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罗斯福曾说,二战如果中国战败了,英、俄也将会走向灭亡?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11-04 14:22:3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临川

编辑|t

引言

1942年冬天的美国国会大厅,罗斯福总统站在讲台前,凝视着眼前的议员们。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如果中国倒下了,接下来苏联和英国也将步其后尘。”

大厅内一片哗然,这句话直击人心——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罗斯福的这个假设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一次直面现实的战略警告。到底为什么一个远在东方的国家能对西方列强的命运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世界大战格局?

中国战场对二战全局的影响

要理解罗斯福的这番话,就必须明白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特殊地位。

中国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在当时,中国战场成为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牵制了其大量的陆军兵力。

据统计,1937年到1945年,中国战场上牵制了80%以上的日本陆军兵力,以及相当数量的日本海军和空军力量。

如果中国战败,意味着日本将腾出巨大的军事资源去支援其他战场。首先,苏联就首当其冲。苏联在1941年6月开始遭受德国入侵,在东线战场上拼尽全力。如果日本此时可以腾出兵力北进,苏联极有可能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

斯大林曾明确表示:“中国人民的斗争,大大地便利了我们击溃日本的计划。”罗斯福也在国会演讲中提到,如果中国像法国一样倒下,日本将立即腾出大批军队北上,攻打西伯利亚,这将是苏联难以承受的重击。

不仅如此,日本若能迅速掌控中国的资源,其战斗力将大幅提升。罗斯福指出,日本很可能在征服中国后,组织“中日联军”,一同向北攻击苏联,届时,苏德战场将彻底失去平衡。正是中国持久抗战、牵制日军,使得日本无法轻易实现这一战略。

中国战败对英国的威胁

除了苏联,英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受害者。如果中国战败,日本的下一步计划将是向南推进,目标直指印度和澳大利亚。

在当时,英国在远东的势力范围已经岌岌可危,特别是在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英国殖民地遭受重创。罗斯福认为,如果中国不再牵制日本,那么日本必然会集中精力占领印度。

事实上,日本在1944年发动的英帕尔战役,正是其南进计划的一部分。这场战役表明,印度作为英联邦的支柱之一,已经处于日本的威胁之下。中国战场的坚持,使得日本不得不分散兵力,无法全面推进南方计划。

假如中国失守,英国不仅无法保住印度,连澳大利亚也将面临巨大风险,这将极大削弱英国的全球防御体系。

罗斯福的逻辑推演

罗斯福在国会演讲中,采用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假设:假如中国像法国一样投降,日本将立即接管中国的所有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法国在1940年投降后,维希政府与纳粹合作,使得纳粹德国迅速加强了其军事工业生产。如果中国同样倒下,日本在控制了中国的资源后,会迅速形成“中日联军”,并以此为基础进攻苏联远东地区。

罗斯福进一步强调,这种情境不仅会影响亚洲,还会波及到欧洲。如果日本顺利攻下苏联的远东,那么德日两国的势力范围将会合,这将迫使苏联腹背受敌,最终可能导致其灭亡。

这也意味着,失去了苏联的支持,英国本土将再度面临纳粹德国的侵袭。届时,欧洲战场也将因此失去反抗能力。

在这样的逻辑推演下,罗斯福成功说服了美国国会批准援助中国的计划。他强调:“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多年,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撑,日本的扩张计划将毫无阻碍。”罗斯福的这番言论,堪称美国总统对中国抗战贡献的最高评价。

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

中国的抗战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独立解放,更是对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这场战争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的国土上,而是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格局,特别是在欧洲和亚太地区之间架起了一道战略屏障。

中国战场的存在,遏制了日本的“北进”和“南进”计划,使得日本法西斯的扩张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中国战场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牵制了大约80%以上的日本陆军力量,以及相当一部分日本的海军和空军力量。

如果中国战场不存在或者中国在抗战中失败,日本将迅速腾出大量的兵力和资源。这些兵力可以北上支援对苏联的进攻,让苏联在东线战场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斯大林曾明确表示:“中国人民的斗争,大大地便利了我们击溃日本的计划。”如果没有中国的持续抵抗,苏联的远东地区将难以抵御日本的攻击,甚至可能导致苏联腹背受敌,最终陷入无法翻身的境地。

再看南线,中国战场的存在同样限制了日本的南进计划。日本原本希望通过南进占领东南亚资源丰富的地区,并进一步威胁印度和澳大利亚。若中国战场失守,日军将腾出兵力顺利南下,直接威胁到英国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殖民地。

1944年的英帕尔战役就是日本南进战略的一部分,而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使得日本不得不分散兵力,无法全面推进其南方计划。

罗斯福在国会演讲中特别提到,中国战场的存在给了盟国一个宝贵的战略缓冲地带,使得盟国能够优先解决欧洲问题,实现“先欧后亚”的大战略。这种战略安排保证了盟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同时也确保了太平洋战场的最终胜利。

中国不仅在战场上牵制敌人,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和情报。比如,中国的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与英美盟军并肩作战,有力打击了日军在东南亚的扩张。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抗战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罗斯福在战争后期,坚决主张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确保其在国际事务中拥有一席之地。他指出:“中国的抗战不仅仅是其民族的胜利,更是全球反法西斯战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评价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实际贡献和战略意义。斯大林和丘吉尔等盟国领导人也纷纷表示,中国战场对盟军胜利的重要性不可低估,称中国的贡献是决定性的。

丘吉尔更是在演讲中提到,中国在抗击日本的战争中展示了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这在盟国之间树立了坚定的合作信心。

中国的持久抗战不仅为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争准备时间,也为确保同盟国实施“先欧后亚”大战略起了重要作用。苏联远东地区得以在中国战场的牵制下免于被日军进攻,这为苏联在西线全力对抗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国总统罗斯福更是直言:“假如中国倒下,你们想想有多少日军可以调往其他战场。”这一判断让美国国会深刻认识到援助中国的重要性,最终美国通过了援助中国的《租借法案》,并陆续提供了大量物资和资金支持。

正是由于中国的抗战在战略上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并在国际事务中拥有了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对中国战场的评价方面都予以肯定.中国政府网.2015-07-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