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忠义传(32):郑骧—守卫同州,捍卫大宋尊严

米多知道 2024-08-10 04:16:54

郑骧,字潜翁,信州玉山人(现今江西上饶的玉山县),他在元符三年的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高中进士,自此踏上了仕途。后受命担任溧阳县的知县,适逢该地区遭遇严重的饥荒,民生凋敝。彼时,官府依据户籍记录向民众催讨所欠税款,不顾百姓死活。面对这一情形,郑骧不顾众人非议,冒着得罪上级风险销毁了那些让百姓无以为生的户籍记录,因此深得民心。

后来,郑骧被熙州的钱盖赏识,招入其麾下。期间。熙州突发地震,造成秦陇一带的金城等六座城池受损严重。郑骧向钱盖献策,建议修缮这些战略要地。不仅如此,他还率领军队修筑益机滩新堡,以加强对西夏的控制。在他的主持下,城堡最终落成,郑骧因此功勋,被朝廷赐予象征荣誉的绯衣银鱼。

后来,郑骧因其在地方治理上的表现,被提拔为京兆府等路的提举常平。在陕西地区粮食丰收之际,郑骧把握时机,上奏朝廷,请求利用常平仓的本息购买粮食。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购得米粮六十万斛,为稳定当地粮价、保障百姓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宋高宗继位之初,郑骧以直秘阁的身份出任同州知州,并兼任沿河安抚使一职。彼时,朝廷有意在金陵(即今日江苏南京)、南阳、长安(今陕西西安)等地兴建行宫,以备巡幸之需。郑骧审慎考量后,提出独到见解,认为南阳与金陵地理位置较为偏僻,非王朝兴起之理想所在;相较之下,长安地处要冲,交通四通八达,实为天府之国,更为适宜作为行宫的选址。不过,朝廷没有同意他的联系。

随后,当皇帝东巡至扬州,郑骧再次献策,提议从楚、泗、汴、洛等地延伸至陕、华等区域,招募精锐兵马,构建一条首尾相连、相互支援的防线,旨在防范敌军可能的突破。虽然郑骧的提议深思熟虑,却未能得到朝廷的采纳。

在金国将领娄宿的猛烈攻势下,同州与韩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战火。郑骧作为同州知州,组织兵力进行抵抗,以期捍卫城池,保护百姓。然而,战局的发展并未如他所愿,同州军队在金军的强大攻势下战败。

金军乘胜追击,如同破竹般直逼同州城下。面对敌军的压迫,同州通判以下的官员纷纷弃城而逃,城中的士气愈发低落。然而,郑骧却坚定地说:“所谓太守,就是守卫城池至死。”

在金军攻城的第二天,同州城池终因守军寡不敌众而被攻破。面对城破的惨烈局面,郑骧选择了以死明志,他投井自尽,以生命捍卫了最后的尊严。

郑骧的死,感动了朝野,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忠勇,追赠他为通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并赐予“威愍”的谥号。此外,为了永世纪念郑骧的忠烈,皇帝还下诏赐庙号为“愍节”,以此激励后世,让郑骧的忠魂得以在庙堂之上永享祭祀。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