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移驻塞外的蓟州总兵戚继光的临时行营里,枪刀森森,火把闪闪,一派临战的紧张气氛。
今夜,他们将连夜开拔,潜入敌人逃归要路,待以火光为号,李成梁在前,戚继光在后,两相夹击,全歼逃敌。
参将胡守仁纵马在各营巡视了一番,见将士们摩拳擦掌,纷纷求战,心中甚为高兴。
他也知道,自打从跟着戚帅率部到了北边,练了许久的兵,每日加紧备战,可除了袭击过几次散兵游勇外,大仗不曾打过。那些南方来的士兵们因系戚继光的旧部,抗倭时就能征惯战,对激烈的战斗有着不可遏止的渴求;那些北兵们更觉得自己在一大名将手下当兵,不跟他打个大仗岂不是一大憾事?因此也跟着求战。全军上下,无不充满着高昂的士气。
“就是戚帅自己的手心,恐怕也早就发痒了吧?”胡守仁心中暗思道。
他匆匆走进戚继光的营帐,却惊异地发现戚继光并没有像往日临战前那样在冥思苦想,竟在那儿潇洒地舞剑自娱;桌上也没有摆上地图,而是铺着一张大宣纸,上面新墨点点,显然是刚刚写就。胡守仁好不奇怪,悄悄捧起那张墨迹,原来是一首七言绝句: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收住剑势,将剑插入鞘内,回头见胡守仁正望着诗稿发愣,便笑着说:
“你看我这诗比前写得是否好些了?”
胡守仁不禁苦笑。揶揄地说:
“我看没原来的好!”
不想戚继光挺认真,忙追问:
“原来的哪首最好呢?”
“嗯,这······那一首,我叫不出名儿来,只记得有
这么两句: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呵呵。”戚继光知道他说的是那首名叫《盘山绝顶》的诗。
那是两年前原兵部侍郎汪道昆奉张居正之命,来视察蓟州时与他两人唱和的。就是那一次,他与汪道昆成了忘年好友,对汪道昆的文采十分佩服。
也许,正因为汪道昆只会作诗吧,听说被革了职。但戚继光与他仍保持着非凡的友谊。
“那首诗是好,因为有汪侍郎的指点嘛!可这首也不赖,全是我的真情实感!”戚继光孩子气似地与胡守仁争辩。
胡守仁心底窝火,快快道:
“大战在即,大人竟还有如此闲情雅致,未免·······”
“未免不合时宜,是吧?”
戚继光打断他的话。他静立片刻,默默走过去从书箱中捧出一封信札,递给胡守仁。“你看看这封信再说。”
信是张居正写给戚继光的。大意说此仗只能打赢,不能有任何意外,他也相信戚继光一定能大获全胜。这样即可堵住朝中有些指责戚继光练兵而无军功的人的嘴。只是,打了胜仗之后,由于蓟州的重要,戚继光仍只能继续做总兵,而不能像宣、大方面的王崇古、方逢时等一样可以加官进爵。
张居正还说,只要戚继光在蓟州一天,塞外土蛮就不敢妄动,即使将来永无军 功,久不升调,也将是功德无量,名垂青史······
“啧啧!”胡守仁看完信,不禁感慨万分。“首辅日理万机,对大人还如此关照,真可谓用心良苦啊!”
“士为知己者死。我戚继光一生,图的就是建功边陲的大业,哪怕就在这蓟州待一辈子,又有何妨?”
“所以才抒“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之怀!”胡守仁指着诗稿说。
“也还明了“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之志!”戚继光补了一句。
两人相视,禁不住畅怀大笑。
一夜急行军,快近拂晓时,戚继光带着队伍来到预定地方。此距辽阳不过百里,乃敌进退必经之路。戚继光立即派出探马四处侦询,又命各营就地埋伏好,准备迎敌。
约过半时辰,各路探马相继来报,长董狐狸昨日黄昏经过此地,现正包围住辽阳城。
戚继光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估计长董狐狸久攻辽阳不下,必于天亮时暂回老巢,那李成梁部与他成犄角之势,埋伏于辽阳城外靠近他的一侧,两方面都正等着哩!蓦地,东南方向隐隐传来几声号炮,火光冲天而起,跟着就是一阵喊杀之声,戚继光心中一喜:“好,李成梁已然接敌了!”此时,晨曦初露,他的队伍渐渐显现在平明的薄雾之中,戚继光又默默数着数,静静 候着。终于,耳边传来了“得得得”的沉闷马蹄声,敌人临近了。戚继光果断地拔出长剑,向空中一挥,高喊一声:“出击!”
刹时,鼓声大作,急骤如暴风雨,早憋足了劲的将士们高喊杀声,恰如出山猛虎,呼啸着往敌人冲杀过去······
那长董狐狸本系好战之徒,原本准备秋天出兵辽·东,抢掠一番,捞点财物过冬。不想黄台吉跑了去,一番怂恿,长董狐狸按捺不住,匆匆纠合了二万人马,倾巢出动,提前犯边。
哪知明军早有准备,辽阳城外坚壁清野,一无所获,遂连夜围攻辽阳城,又遇城内有重兵把守,久攻不下,长董狐狸不觉大为懊丧,只好撤退,却不料刚撤六十余里,就中了埋伏,一场激战,人马死伤过半,好不容易突出重围,还未喘息过来,又遇戚继光的截击。
长董狐狸这一下惊得屁滚尿流,明知前后挟击,凶多吉少,赶紧拼死逃命。
那些土蛮见主帅一走,还有何心恋战?
也纷纷纵马狂奔,逃不脱的晦气鬼,被戚继光的将士们切菜般的枪挑刀杀,直杀得土蛮人仰马翻,鬼哭狼嚎,好不痛快!不待太阳升起,战斗已告结束,戚继光与李成梁两军也胜利会师了。
这一仗,长董狐狸惨败而逃。两军打扫战场,但见尸陈遍野,死伤无数,光俘虏就捉了数千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