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本《老子》学思维:分清“思”与“想”两套不同的心智系统

宇程 2024-12-04 18:38:49

焦虑与妄想,都不是高端的思考,高端的思考是一种在“内在视觉”中的“发现”,拥有高端思考能力,即使在大变局中,也能顺利“发现”一片自己的天地。

古本《老子》主要是指《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以及马王堆《帛书·老子》。

古本《老子》与通行本《道德经》完全不同,主要体现了从伏羲时代一直到周朝的中华原生文化的主要内涵——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训练。

这种“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是非常需要的,特别是对即将全面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尤为重要。

古本《老子》所采用的字义,并非我们所熟悉的常规字义,而是汉字的源头“本源古汉字”字义。

我们破译了“本源古汉字”字义之后,对古本《老子》进行了解读,并且进行了一些练习,一些心得与收获,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按照古本《老子》中所记载的原理,人可以在一些现实的特殊场景中所产生的意识体验里,体验到“心智系统转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一种特殊的意识体验,就是“睡梦”。

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所有人都熟悉的意识体验——“思考”。

“思考”对于现代人来说,基本上是每个人每天都会感受到的一种意识体验,人人都会思考。

但是,真正高端的思考,并不是人人都会,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才会,绝大多数人的思考都处于低端思考的状态。

如何才能获得高端思考呢?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要区分“思”与“想”的意识体验的差别。

上图,是金文“思”字。

金文“思”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头顶骨“囟门”的图示,这个图示代表着“显性人体大脑的意识设定”。

金文“思”字下半部分的“心”字,代表着与这种“意识设定”相匹配的“无意识”。

因此,金文“思”字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心智系统,就是由“显性人体大脑的意识设定”为主导的“最低端的心智系统”。

几乎所有的人平时在思考中所用的,都是这一套“最低端的心智系统”。

上图,是金文“想”字。

金文“想”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相”字,“相”字的核心是右半部分那个竖立起来的“目”字,这个竖立起来的“目”字并不是指肉身头部的眼睛,而是指形成意识体验的核心,也就是“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主角——“感知的主体”。

从距今9000年-7500年的贾湖刻符中的那只“眼睛”,一直到孔子《论语》中的“德”,都在讲这个竖起来的“目”字,也就是“感知的主体”。

“相”字中左半部分被误解为“木”字的这个字符,其实是两个“朝下”与“朝上”相对应的“箭头”图示,用来表示“感知的主体”在“重叠结构人体”的通道中移动。

“相”字在这里用来表示“感知的主体”在摆脱了“显性人体大脑的意识设定”以后,独立进行感知时的状态。

金文“想”字的下半部分,也是一个“心”字,用来表示与这种心智状态相匹配的“无意识”部分。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金文“想”字代表的是一种“高端的心智系统”。

“思”与“想”这两种心智系统,在思考时是完全不同的状态:

“思”这种心智系统在运行的时候,完全是在已有的经验、情绪、欲望、知识、偏见的作用下,进行的“语言性”的思维,完全依靠“大脑”运行,所以,一般人稍微思考时间长一点,头就会发胀,就是这个原因;

而“想”这种心智系统在运行的时候,则完全摆脱了肉身的大脑,由“感知的主体”在另外的“意识空间”中直接“看意识影像”,在这种状态下,你会喜欢上这种思考,因为这是一种很舒服的体验,意识好像进入了一种更为真实的世界。

所以,“想”与“思”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意识体验。

大家不要以为“意识影像”是很虚幻的东西,“意识影像”对于爱因斯坦来说,就是他在 想象力中所看到的某种“科学实在”,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的“心中之物”,也是胡塞尔现象学中所说的“独立于意识之外,又存在于意识之中”的“现象”。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每个人在日常都会用到的“思考”这一意识需要,从“思”的心智系统中跳出来,进入到“想”的心智系统中。

如何才能从“思”的心智系统进入到“想”的心智系统呢?

方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就是当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先在脑子里把要做的这件事,从开始、过程到结束,完完整整地在心里“看一遍”。

这种“看一遍”的实质是在意识中真真切切、全面细致地先“做一遍”,把做的过程以及每一个细节,在意识中形成很清晰的影像。

在意识中建构出一个做这件事的完整的“意识影像”以后,再按照在意识中完成的这个“意识影像”去做事。

养成这个习惯以后,你会发现,做什么事都会很顺利,因为在做事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都会在“看意识影像”的过程中解决掉,所以,再在现实中去做就不会有问题,会很顺利,这就是“心想事成”。

这个习惯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存在一定困难的,那就是“在意识中先做这件事”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注意力专注投入到这件事中,很真实、很理性地把每一个细节都在意识中看明白、做明白。

但是,在初级阶段看不明白、想不全,没有问题,只要在现实中做事以后,能够复盘自己的“意识影像”与现实中的差距,重新再把事情的过程形成一个“意识影像”,这样,循序渐进,慢慢地就能把自己的专注力投入到做事之前的“想事”。

假以时日,自然就会培养起在做事之前先在“意识空间”中就能把事情“看”明白、“做”完整的习惯。

一旦你在做事前养成这种习惯以后,那时你再回头看看自己,会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你曾经所仰视的那种人。

学习“心智系统转换”并不困难,从我们现在已经分享的案例来看,从“睡梦”以及“思考”中,都可以进行很好的练习,体验到自身的“感知的主体”、“意识空间”以及奇妙的“意识影像”。

真正复兴中华原生文化,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需要心智玩家的读者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心智系统转换”,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心智系统转换”,成为中华文明复兴的最早实践者与分享者。

“本源古汉字”字义已经被我们破译出来,对于第一次接触到“本源古汉字”的读者,建议先观看视频专栏《“黄帝密文”识字班》。

最古老的《老子》版本《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用“本源古汉字”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完整上传于专栏《黄帝老子真经》。

马王堆《帛书·老子》中用“本源古汉字”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详情,汇集发布于专栏《解放“道德真经”》。

而《大学》、《中庸》、《论语》中用“本源古汉字”字义记载的由孔子实践和总结的独特“心智系统转换”方法,非常适合现代人从基础到进阶一步步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详情发布于专栏《向孔子学功夫》。

0 阅读:1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