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应该切掉吗?

昆琦评健康 2024-03-13 20:44:51

本文作者:

武景波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健康体检大军,肠息肉检出率也随之增高。

对于肠息肉,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不痛不痒,无所谓,听之任之;当然,也有些人将肠息肉和癌症联系在一起,整天惴惴不安,吓得惶惶不可终日。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对待肠息肉呢?

什么是肠息肉

所谓肠息肉,简单来说,就是肠道上长出的肉球,医学上的解释,就是肠道黏膜过度增生,形成凸入肠腔的赘生物,可以是良性病变,也可以是恶性病变,在病理最终诊断前都称为息肉。发生肠息肉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这些因素有关。

生活习惯 包括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物,吸烟、酗酒,长期久坐、缺少运动等。

感 染 患有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年 龄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胚胎异常 幼年性息肉病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家族遗传 某些息肉病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长了小小的肠息肉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最多偶尔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所以多数人都不会特别在意,也不会考虑到是肠息肉。但是,当息肉比较大时,就会出现大便带血、黑便、排便次数增多、经常腹痛等明显症状,如果息肉的蒂比较长或靠近肛门,大便时可看到突出肛门外的肉球,大便后一般会回缩至肠腔内。

肠息肉这样确诊

无明显症状的人,一般只有通过肠镜检查才能明确是否有肠息肉。可能会有人觉得肠镜检查太难受了,CT、肿瘤标志物或基因检测等检查就不能判断是否有息肉癌变了吗?

实际上,除了肠镜之外的这些手段都无法发现肠子里面的息肉,更无法确定息肉的位置、大小和数量等。故美国癌症协会推荐50岁之后应该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对于那些具有风险的人群开始筛查大肠癌的年龄降低至45岁。具有风险的人群具体如下。

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大肠癌或腺瘤病史;

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既往曾经有大肠息肉或腺瘤病史;

本人有癌症病史;

近期有排便习惯的突然改变;

有慢性腹泻、便秘、黏液血便,需要行药物治疗;

既往有盆腔疾病经过放射性治疗,或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糖尿病、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中的任意两项者。

得了肠息肉,应该怎么办

得了肠息肉,首先不要惊慌,因为息肉从出现到癌变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对付它;当然也不要忽视,觉得无所谓,因为肠息肉确实有一部分会癌变,且大部分大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恶变而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息肉在病理类型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其中前两类比较常见。第一类为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症性、错构瘤性、化生性息肉和黏膜肥大赘生,通常不会癌变;第二类为肿瘤性息肉,即为腺瘤性息肉,有癌变的可能,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等;第三类息肉为间质性息肉,如脂肪瘤和肌瘤等,比较少见。

虽然并非所有息肉都会癌变,但医生一般都会建议把息肉切掉。这是因为,第一,只有把息肉切除后送至病理科,病理医生才能最终判定息肉的性质;第二,虽然息肉癌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谁也不希望在自己的身体里留下一个“不定时炸弹”;第三,目前所有的药物都无法让息肉自动“消失”,想要消除息肉只能手术。

许多人不愿意切除息肉的重要原因是因为需要住院做手术。其实,息肉外科治疗包括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和内镜下手术治疗,目前,绝大多数息肉都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有安全性高、效果好、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和经济优势,得到医生与患者的广泛认可,尤其是在无痛胃肠镜下手术,患者“睡一觉”,息肉切除就完成了,不会有很大的不适感;只有个别息肉特别大或特殊情况不适合肠镜下切除息肉时,才会考虑外科手术。

肠息肉切除后,养护不可少

术后护理 息肉切除术后,由于息肉残端形成焦痂,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其过早脱落形成溃疡,从而导致出血,所以患者应避免用力排便、咳嗽、饱餐、长时间下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便秘严重者可给予缓泻剂,避免肠道内容物过多挤压消化道。

老年患者在术后需要控制好基础疾病,必要时给予内镜下药物注射和电凝治疗止血。

日常养护 患者在保证饮食营养的同时需要控制食量,应注意少食多餐,合理搭配,避免肉类、粗纤维、坚硬及黏性食物,忌食生冷,禁暴饮暴食,宜细嚼慢咽,由清淡流食逐步过渡到普食。日常生活要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坐姿、忌穿着束紧胸腹的紧身衣物,避免各种体育活动及重体力劳动,注意观察大便情况,如有腹痛、便血等需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息肉切除后还要做好进一步复查——定期肠镜检查,复查的时间则需要根据息肉的大小、数目、是否是危险人群等来决定。通常情况下,术后1~3年肠镜复查即可;但对于男性患者、年龄≥60岁、肠息肉数量≥3枚、直径≥10毫米、绒毛/管状腺瘤等复发率较高的患者,以及某些情况下(如息肉巨大或病理报告显示上皮内瘤变、早期癌或患者自我感觉异常等)的患者,复查时间则需要提前。如果息肉复发或者在其他部位又长出来,那就需要再次切除。

如何预防肠息肉复发

虽然没有绝对预防息肉发生或再发的方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预防肠息肉,减少复发率。

避免机械刺激 长期便秘者,宿便产生的内毒素或使用刺激性泻药,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最终形成肠息肉,所以,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最好养成定时定点排便的习惯,上厕所时不看手机、不看报纸,缩短排便时间,避免大便干燥、用力排便。

改善饮食习惯 做到健康饮食,不以肉类、辛辣、高脂、油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多补充膳食纤维,多吃苹果、芹菜、菠菜等新鲜水果与蔬菜;切记不要酗酒、抽烟,平时要多喝水,润滑肠道。

防治肠道疾病 如慢性结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发现息肉后尽早处理。

早发现、早治疗 肠息肉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家族史者需要加强随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保持良好心态 无论是预防还是对于术后恢复,心态良好是降低大肠癌发生风险的因素之一。

坚持适当运动 运动能够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促进胃肠道蠕动,加速代谢产物排出,从而减少毒性代谢产物对大肠黏膜的影响,也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