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财长讲,国家拿出12万亿来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因此叫“化债”。化债,这个高、大、上,又有迷惑性的名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把债务化解呢?今天我就以通俗的方式讲清这两个问题。
化债,通俗地用会计的话讲就是“倒账”。给你一些长期低息的贷款,去还你欠的短期的高息的欠款。这对当地政府当然有很大好处,一是解决了眼前的还债压力;二是减轻高息的资金负担。长贷倒短贷,低息倒高息,解了燃眉之急,但债务还在,并没有“化”掉。
降低地方债务问题以前也多次搞过,“债转股”“盘活不良资产”“重组”…。但因为“盘子”太大,收效有限,这次中央政府拿出12万亿“化债”,也只能是解决当下之急。
化债的根本出路还只能是“开源节流”,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祖宗总结出来的。我国在振兴初期,举债搞建设这是正常的,举债过多,超过自己的还债能力就不正常,量入为出,管家人都知道的道理。中国财政大学副校长说,据他们统计,目前各地政府举债总额在100万亿,占年GDP100%,这数字就十分庞大了。
尽管以前也采取多种化解地方债务的杠杆,这次中央又拿出12万亿,但真能化解这些债务的办法只有“开源节流”。开源,当然是培养税源,增加税收;节流,大量压缩政府开支。其中有精减人员、降薪、杜绝非必要支出…。
对于当前的地方债务,人大必须立法,实行逐年递减目标,完不成的罢免当地主管领导。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都是前人为后人“积德”,为后人留些家产,决不允许吃子孙后代饭,让子孙为前人还债。我们不说为后代留下多大“国库”,但也不能欠债太多。
(不当之处请指正,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