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世界上只有2个国家明确支持中国,谁这么“仗义”?

斋小晗评文化 2024-06-13 21:38:42

1978年12月25日。

这个本该欢度圣诞的日子,东南亚上空却被一场战争的阴云所笼罩。

越南公然发动了对柬埔寨的侵略,炮火隆隆,硝烟四起。

与此同时,中越边境事态一触即发。

一个弹丸小国,越南何以敢如此嚣张跋扈?

答案只有一个:

苏联的支持。

大国博弈,小国却要承受战火的洗礼。

一颗颗炮弹在柬埔寨爆炸,无数平民流离失所,生命随时面临威胁。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柬埔寨人民用鲜血捍卫家园。

但面对越南军队的凌厉攻势,他们显得是那样的渺小无助。

世界,并没有对这场侵略行为熟视无睹。

中国选择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和平,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在外交的博弈中,中美两国的关系迎来了回暖,并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对越反击战打响

1979年2月17日,寒风凛冽。

随着一声声炮火的轰鸣,中国边防部队对越南的军事据点,发起了毁灭性的打击。

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目光坚毅。

他们深知,这场战斗事关国家尊严,事关人民利益。

子弹在耳畔呼啸而过,炮弹在脚下爆炸。

浓烟滚滚,硝烟弥漫。

战士们咬紧牙关,奋勇向前。

一个个越南军事工事在强大的火力攻击下轰然倒塌,残垣断壁间,敌军横七竖八地躺在血泊之中。

在这场严酷的战争中,有太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有年仅18岁的战士,在弥留之际还在呼喊“祖国万岁”;

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欣然送子参军,誓死捍卫国土;

有妻子给丈夫的家书,字里行间满是相思和鼓励……这一幕幕场景,无不令人动容。

消息传来,世界为之震动。

各国政要,纷纷对这场战争表明态度。

或支持,或反对,一时间舆论沸腾。

这场战争。

也让世界看清了,谁是我们真正的朋友,谁又是虚伪的敌人。

美国,苏联的态度

其中,以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

提出了“双暂停”主张。

即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美国更是充当了这一阵营的领头羊。

令人感兴趣的是,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角色。

白宫方面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采取“布热津斯基方案”。

即美国不直接参战,但同时也劝阻苏联不要轻举妄动。

这一决定可谓高瞻远瞩。

它有效地控制住了战争的规模,避免了冲突升级,客观上对中国是有利的。

同时,它也向苏联和越南,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那就是,美国不会坐视他们在东南亚为所欲为。

更有意思的是。

就在战事正酣之时,美国财政部长竟然访华了。

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无疑让这场战争平添了几分微妙。

无疑让莫斯科方面大为恼火。

与此同时,在万里之遥的华盛顿,白宫的灯火彻夜不眠。

美国总统卡特,凝视着世界地图,思量着下一步的对策。

他深知,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举足轻重,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战局的走向。

而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

苏联领导人,正暗自焦虑。

他们在背后支持越南,妄图在东南亚扩张自己的势力。

但美国的介入,无疑给他们的如意算盘打了一个大问号。

细心的观察者,可能已经注意到。

在这场战争中,与苏联立场一致的国家,还有古巴、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波兰等14个。而

这些国家,无一例外都是苏联的“小弟”。

事实上,苏联雷声大、雨点小。

在长达近一个月的战争中。

除了派出由14名军人,组成的“豪华版”军事顾问团。

在蒙古搞些演兵来制造压力,派出几艘军舰在南海炫耀武力外,苏联并没有直接出兵干预战事。

这也印证了中国军方战前的判断。

他们除了在言辞上谴责中国,支持越南外。

却也拿不出什么实质性的反制措施来。

没有苏联的直接支援。

仅凭苏联小跟班们的口头支持,越南在战场上,很快就陷入了苦战。

老挝和印度

令人意外的是,老挝和印度竟然对中国“表示遗憾”,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

印度的反应,倒还在情理之中。

毕竟,中印两国在1962年才打过一仗,结下了不少梁子。

可是,老挝的做法却着实出人意料。

要知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可是出钱又出力,大力支援老挝的。

先是派了七万多人去帮助他们抗美,又提供了大量物资,还帮着修了不少公路等基础设施。

按理说,中老两国的关系,应该是铁得不能再铁了。

但事实证明,中老之间的交情,终究比不上越老两国的“革命情谊”。

翻开历史,就会发现。

原来这两个国家,都曾是法属印支联邦的一部分,有着共同的殖民往事。

最后,老挝还是选择了支持越南。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或许并不明智。

但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一个小国又能有什么选择呢?

战争,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枪炮的阴影下。

无数小国,都在为自己的命运而战。

他们时而无奈,时而彷徨,只为在乱世中寻得一线生机。

这,就是小国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无奈。

两个国家明确支持中国

在这场纷争中,只有两个国家明确地支持中国。

那就是,朝鲜和民主柬埔寨。

朝鲜,这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与中国和越南都有着不错的关系。

然而,当两国交恶之际,朝鲜毅然选择站在了中国一边。

朝鲜人民心中,中国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他们不会忘记。

当年朝鲜战争爆发时,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共同抵御美帝国主义及其南朝鲜政权的侵略。

那场战争,见证了中朝两国深厚的战斗情谊。

更何况,早在1961年,中朝两国就签订了《中朝友好互助条约》。

条约第二条,明确规定:

缔约双方,保证共同采取一切措施。

防止任何国家,对缔约双方的任何一方进行侵略。

最终,朝鲜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中国。

这个决定,源于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源于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也源于对侵略行径的坚决反对。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同志加兄弟”,什么是患难见真情。

对越反击战,目的之一就是支持柬埔寨。

柬埔寨支持,自然不用说了。

敢于亮剑的精神

1978年的中国,百废待兴。

然而,在这个国力军力还很孱弱。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老一辈领导人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支援柬埔寨,对越自卫反击。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领导人们神情凝重。

窗外,北京的天空阴沉沉的,似乎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

有人提出,现在的中国,恐怕难以承受一场战争消耗。

然而,更多的人却认为,大义在前,国家利益至上,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最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中国勇敢地站了出来。

即使当时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支持我们,我们依然无所畏惧。

这是一种怎样的气魄,怎样的胆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刻,是什么支撑着老一辈领导人作出如此艰难的决定?

是使命,是担当,是家国情怀。

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无数年轻的生命,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陨落。

他们中有的人,还没来得及体验人生美好;

有的人,还没来得及尽孝父母,照顾妻儿。

然而,他们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牺牲,选择了用热血和生命,去捍卫国家的尊严,捍卫民族的利益。

这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让人肃然起敬。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4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硝烟已经散尽,曾经的创伤已经愈合。

然而,先辈们不畏强敌、敢于亮剑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