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民国时期,百年悍匪是怎么被我党铁拳锤死的?

长江有大中 2024-04-12 07:02:48

01

说起土匪,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职业,几千年来就没消停过。

中央政府强势的时候,他们就小打小闹混口吃喝;遇到政权更替的混乱年代,他们就风起云涌,一通折腾。

不过,在部分国人眼里,土匪这个职业并不是那么不堪,就拿《水浒传》来说吧,大部分中国人觉得这伙糙汉组团打劫没什么不妥,甚至觉得悲剧中还带着那么点小浪漫。但如果细品原著,就能发现宋江一伙人完全是黑社会性质的土匪组织,基本没啥道德标准。

咱们今天不聊文学作品,还是回到土匪这个话题。

匪患一直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比较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世纪初,军阀混战再加上列强折腾,中国乱的一团糟,土匪这个行业也再次疯狂了一把。

历史上,土匪之所以能够野蛮生长,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地方政府总是很被动,管理能力差,职权范围也有限。明清时期,即使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发现了土匪,大多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土匪们不太出格,地方政府是不愿意去管的。

这是因为以当时官僚系统的考核标准,地方出现匪患是官员管理能力问题,如果向朝廷上报土匪闹事的情况,大概率这名官员也就没了晋升机会。

当然,如果土匪闹得太凶,地方官也不能完全无视,通常他有两种处理办法:招安或者请朝廷派兵剿匪。

但这两个解决办法都不太好,招安的实际效果比较差,大多数土匪消停两天后,耐不住寂寞又赶回了老本行;而朝廷的军队普遍散漫、效率不高,还经常吃拿卡要,对当地的危害比土匪还大。所以,历代政府都无法彻底解决土匪问题,而土匪却总能在夹缝中找到生存的机会。

二是中国农村普遍贫困,一个朝代发展到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非常严重,农民不仅没有土地,也没能力进城务工,因此大多数农民始终挣扎在饥饿线上,如果遇到灾荒年月,即没土地又没收入的年轻人为了混口饭吃,就只能进山当土匪。

1928年华北四省发生大饥荒,河北有20%的老百姓加入了土匪大军,山东和东北的土匪人数达到了一百万,西南地区的土匪超过了一百五十万。《1942》里,河南大饥荒,村子里的年轻人饿急眼了,上来就把邻村老地主家给抢了。

这个数据可能不是十分准确,但也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老百姓吃不饱饭就要闹事,而土匪职业很好地承接了这一需求。

说到这大家也能看出来,土匪行业里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被动入职,也可以理解为临时土匪,只有在机会找上门或迫于生计的情况下,他们才会选择土匪这个职业,等到灾荒过去,他们又拿起锄头切换到农民模式。

在土匪细分领域里,还有一个重要分支那就是季节性土匪,这个怎么理解呢?

比如,华北平原每到夏末的时候,农活少了,高粱和玉米也长到了两米多高,这就形成了完美的打劫场所。莫言的《红高粱》不就说的这伙人嘛,土匪们在高粱地里来去如风,日本鬼子来了都不好使。所以,夏末一到,土匪的高峰期也就来了。

另一个土匪高发期就是年底,再确切点就是大年三十往前推一个星期,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因为每到年底地主就要上门讨债了,如果夏末完成的业绩不够,那年前一个星期就是冲击KPI的最后机会,如果还完不成,大概率就要拿“喜儿”抵债了。

说完了兼职土匪,咱们再来说说职业匪帮。

把土匪当成终身职业的往往不是贫苦农民,而是社会的边缘人,土匪头子也基本都是社会的底层精英。这些人一般家境不错,不是地主家的浪荡公子,就是富农家庭的聪慧子弟,之所以投身土匪,主要是心怀大梦想,结果却被现实打脸了。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其实归纳起来就两条,这些人有能力,但没门路,做不了公务员或投资失败,所以就干脆选了另一条路。

洪秀全就是因为连续三次没考上公务员,精神就不正常了,突然有天神棍附体,随便编了个段子就开始传教了,最重要的是他赶上了一个特殊年代,杨秀清这样的社会最底层也急需找个组织混口饭吃,双方一拍即合。等到组织形成一定规模,就开始打劫地主大户,没过几年,洪教主的队伍越做越大,吃饭就成了问题,所以不得不开始打劫官府,对付不入教老百姓也不再手软。

还有一些土匪头子是因为惹了官司,或得罪了权贵被迫开启了打劫人生。《水浒传》里这样的案例特别多,咱们就不列举了。东北最高光的土匪头子-张作霖,就是因为得罪上级,转而正式加入了土匪。

最后还有一股重要力量,那就是“兵匪”。

兵匪一直都是土匪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吃了败仗的士兵在被遣返或者逃跑后,因为没有土地也没有职业技能,唯一能够熟练操作的就是刀枪,这些人也就自然成了土匪。

老百姓常说的“兵匪一家”,就是这个情况。当年,太平天国和捻军被打败后,侥幸活下来的士兵就跑到山里做了土匪,进入民国军阀混战时期,这种情况就更多了。

02

政府权力触及不到的地方,土匪就会肆意生长。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列强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省县的交界处,土匪的活动就比较频繁,如果某地政府开展剿匪工作,那当地土匪就跑到另一个辖区,两边政府完全没有合作机制,也就任由土匪来回串门了。

像当时的河南、安徽、浙江、福建的交界处,和四川各地都是土匪常年出没的重点区域。在东北,土匪基本都常态化了,一个山头就是一个匪窝。

咱们先说说东北。

东北能够长期在土匪行业霸榜,一是从业人数多,二是行业人才知名度高。

东北土匪能够遍地开花,主要还是跟大环境有关。

清末时期,洪教主带着团队在广西创业,高光时刻一度打下半个中国,还把大清的财政根基南京拿下了。清政府一边鼓励地主豪绅发展地方武装,一边紧急抽调了驻扎在关外的八旗野战部队,这就造成了东北军事空虚,土匪们一看没人管了,便开始疯狂拓展业务,团队规模也随之扩大,这时就已经出现了千人规模的土匪团队。

后来甲午战争爆发,战败的清兵流窜到关外,很大一部分就占山为王搞起了打家劫舍的事业。

东北土匪的第一波创业潮就是这么来的。

20世纪初,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东北利益,双方开始扶植东北地区有势力的武装团体,其中的重要力量就是当地匪帮,像张大帅就是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崛起的土匪头子。

日俄战争后,日本获得了东北利益,而此时东北早已被战争折磨了多年,老百姓没办法正常生活,干脆就加入了土匪大军,据统计,东北当时有大大小小上万股土匪力量,人数几十万,持有枪支达到了180多万支。这基本上都快赶上一个正规军了。

由于从业人数太多,为了区分非专业人士,东北土匪还衍生出一套行业黑话,说起来驴唇不对马嘴,但却显得非常有气势,所以在东北当土匪,不光需要勇猛,还得精通行业术语,一句黑话对不上来,很可能小命儿就没了。

后来,张大帅主政东北,由于自己的也是土匪出身,所以张大帅对土匪的感情比较复杂,对付东北土匪的策略就是拉拢一拨人去对付另一拨人,也就是“以匪治匪”,不过效果是出奇的差,因为土匪们也明白,这是让他们行业内卷,等到把对手卷死,自己也差不多该上路了,所以土匪打土匪时,大家都非常敷衍。

“九一八”事变后,虽然关东军达到了100多万,但日本人依然拿土匪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因为日本的机械化装备没办法上山,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作战,很容易被土匪反剿,日本人一盘算,发现剿匪的成本太高,不划算,也就凑合着和土匪一起过了。

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出现了权力真空,原伪军部队就地解散,这里面约有10万人进山做了土匪。一时间,像什么“草上飞”、“占天时”、“混天珠”、“滚地雷”和“座山雕”这样非常朋克的土匪头子就冒了出来,造型夸张,行为也极度猖狂。

这些人趁机抢了不少日军的武器,甚至比国军的装备还要牛叉。

到了1945年底,东北地区的土匪就达到了30万人,他们大部分被国民党收买,并被委任各种头衔,像司令、总指挥这样的高端职位,国党一口气就给安排了32个,下面的旅长、团长之类的官职,就更多了,他们人数众多,还装备精良,主要工作就是对付我党和威胁当地老百姓。

03

我军到达东北的时间要比国军早些,在东北抢了一部分日军军火,还顺便收编了一批伪军和土匪,当时因为大战在即,正好缺人,也没好好甄别就把这些人编入到了队伍里。

很快就出问题了。

这些土匪平时散漫惯了,哪受得了我党这边的严苛作风,对我军马拉松式的作战方式也完全不适应。等到国共两边开打,土匪防守的阵地经常打到一半就跑光了,甚至还有掉转枪头向我军射击的情况。

我军在东北决战前期损失惨重,一度躲到到松花江以北。这让还在观望的土匪立马站到了国军那边,接着就掀起了一波针对我军的反叛和偷摸打黑枪的风潮。当时,我党大批干部遭到暗杀,甚至包括佳木斯的副市长。

土匪们跟个野狗一样四处出击,破坏交通线,烧粮仓,还专门袭击我军落单的干部和巡逻队。1945年底,我党大佬张闻天,乘坐苏军卡车从牡丹江去佳木斯,路上就遇到了土匪袭击,幸好苏军火力比较猛,土匪觉得这伙人不太好惹,很快就跑掉了。

进入东北的初期,我军在土匪身上吃了大亏,整个战局也非常不利。跑到松花江以北后,我军一边练兵,搞土改,一边准备大反攻,为了防止土匪在后方搞破坏,剿匪的工作也就提上了日程。

从1946年开始,我军把当时三分之一的兵力派出去剿匪,打击方式简单而高效,针对大型土匪据点,上去就是大炮猛轰,然后再派小组队伍上去,即稳定了大后方,还锻炼了队伍。

比较麻烦的是,土匪一触即溃,随后就化整为零钻到山里去了,等到我军撤退后,他们又偷摸地跑回来破坏交通、打黑枪,甚至还玩起了我党最擅长的游击战。

日本人在的时候,打到这一步也就基本没办法了,毕竟重武器运不到山里去,他们也没有和土匪在深山老林里玩命的信心,伤亡大不说,还极容易被团灭。

但我党什么作风?那是说要解决问题,就要彻底解决问题的一伙人,只要土匪不跑出国门,那就必须把他们彻底解决。

整个剿匪行动就跟追捕逃犯差不多,《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就是剿匪小队的明星人物,只不过现实情况远没有影视剧里那么精彩,追杀土匪的过程即惨烈又乏味,两伙人在茫茫雪原上跑个几天几夜,遇见就是你死我活的一场恶战。

东北剿匪

我军在东北浩浩荡荡剿了一年土匪,基本肃清了松花江以北的匪患,后来辽沈战役爆发,四野一口气拿下了东三省,顺便也把盘踞百年的东北土匪彻底清除了。

04

最后咱们再说说西南剿匪。

西南那个地方环境复杂,基本都是山区和原始森林,简直就是天然的土匪藏身之所,从明朝到大清,西南地区的匪患就没消停过,明朝和大清不遗余力的在西南剿匪,等到大清都亡了,西南的土匪也没剿完。

1949年,老蒋带着细软跑到了岛上,但在走之前,疯狂给大陆埋雷,江湖上传言国党在大陆留下的各类武装超过了300万,一部分人隐藏在大城市里,伺机搞破坏,绝大部分就跑到西南山区和土匪勾结在了一起。

到了1951年,新中国面临两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对外要打朝鲜战争,对内就是西南剿匪。如果换成别人,肯定要在两个问题上做选择,毕竟国家刚从废墟上爬起来,各个方面都虚得不行。

但在毛主席看来,小孩子才做选择题,这两个问题不仅要解决,而且还要同时解决。

西南剿匪和朝鲜战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也是从1951年打到1953年,比较无语的是,当年我党用游击战把国军搞得精神崩溃,现在国军又用这招对付我军。

由于西南山区没办展开大军团作战,只能派出小部队分头行动,双方就跟“吃鸡”一样,在西南山区的密林里互相厮杀,只不过这场游戏,没有规则也没有时间限制,直到彻底把对方消灭,游戏才算结束。

西南地区的土匪一部分是原生匪,这伙人从明朝一直干到大清,大清亡了又在民国接着干,有些土匪骨干还是世代相传,他们无恶不作,对付被俘解放军的手段极为残忍,轻则钉在墙上,开肠破肚,把心挖出来做下酒菜,吃不完就风干做成腊肉。对待解放军家属,特别是女性的时候,就更没人性了,画面极为少儿不宜。

另一部分就是国军残部,大家可能对国军战斗力有些误解,虽然在大军团作战方面,国军打得一塌糊涂,但基层官兵的素质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那些从抗日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兵,作战勇猛,射击技术精湛。

当年,李弥带着残部跑到金三角贩毒,先后两次把装备精良的缅甸政府打爆,主要力量就是跑过去的老兵。最终,缅甸政府哭求联大出面,这才把这群大爷请走。

西南剿匪完全不是咱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整个过程极为惨烈,解放军不彻底解决西南匪患就不准备撤走,土匪们手上都有血债,落在人民政府手里也不会有好下场,双方一开始就没准备给对方留余地。

由于是山地作战,解放军的火炮基本用不上,而且后勤补给线拉得太长,根本补不上来,再加上对地形不熟悉,解放军在西南山区完全没优势。双方都不留战俘,一是没粮食,二是根本没法带出去。

刚开始的时候,人民政府只处理土匪头子,基层土匪教育几天也就放了,后来总结经验发现,这群土匪喽啰放回去没几天,转头又去干土匪了,照这样下去,土匪根本剿不完,所以就定了日期,自某日之后还干土匪的,一律枪毙。

一通铁拳锤下去,就不信解决不了匪患的问题。

到了1953年,折腾了两百年的西南土匪被彻底剿灭了,同时被消灭的还有文盲和毒贩,我党一边剿匪,一边修路,兴建水利工程,西南地区几百年来的顽疾,被我党一次性解决了。

江湖上传言,西南土匪被消灭了一百多万,而我军也付出了20万人伤亡的代价。

不过,自此之后,就再没听说中国还有土匪。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