“十示”画风,对其含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并在作品中不断尝试和演绎“十”字的变化过程。

然而,艺术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为了维持生计,他没有急于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稳妥的道路——成为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丁乙在讲台上的坚持令人敬佩,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对艺术的酷爱,什么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即使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他依然不忘在办公室的那块木板上挥洒汗水,绘制心中的艺术世界。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丁乙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理念,他意识到自己的作品尚显稚嫩,因此选择继续深造。

“成为艺术家的道路漫长而又艰难,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生活问题,才能确保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

长达26年的教师生涯中,丁乙不仅教书育人,还继续深耕个人的艺术领域,他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同时也鼓励学生们保持个性,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艺术道路。

转折期的探索

1980年代,年轻的丁乙曾踏上前往西藏的旅程,虽然未能亲自攀登珠峰,但在定日县的公路边,他远眺那座世界之巅,心中充满了向往。

三十多年后,当他终于站在珠峰大本营,眼前的景象令他震撼不已,落日的余晖渐渐退去,夜幕降临,繁星点缀着漆黑的天幕,珠峰在远处闪耀着冰冷的光芒。

那一刻,丁乙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被抛诸脑后,只剩下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回到上海的丁乙,带着对珠峰的回忆与敬畏,开始了他的创作,他精心制作了九件作品,每一件都是对那个夜晚的致敬,以“十”字为元素,再现了珠峰的雄伟与星空的璀璨。

他还使用了从西藏带来的矿物颜料,通过独特的技法,将这些色彩融入他的画作之中,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丁乙选择了“十示”这一独特的命名方式,以此串联起他的艺术创作历程。

在“十示”系列的众多作品中,有两件作品特别引人注目,它们分别名为《金刚》和《坛城》,这两件作品不仅有着丰富的色彩,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寓意。

《金刚》象征着西藏的雄浑与力量,而《坛城》则借鉴了西藏壁画的色彩,展现了丁乙对于西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西藏这片土地,对于丁乙来说,不仅仅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尽管他自己并不信仰宗教,但他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它引导人们去探寻人生的意义与目标,丁乙的艺术之路,正是他对这一目标的执着追求与不懈探索。

以不变应万变

从始至终有人质疑他始终如一的画风,而他却乐在其中,享受着绘制“十”字图案带来的无尽乐趣。

每一笔一划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即便是在格子的限制和线条的粗细虚实之间,也要努力寻找生命的活力。

丁乙的创作过程充满了偶然性,他从不事先勾画草图,而是让画作自然展开。

这种创作方式让他想起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达芬奇之死》,草图与原画近乎一致,令他感到绘画可能变得乏味。

然而,丁乙却恰恰相反,他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高强度的艺术创作中,坚信每多工作一小时,就更接近真相一步,对他而言,绘画就是不断探索真相的过程。

尽管长年累月的创作给丁乙的身体带来了职业病——画荧光色期间损伤了视力,使用木刻技法使得双手布满厚茧和伤口——但这些经历都被视为艺术实践的一部分。

他认为“当身体承受不住时,或许就是艺术革新的契机。”

丁乙很少谈及年龄,因为在创作面前,岁月流转似乎并不重要。2017年,他在纽约举办展览时受邀参加了艺术家阿历克斯·卡茨的90岁生日宴会,这次经历让他深受触动。

许多西方艺术家的作品中,如安塞尔姆·基弗、肖恩·斯库利、阿历克斯·卡茨以及路易丝·布尔乔亚,丁乙看到了艺术的持久生命力与激情,他开始更相信当下或许是最好的时光。

然而,作为同行,丁乙会以立体的视角去审视他们的作品,认为一个艺术家的成就往往源于其巅峰时期的创作,而非全部。

至于自己的未来,丁乙坦言还无法预知,因为他仍在探索的道路上,但有一点他很清楚:“成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需要客观地分析自身的可能性,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丁乙说:“只有那些让人筋疲力尽、仿佛倒下之后的作品,才具有真正的魅力。”

千里马终有伯乐

丁乙的个性化风格体现在他对于“十”字形图案的巧妙运用,他将这个看似简单的图形进行重复构建,形成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他认为,绘画并非是对现实的幻想,也不是对对象的直接呈现,而是通过系统的重复“十”字形,形成了一种直接的视觉效果。

在丁乙的创作历程中,他从80年代就开始描绘十字或米字格,体现了极简主义艺术观念。

尽管主题单一,但丁乙却在这一主题上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他巧妙地运用色彩、笔触和材料质地,使得每一幅画作都充满了生命力。

丁乙的抽象绘画在上海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成就,他的作品不仅符合上海的文化性格,也展现了他对于抽象审美学的探索。

抽象绘画并非只是表面的装饰,而是一种独立的精神追求,他的画作在当代艺术抽象绘画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成为了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盏明灯。

尽管丁乙在艺术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他并未因此满足,在他看来,艺术之路永无止境,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与挑战。

如今,已步入花甲之年的丁乙仍在等待着新的可能性,期待着在新的艺术领域中再创佳绩。

丁乙的艺术生涯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与坚定的态度,他的画作不仅展现了他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更传递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笔者认为

丁乙的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十字”图案,跨越了语言的界限,触动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心灵,他的创作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力量的源泉。

在丁乙的画布上,每一个"十"字都承载着深沉的情感和思索,引领观者进入一个宁静而强大的精神世界。

信息来源:

迭部融媒,2022-07-13,《一横一竖,他画了34年》

澎湃新闻,2022-11-15,《看上海的人|丁乙:用十字画出一座城》

百度百科 丁乙

丁乙专访:艺术是一场战斗 微信公众号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