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粤汉铁路通车后,粤菜开始大举进入武汉,至武汉国民政府时期,政府要员多有广东人,而武汉的餐饮江湖也频频闪现粤菜的影子,至今已有近百年之久。
粤菜清淡,讲究本味。楚菜热辣,鲜香重口。如果说女将丛出的楚菜是第一眼美女,那西关小姐的粤菜就是回味无穷的第二眼美人。
熙江粤,谐音词牌名“西江月”,古风古意,将岭南饮食文化切入荆楚饮食文化,成就一段粤楚的美妙姻缘。
位于汉口青年路中海中心,靠近万松园、花园道,与太和里一街之隔,这里是汉口餐饮竞争激烈的地段,也是粤菜传承的重要据点。
主理人章哥,来自岭南,闯荡武汉餐饮江湖三十余载,安家江城,已经是半个武汉人,熟稔粤地美食与荆楚风味。
三分菜肴,两分粤菜,一分楚菜。大概是这里的菜单设计原则。
广东人讲究“无鸡不成宴”,一场宴席先要从昂首打鸣的雄鸡开始。初初尝试,山区走地鸡,不管是呈现为白切鸡,玫瑰香烧鸡,还是一锅大道至简的土鸡汤,只给少量鸡骨草加持,主张平平淡淡才是真。
与夏天的烧鸡相较,我更偏爱秋冬的打边炉。粤式打边炉才是我的至爱,先喝一碗清淡的鸡汤,再吃鸡肉,然后下入支竹、鲮鱼球等,最后才加入青翠色的西洋菜。个人以为远较川渝火锅更得我心。
毕竟,鸡有鸡味,鱼有鱼香,是粤菜大厨初心不改的做菜理念。人到中年,越发不喜欢各种花团锦簇的添加,反而追求至诚简单的纯真无暇。
且回到宴席,我们开了一瓶白云边,举杯相庆,简单小酌。
惊艳的烧鹅,脆皮叉烧,啫啫生肠、啫啫肥肠,沙姜牛肉,各种粤地菜肴,依次登场,若走马灯,要人应接不暇,自有可圈可点之处。
我最喜欢的还是顺德鱼生。今天午餐登场的是金雕鱼鱼生,摆盘自不必说,重点在于鱼的品质,并非每一条鱼都有资格做鱼生,而处理鱼生不仅仅需要大厨有考究的刀工,每一片鱼片都是轻薄如羽、洁白如玉,而且还要有做鱼生的砧板乃至道具相配。
故而,在武汉,如果一家粤菜馆子有鱼生的存在,那这家餐厅的后厨还是有着自己的底气。
我不喜欢后厨将鱼生全部调好,我更喜欢自己调理,先吃原味鱼生,即各自添加柠檬叶、紫苏叶、白芝麻、生姜丝、洋葱丝、蒜片、泡脚、大葱丝、炸香芋丝等等,点点花生油与海盐,快速拌匀,扒拉入口;口味重者,可以加点豉油、芥末,这种自助更深得我心。
手工制作的点心,是煕江粤的隐藏妙品。在武汉,大众习惯了稻香的点心,以极具性价比的半成品横扫中低端市场,而花园道铭悦会的盛大营业,开启了高端点心的市场格局。
煕江粤的点心,大约有十种左右,如虾饺、萝卜糕、雪花牛肉蛋挞、榴莲酥等,有专门的手工点心制作师傅,要我们可亲的是点心并不贵,能够以较少的钱吃到手工点心,就这点来讲,我对这家餐厅抱着十足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鱼米之乡”,楚地鮰鱼怎能错过?浸润多年荆楚饮食文化,鱼菜烧的也好。
我不希望粤菜过于迎合武汉人,沦落为江湖菜,但一个外来菜系进入此地,总有一个本地化调试的过程。
此刻,我会想起辛弃疾的名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熙江粤,我们在繁华的商业地段,可品尝一次性价比很高的粤菜宴席,可感受“岭南广府味,四海老友情”,亦可多一些唐诗宋词的诗意想象。
我们且慢慢尝试,且待西江一轮月明。
作者:舒怀
图片:栗栗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