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越慢,活得越久?研究发现:心跳每多1次,平均寿命或少4个月

轩江说商业 2024-11-11 12:39:15

你关注过你的心率吗?相信绝大多数人对心率都没什么概念,觉得只要心脏在跳动自己又感受不到了异常就行。

实际上即便人体没有出现负面反应,我们也应当定期观察心率。

一方面,心率是心脏乃至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另一方面,心率和寿命很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

有说法是心率越慢,人活的也就越久。

那么心率究竟如何反映人体健康?心率越慢寿命就越长的说法到底可不可靠?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在文章当中寻找答案吧。

一、观察心率为何重要?

所谓心率,医学上指的是一分钟之内心跳的次数,只要人活着就有心跳,有心跳也就有了心率。

不同年龄、不同体重、不同身高甚至不同人种的人心率往往也不尽相同,所以心率没有标准值。

目前普遍认为只要在安静状态下心跳范围处在60到100次每分钟都属于正常心率。

大家在家可以自行测试一番,看看自己的心率有没有处在标准范围区间。

最方便的测量方法是直接用手放在心脏胸口区域,你能明显感受到心跳情况。

心脏每跳一下便计数一次,掏出手机计时一分钟,一分钟结束后,心跳计数就是你的心率。

有条件的还可以购买运动型设备,例如运动型手环、运动型手表等等,这些电子产品都能监测心率变化。

若心率恰好处在60—100次每分钟,属于正常心率暂且不论,若是多于100或者少于60就得打起120分小心。

心率超出100,医学上称为心动过速,静息状态下的心动过速很可能和高热、贫血、甲亢、心衰甚至心肌病等疾病有关。

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否则心跳过快可能会引发胸痛、头晕、昏迷、心悸等症状。

心率如果低于60,医学上称之为心动过缓,很可能是身体患上了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乃至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同样需要尽快就医。

心动过缓意味着心脏没有能力把血液泵至四肢百骸,大脑等身体组织无法得到充足的氧气以及营养物质。

如果心动过缓放任不管,轻则发生头晕昏厥,重则直接引发死亡。

由此可见,不起眼的心率其实和身体健康关系密切。

为了健康着想,大家应该经常关注心率,希望前面提到的简单心率自查方法所有人都能学会。

此外如果对于长寿有追求,也应当经常观察心率。

二、心率越慢,活得越久?

早在1997年,心脏科医生Herbert Levine便发表了一篇关于心率和寿命关系的论文。

Herbert Levine在论文当中的结论是,除了人类之外,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心率和寿命都呈现出逆伴对数关系。

简单来说便是心率越高的动物寿命往往就越短。

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了哺乳动物“10亿次心跳”理论,称哺乳动物心跳一生通常只有10亿次,谁先跳完谁先死。

例如心率高的动物小臭鼬,心跳每分钟能达到1511次,可只能活两年,而心率低的大象,心跳每分钟25次左右,能活75年。

人类既然作为一种哺乳动物,理论上也应当符合10亿次心跳理论。

按照人类静心心率60—100次每分钟来推算,人类心脏跳完10亿次,大约需要30年左右。

换句话说人类平均寿命应该在30岁附近。

可现实却是人类普遍活到六七十没有问题,是不是说明人类心率和寿命没有关系呢?

答案当然是否,之所以人类能够摆脱10亿次心跳理论,主要还得归功于文明的进步,比如工业革命、医疗技术进步、疫苗接种等成就。

根据2019年12月19日北京科技报发表的一篇关于10亿次心跳理论文章来看,人类平均寿命摆脱“10亿次心跳”理论束缚,不过只有100多年。

100多年前的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遵循这一原则。

而就算人类摆脱了“10亿次心跳”理论,也只不过跳入了“15亿”甚至“30亿”的心跳理论罢了。

心跳和寿命之间依旧存在着相关关系,心跳越慢,寿命通常就越长。

根据人民网2016年11月25日发表的一篇名为《养生之道:心跳稍慢更长寿》的文章来看,中国台湾研究院名誉研究员温启邦教授,此前研究过近200万份体检资料。

在这200万份体检资料当中,包含高血压、胆固醇、糖尿病等多种风险因素。

温启邦教授通过一系列算法将这些因素影响降至最低,只保留心跳次数和寿命,最终得到的一组惊人的结论。

健康人平躺5分钟后的心跳次数应当保持在60次每分钟左右,在60的心跳之上,每多一次心跳,平均寿命就可能减少4个月。

如果心跳次数在70—89次每分钟区间内,平均寿命会减少三年6个月。

若是来到了90—99次每分钟的区间,平均寿命会减少8年。

超过100次就更可怕了,平均寿命会缩短整整13年。

由此可见,心率越慢活得越久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前有十亿次心跳理论,后有中国台湾研究员温启邦教授专业研究。

两者交叉印证,共同告诫世人:尽管心率在60—100次每分钟区间内都算正常,但从长寿角度而言,接近60的心率更正常。

所以我们经常关注心率,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疾病保持身体健康,还能帮助我们延长寿命。

只要发现平常5分钟后静息心率高于60,哪怕仍处在健康区间,也可以想办法降低心率。

三、如何才能科学降低心率?

按照2018年8月24日人民网发表的一篇关于心跳的文章来看,科学降心率有5种办法。

1、坚持运动

相比起普通人而言,专业运动员静息心率往往更低。

普通人心率在60左右就已经很低了,而运动员可以低到50左右,甚至可怕的40左右。

同样的心率放到普通人身上,有可能命都没了,而运动员却不会有任何负面反应。

之所以运动员心率更低,原因在于训练会增大心脏体积,每次收缩可以将更多血液泵至全身。

如同汽车换上了更大的发动机,原本挂一档才能爬上去的坡,现在5档就能轻松应对。

因此可以通过坚持运动的方式降低心率。

2、保持水分

心脏是人体发动机,因此用发动机比喻心脏毫不违和。

当汽车发动机缺少燃料时,人们总会听到独特的啸叫声,发动机会发出更多噪音。

类似的道理,当人体缺水时,血液总量不足,心脏会采用更大功率进行泵血,心率便会随之上升。

所以如果想要降低心率,就得保证每日饮水充足。

对于一些不爱喝水的人,这里给到大家一个小建议,可以尝试喝淡茶,此外无糖和无咖啡因的饮料也可适当考虑。

3、限制兴奋剂摄入

兴奋剂一词似乎是某些违规运动员的专有名词,但实际上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也有很多兴奋剂。

例如咖啡因和香烟中的尼古丁,它们能帮助提高神经兴奋性,当然称得上兴奋剂。

咖啡因和尼古丁能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水分排出,心率会随之加快。

所以为了长寿考虑,最好要限制兴奋剂的摄入。

除了咖啡和香烟以外,一些号称能提神的饮料也应当限制饮用,当然也包括酒精。

4、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应当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蛋白质的补充能强化心脏肌肉,帮助心脏增强泵血能力。

同时还可以多吃水果、蔬菜、坚果以及豆制品。

它们可以从降低胆固醇、促进肠道消化等多种角度改善心脏工作环境,对心率降低效果明显。

5、充足睡眠

很多人熬夜之后都会感到心脏不舒服,这可不是错觉。

心脏天然带有规律搏动,钾钠等离子在细胞内外形成浓度差,为心脏规律搏动提供稳定基础。

而钾钠离子浓度并非一成不变,通常白天浓度上升,晚上浓度下降,两者相差达到30%。

之所以如此,很可能和晚上睡觉时人体活动降低,心脏自动切换到“睡眠模式”有关。

所以晚上的心脏跳动频率理应比白天更低。

如果晚上不睡觉持续熬夜,大脑强行释放信号让心脏加班,心脏违背跳动规律强迫适应低钾钠环境。

等到了白天,钾钠离子浓度开始升高,适应了低钾钠环境的心脏,哪里受得了这般刺激,于是便会出现心跳加快的症状,有的人还可能会引发猝死。

所以要想长寿,甭管是从避免猝死角度还是降低心率角度,都要保障充足睡眠,绝对不能熬夜。

结语

综上所述,每个人都应当定期观察心率。

既能监测身体健康状况,身体健康了寿命自然更长,又可以根据“心率越慢,寿命越长”原则对心率做好调控。

双管齐下,从而让长寿成为一种可能。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16年11月25日《养生之道:心跳稍慢更长寿》

2021年12月23日澎湃新闻《心跳快慢影响寿命,专家:心跳次数在这个范围最佳!》

人民网2018年8月24日《心跳越快血管越危险!11种方法让心率降下来》

澎湃新闻2024年2月3日《心跳越快,“走”得越早?研究发现:心跳快慢确实与寿命有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