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国争霸的形势形成之后,魏国以北方中原之地,自身的体量完全超过了蜀国和东吴,好在蜀国有蜀道难,东吴有长江天险,加上蜀汉和东吴结盟,共同对抗北方强大的魏国,这才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娶了东吴孙权的妹妹为妻,孙刘结为姻亲,但是政治联姻本就是各取所需,关系并不牢固。荆州被刘备委托给关羽镇守,汉中之战刘备已经吹响了北伐的号角,荆州的关羽也开始出兵响应。
本来一切都是美好的开始,刘备汉中之战胜利,关羽的襄樊战役也威震华夏。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东吴背刺了,孙权早已经想得到荆州,况且关羽的已经名震天下,如果真的成功了,那么东吴也会受到威胁。孙权和吕蒙一合计,背刺了关羽,最后不但俘虏了关羽,还将关羽斩杀了。
刘备大怒,他没想到东吴如此奸诡,于是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这个时候秦宓陈说天时不当,必难取胜。刘备听完之后气得要死,三军未动就有人唱衰,他要杀掉秦宓,以表明决心,幸亏诸葛亮和众大臣求情,这才免过一死。
那么秦宓到底是谁?
秦宓是广汉郡绵竹县人,典型的益州本地人,他善于舌辩,曾经和张温有过一场激烈的天辩之局。
张温问他:“您学习吗?”秦宓说:“五尺高的孩子都学习,您又何必小看人!”张温又问:“天有头吗?”秦宓说:“有头。”张温问:“头在何方?”秦宓说:“在西方,《诗经》说‘于是眷恋西望’。由此推论,头在西方。”张温问:“天有耳朵吗?”秦宓说:“天高高在上却能听到地下声音,《诗经》有言,‘鹤鸣叫于水泽,声闻于天’。如果上天无耳,用什么来听?”张温问:“天有脚吗?”秦宓说:“有,《诗经》说‘上天的步履那么艰难,那人已不可靠’。假如上天没有脚,凭什么行走?”张温问:“天有姓吗?”秦宓说:“有姓。”张温问:“姓什么?”秦宓说:“姓刘。”张温问:“您怎么知道?”秦宓回答说:“当今天子姓刘,因此而知道天姓刘。”张温问:“太阳诞生在东方吧?”秦宓说:“虽然它诞生在东方,而最终归宿在西方。”
这场辩论发生在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成为丞相又自领益州牧。诸葛亮重修和东吴的盟友关系,孙权为表示诚意,派张温来益州回访。
秦宓的这场与张温的天辩之局,能够显现出他的舌辩之功,颇有当初诸葛亮实战群儒的风范。这场辩论其实没有输赢,因为两国高层都已经达成了协议,重修于好,不管怎么样,都不会改变孙刘的二次联盟,这只是两国文人之间的一种切磋和争辩。
那么秦宓如此口舌善辩的人,为何劝谏不了刘备呢?
刘备要伐吴,诸葛亮和赵云都相劝过,只是刘备一意孤行,诸葛亮和赵云都不敢坚持,这个时候秦宓突然以天时难取胜来劝阻,刘备就特别生气。
刘备从汉中王到称帝,益州也分为很多股势力,有刘备部曲和宗亲势力,益州本地势力,荆州势力,还有当初东州势力,错综复杂。
秦宓是益州有名的学者,在当地读书人心中的地位比较高,他其实是代表当地士族来劝阻刘备的。益州是天府之国,他们本地人都想安安稳稳的过平静的日子,可是刘备到来,每次都要北伐,战争带来的沉重负担直接压在了益州地盘上。刘备的人格魅力加上蜀汉的政治方向是北伐,所以益州本地人也不敢多言语,只是暗地里会有抵触心理。
现在刘备要伐吴,这就是改变了国策,荆州势力和益州势力都表示反对,特别是益州的士族不愿意了,荆州被东吴夺取了,现在蜀汉就剩下益州这一个地盘,战争消耗将直接从益州提供,这直接就将损害他们本地人的利益。
益州本地人就找了秦宓来当代表,期望能后以口舌之力劝阻刘备,可是刘备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不能只依靠益州这一洲之地来实现他的北伐梦想,他要乘机夺回荆州,甚至拿下东吴,这样他的目标就容易实现了。
陆逊的火烧连营将刘备的梦想彻底毁灭了。
刘备败亡之后,还在监狱的秦宓由于有诸葛亮的照顾,上下打点就出狱了。这说明诸葛亮在团结益州本地士族方面做的不错,难怪他能迅速将益州内乱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