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的大千世界里,有一些令人惊讶的“秘密”正悄然影响着我们的餐桌。
一只活鸭子售价 60 元,而加工后的烤鸭却仅卖 25 元,价格不升反降,这背后究竟有何猫腻?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深入食品供应链一探究竟。
如今,冻品占据着食品市场的重要地位。以鸭子为例,公司业务部的价格表令人咋舌。1100 的鸭子十只 85 元,每只 8.5 元;1250 的鸭子十只 88 元,每只 8.8 元;1400 的鸭子十只 102 元,每只 10.2 元。这些大多产自山东沂南的鸭子,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一个月即可出栏。
鸭肉,这个价格低廉的肉类,正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充斥着市场。红柳大串,那本应是美味的牛羊肉,却有 80%是鸭胸肉的“伪装”;剁子牛肉,竟也有 80%是鸭胸肉加上牛肉精摇身一变而成。到了春节,去皮鸭胸更是迎来销售大旺季。许多饭店也纷纷加入这场“狸猫换太子”的游戏,小店中约 50%都在用鸭胸肉代替牛羊肉。我们普通人难以分辨其中差别,就这样,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在我们的餐桌上肆意横行。
跟随送货人员来到餐饮店这个“终端”,外卖的后厨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十家有九家都不堪入目。大约 70%的店家,外卖和店里用的食材不一样,外卖平台成本高、价格低,他们便在食材上做减法。我们每一次的外卖点餐,都仿佛是一场未知的冒险。
除此之外,关于食材新鲜程度也有讲究。鲜宰鲜杀如一位高贵的王者,站在食物链顶端;冻品则像一位沉稳的卫士,默默守护着食品安全;而所谓的生鲜,却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十年前,我们能轻易尝出冻肉的味道,如今,液氮速冷锁鲜加上冷链运输,让冻品不再是结冰的“怪物”,而是在-18 度的低温下保持着纯粹。农贸市场的客户,除了做冻品的,生鲜不用冻品,因为冻品无水,利润太低。而水货为了保鲜,含水和其他科技液体,以鸡翅中为例,价格从 150 到 380 不等,330 以上为纯干货,以下则含水不同。餐饮店大多选择冻品,因为品质稳定、出货率高。但大盘鸡店却因冻品需增加人工和场地成本而选择市场剁鸡。
我同学是做冷库的,他说过,每当鸡流感爆发时,他们大肆收购冻起来,风头过后出售白条鸡供给商家……其他我就不知道还有什么猫腻,所以我从不吃卖鸡腿,鸡架,白条鸡,街边的烤鸡烤鸭等等,想吃了就去买只活鸡。深圳市内禁活鸡大家都知道吧。11年来深圳的时候是去市场现买现杀,不知道哪年开始就没有活鸡了。
我接触了各行各业的人,在和他们交流中得到的结果是全中国的食品从米、肉、禽、蛋、水果、蔬菜全都是高科技狠活,没几个可以放心吃的。国家食品安全都是泛于表面,没有人管也没有下决心整治,全面的泛滥成灾,靠315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现在养猪的不吃猪肉、养鸡的不吃鸡肉、种水果的供自己吃的才不打药、老家养猪的猪一天吃一顿感,其余时间全部昏睡,两个月出栏、湘西北温氏负责回收的肉鸡,一年出4批速成鸡,隔几天就要打一次抗生素、老家的桃子采摘之前膨大剂、催熟剂各种科技狠活隔三茬五打,不等成熟要提前采摘,采摘后还要用药水一筐筐泡后再包装运输,所有这些肉啊果啊,都运出去了,都被其他地方的人吃光了。现在进入互害模式,你种的桃子你不吃,但也吃了别人的猪肉。新疆的西瓜算是好一点的了,但那也是以前本地人种的,河南老乡过去后,开始普及一些生物科技了。好象现在蔬菜不打药就长不出、草莓圣女果不打药就会绝种一样,拼命的打。要是实地了解了这些背后的操作,估计你们什么都不敢吃,要饿死。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我们渴望着纯净的餐桌,渴望着真正的安全。这不仅是对食品行业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生活品质的挑战。让我们共同关注食品安全,为自己的餐桌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