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轮子的汽车“拿不下”,那就试一试两个轮子的“电驴子”,反正总有某个领域非是中国擅长的,只能说印度人非常自信,自信到“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印度《经济时报》9月25日发表了题为《印度两轮电动车能否挑战中国的主导地位?》的社论文章。文章认为,印度在两轮车领域具备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强大地位,完全有能力成为全球两轮电动车出口的重要参与者。
为加速“印度智造”出海,被全球消费者认可,莫迪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总理创新车辆电驱动革命计划”,计划在2025年之前,为所有售出的两轮电动车提供1万卢比(约840人民币)的巨额补贴。
按理说想法非常不错,只要继续坚持,印度人或许会看到康庄大道,然而这项计划在执行了几个月后开始收缩—政府以财政支出过大为由,从去年5月份起,就大幅削减了针对电动两轮的补贴,使得电动两轮车的激励率从最高的40%骤减至15%。
受此影响,2023年6月,印度电动两轮的销量骤减50%,只有区区的46105辆,在艰难的撑过摇摆期后,销量开始企稳回升,但是比较高光时期的月销量92000辆,仍有很大的差距。
国内市场消费不振,外贸市场必然也是黯淡无光,2024年1到8月份,印度电动两轮的出口只有可怜的1609辆,而电子产品生产大国—中国,2023年的两轮电动车的外销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504.3万辆。
1609VS15043000,差距犹如云泥之别,也不知道印度政府哪里来的自信,竟敢叫嚣挑战中国。当然了,在印度人的认知里,“电驴子”和摩托车没有多大区别,无非一个加装了电池电机,一个加装了马达而已。
事实是,中国汲取了当年摩托车“败北”的经验教训,开始着力提升两轮电车的做工质量,力求所有出厂的产品都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024年9月19日,中国相关部门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新规范》,规定新出厂的电驴子都得增加北斗定位、实时通信功能。
等于给两轮电动汽车赋予了“灵魂”,让它们和驾驶人自然的“融合在了一起”,就问在信息化和电子化时代,印度工人“手搓的”电驴子如何和中国的智能化电驴子互相竞争,这不就是拿鸡蛋碰石头吗?
说实话,看到印度的这则新闻,作者的第一反应是,印度又开始整事了,以印度一贯的撩骚性格,不整点利于自身的花边消息,印度是决不罢休,只是印度政府过于自信,自信到拿自己的弱点去给自己脸上贴金。
然而站在印度的角度思考问题,便觉得这一切又好似合情合理。
试想,世界进入了电子化和信息化时代,留给印度得以突破的领域少之又少,其除了捡某些“冷门”外,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印度的国情决定了,自己很难摆脱农业国的身份,只配在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刨食吃。
举个例子:为了让印度电驴子企业保有基本的竞争力,印度政府强迫所有在印度出售的两轮电动车必须在印度制造。甚至,印度政府不允许厂商从中国进口仪表控制盘、电机、电池、DC-DC 转换器等关键零部件。
但是很讽刺,2023财年仅蓄电池和电池进口,印度就向中国支付了近26亿美元。离开中国,印度寸步难行,这是市场实情也是印度的国情,但是莫迪政府就是不认可,你又能如何。
因此印度人愿意做梦就让他做好了,中国乐得搞一波产能输出。
为什么,看到印度阿三就恶心
论摩托车质量,啊三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毕竟蛆家的摩托车能坐十几条蛆[得瑟]
与阿三比没出息。
阿三的摩托车大粱是废旧航母航回炉再造的,钢材确实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