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常说的“三伏贴、三伏灸”是怎么回事?,3类人不适合做

文化养生谈 2024-07-08 06:48:57

马上就要入伏了,气温升高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

但也有一部分人,却正是他们一年里最舒适的一段时间,那就是那些有“老寒疾”的人。

每年的夏天,我们就会看到或者听到各种“三伏贴、三伏灸”的宣传,这其实就是《黄帝内经》里“冬病夏治”的结果。

为了顺应四时养生,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当然是”三伏天“.

在这个时机,借助外界旺盛的阳,以此来调理体内的阴寒之邪,这当然是很恰当的。

但是,入伏之后,南方一带的雨水会增多,个别地方会觉得气温不是很高,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做好”冬病夏治“吗?

其实,就冬病夏治这个概念来说,并不能简单地直接以我们测量出来的气温来衡量,也不管晴雨,主要就是随着自然界阳气的输布,我们身体的气机也会相应而生,腠理更好地打开。

此时进行三伏贴之类的”夏治“,能更好地疏通经络而调理脏腑,从而改善身体机能。

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的,就我个人观点来说,如下三种情况才是精髓:

1、肺寒:

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呼吸系统相关的方面,如民间比较多见的老哮喘之类,就基本属于肺有寒邪、寒湿或者寒痰,从而阻碍了肺的宣肃。

一般来说,常见的慢支、鼻炎、体虚容易感冒,都会在冬季、或者气温降低时发作,它们就更适合在夏天气温高的时候”夏治“。

2、脾胃虚弱: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经常出现肠胃问题,如胃部不适、呃逆反酸、大便溏泄等等。

这类情况,多半和脾胃虚弱有关,尤其是脾阳虚多见,也就更适合冬病夏治,从而更好地健脾温肾、改善肠胃功能。

入伏之后适当进行点三伏贴三伏灸之类,能帮助身体提高抵抗力,明显改善因为脾胃虚弱导致的机能低下。

3、老风湿:

中医说的风湿,主要侵袭的就是身体的各个”枢纽“、也就是比较大的关节,一般以腰膝、脚踝、肩膀、肘、腕等常见。

而且,这类人的年龄一般都偏大,这就需要借助更旺盛的自然阳气了。

因为为什么会出现老寒腿、老寒湿这类问题?首先就是身体的正气不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因为阳气不足了,才导致寒湿之邪乘虚而入侵袭经络。

这时候,他们就会遇寒加重,遇热减轻,在夏季给予相应调理,能更好地改善经络气血的循环。

虽然,冬病夏治有着悠久的传统,上述三种情况也确实有利,但也不是万能的。

有些情况如果也跟风去弄,不但得不到改善,反倒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如下三种人,最好谨慎选择:

1、痛风:

前面说了,有一类老寒湿的关节问题适合冬病夏治,但痛风不在此例。

痛风虽然那也以关节问题为表现,但从中医辨证来看,基本属于湿热之范畴,当然就不适合冬病夏治了。

2、  消渴:

消渴一症,中医有上中下三消之说,但总之都以阴虚内热为主,根本不适合冬病夏治的温阳做法。

3、心虚之人:

不管是心气虚还是心阳虚,我认为都不适合冬病夏治。

尽管很多心虚之人,平常会表现出怕冷喜热、手脚冰凉等寒像。

但他们身体的调节机制一般都比较差,冬病夏治很容易导致他们大汗淋漓而烦躁不安。

总而言之,冬病夏治确实是传承悠久的中医方式,在某些久病慢病上有较好的功用,但我们还是需要辩证地看待,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切忌盲目跟风。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