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值得看的访谈,没有之一,采访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人生建议,对大多数人都适用。 比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以及刘润的年终演讲真诚很多。 真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受众不同,罗跟刘的演讲受众是网友,以普通人为主,所以可以讲一些片汤、鸡汤话。而段永平这次是个浙大内部闭门交流,与会的都是浙大的学生和老师,个人能力和认知都远高于普通人。 如果敷衍的话,一定会被骂。
作为投资赚了100亿美金的男人,拼多多,vivo, oppo 的教父,段永平在浙大的演讲,是近十年的第一次公开露面采访。 如何理解段永平演讲反复强调的: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 做正确的事,意思是人天生知道什么事情是正确的,类似王阳明的心学理论:致良知。 比如不抽烟不喝酒对身体健康肯定是正确的,但大部分人为了短期的利益,选择做哪些有害健康的事。
例如: 上一份没有前途的班 谈一段没有结果的恋爱 想学习,但还是浪费时间刷短视频 以上都是因为短期的金钱,情绪的刺激,放弃了长远的进步和成长。 对于段永平来说,做正确的事就是做赚钱的公司,投资有价值的企业。往往真理都蕴含在那些简单的道理中。 大部人都知道价值投资,巴菲特和段永平的持仓都是公开的,但真正拿得住的,是极少数人。
对于普通人来说,做正确的事,我理解就是放弃短期的利益,挖掘自己优势,通过杠杆建立长期的事业,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让自己获得财富。本质上和段永平开步步高公司没有区别。 正确的做事,就是深刻理解你当前的事业,然后用正确的方法论去执行。 段永平当时每年都重金投入央视的春晚广告,虽然贵,但是段永平深刻的理解当年春晚广告的含金量。
对于普通人,如何正确的做事? 定一个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根据目标拆分建立自己的系统,放弃短期诱惑,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所有的能量和注意力都用在目标相关的事情上,不停调整,迭代自己的系统,长久以往,直到完成目标。
光是努力没用,没有思考的努力就是单纯的吃苦,而吃苦是最没用的努力方式。 此前在《认知觉醒》这本书上看到一段非常经典的表述,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受苦比解决问题来的容易,承受不幸比追求幸福更加简单。因为受苦和承受不幸,只需要呆在那里,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干。 很多人把吃苦当成先天正确的事情,认为只要吃苦就应该得到奖赏和回报,吃的苦越多,得到的奖赏和回报也就越多。 按照这个道理,那些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应该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不管是奖赏还是回报,还是幸福的生活,想要得到,最根本、关键的是要解决问题。 而高效地解决问题,更多需要的是动脑子,而不是吃苦。
脑子越好使,越喜欢思考,动的脑子越多,吃的苦越少,得到的奖赏回报也会越多。 辛苦和收获从来就不成正比,也不应该成正比,而应该是智慧与收获才应该成正比。 现实中,很多人之所以过得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思考。 对此,美团创始人王兴讲过一句话: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可以做任何事情。 这句话真的极其经典,深刻阐述了大多数人缺乏思考的本质。
比如说,很多人底层人做的工作,大多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往往是重复性的劳动,几乎不需要动脑子。甚至现在很多人还比较“向往”这种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简单重复,看似清闲的工作,认为这是躺平的好机会。 这种工作一般都枯燥乏味,有的还比较辛苦,收入却很低。为什么他们能忍受一份收入很低、非常辛苦的工作呢?为什么不去做出改变呢? 因为做出改变需要动脑子,需要思考,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为了逃避这种思考,他们宁可忍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无趣和辛苦。
再比如说,原来上高中那会儿,班里有很多同学,念书非常辛苦,他们每天四五点就起来背单词、背课文,上课认真听讲,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笔记永远都是记得非常工整的,老师交待的作业,总是一丝不苟完成得非常好,晚上基本上都要学到十一二点,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他们在念念有词背单词,笔头永远都在草稿子上写和记,学得极其辛苦。 但是,他们的成绩总是到了一个点,无论如何就再也上不去了。 相反,学校里有一些学习好的人,上课并不认真,有时还逃课,上数学看英语,上英语看物理,每天都要打半个小时篮球,学习并不见得如何辛苦。
但是,这些人的成绩往往都不差。 难道不应该是天道酬勤吗? 很多人认为这是智商的差异。但智商并不是完全先天决定的,后天的因素影响也很大。决定这两种人付出和收获的差别,根本就是思考。 那些吃苦的同学,他们没有思考过自己应该怎么学习,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低效地重复一些行动,其实跟工厂流水线的工作类似。
而那些学习不怎么辛苦却成绩挺好的人,他们做任何一个学习动作之前,往往都会思考,这种学习方式有没有效果?可不可以改进一下学习的方式方法? 这个世界区分不同层次人群,就是以思考以及思考的层次作为分割线的。 思考与不思考,也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 而吃苦,从来都不是什么值得骄傲和宣传的东西,更不是理所当然的正义,很多时候往往是一些人不愿思考,不会思考的结果而已。 因为人们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可以做任何事情,更何况是吃苦呢?
思考很好,但主动性的思考是违反人性的,极少有人能做得到。因为人和动物,和所有的物理个体一样,本能都追求最小消耗的状态,而思考是非常消耗能量,非常累的,人类的生物基因是不愿意人去思考的,这样太累。 没事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刷手机,刷剧比思考问题舒服太多了。 所以,被动性地思考就是大多数人思考问题,提升自己最有效的方式,这就需要一个人必须强迫自己不断去面对新的、困难的问题,或者把自己放在一个面对许许多多问题,能接收到很多新信息的地方去,不得不进行思考。 前段时间回家休假,和一个很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见了个面,吃了个饭。他高中那会儿成绩极其一般,甚至可以说是差,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一直不理想,复读一年才勉强考了一个吊车尾的二本。
此次相见,他已经担任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局的核心业务科科长两年多了,而且是没有什么强大背景支撑走到这个位置的,也算是市里非常年轻的正科级干部了。 多年不见,又都是体制内的人,我们谈了很多领域内的很多问题,我发现他的思维非常清晰,对问题的看法、思考格局、业务能力等等方面,都非同一般,甚至比很多我部委的同事还要强。对比20年前高中那会儿,简直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从学习上来讲,他的智商完全是比较糟糕的,但他拥有今天的思考水平,就是因为他十多年的体制发展中,不断地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逼迫自己不断地思考,去解决一个个问题,才能达到的。 他一开始在一个乡镇事业单位,一去就跟着单位老大做项目,这个项目完全是从0到1,他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思考了很多东西。后来又考到乡镇公务员,给书记做跟班,同样思考和学到很多东西。
再后来,又干过招商,担任过区县国企的一把手,在广州办事处工作过,处理过很多疑难问题,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贵人相助是他不断跃升的关键,这也是体制内成长最为重要的因素。但是,如果他没有在这些经历中不断思考,不断提升自己,贵人也看不上他,他也坐不稳屁股下面的位置。 相比之下,原来的高中同学中,吃苦比他多的人多了去了,但极少有人达到他的事业高度,更重要的是,有他这种认知水平的,更是少之又少。
人生或许就应该如此,让自己能有一个环境,一个机会,一个东西,触发,或者引导,甚至逼迫自己不断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认知水平,事业和生活,也才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能有本质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