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是天子守国门,还是另有其他隐情呢

吉星说过去 2023-08-31 18:50:10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为什么北京是我们的首都,为什么在古代没有选择一个位置在中心的,去哪里都方便,,也方便下边上来汇报的城市,为什么偏偏是北京,为什么要从南京千里迢迢迁到北京,这么折腾是为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秘这一历史。

首先得往上追溯,追溯到明朝的朱棣迁都北京,有这个想法的第一个人也不是朱棣,而是朱元璋,为什么都没迁呢?说起来也是挺倒霉的,朱元璋打算迁都时,朱标这个继承人还生龙活虎,但是朱元璋刚一让他去考察新都的地址,朱标就因病亡故了。朱元璋就觉得诶是不是我这个想法不对啊,是不是触犯了什么禁忌,再加上当时的朱元璋年事已高,突然继承人又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谁扛得住啊,天天就想这事了,哪还有心情迁都,迁都又不是我们普通人买房,有钱带着随身物品就

能走,这可是迁都,这种费时费力又费钱的事非常伤神,朱棣完全没心情。

朱元璋去世以后,他孙子建文帝上台,朱允炆应该也有过迁都的想法,毕竟南京不适合当都城这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但是建文帝却没这么做。首先,建文帝当年的面对的主要矛盾,不是南京迁都到哪,而是怎么让自己的叔叔们被削藩。这个矛盾他还没解决,就被朱棣给弄得莫名失踪了,他还有时间去忙活迁都。怎么说呢,这大概都是命啊。

为什么朱棣要迁都呢,有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对明朝来说,从始至终最大的外患就是北边的草原民族,只有不停地稳定住北方的边防,才能保证大明朝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恢复。迁都到北京的话,这个地理位置实在是妙啊,在北方边关出现告急现象时,大明朝堂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具体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地部署,一切都是为了统治的方便,管理的方便。北京作为南方粮食的集中目的地,同时也是九边大军军粮运输的起点,大部分北方边军的粮食都在北京的控制下,有利于稳固的控制军队。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呢就是北京是朱棣的地盘,人家的大本营啊,在自己的地盘上舒坦啊。为什么这么说呢,看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的皇位是要传给孙子朱允炆的,是朱棣从北京出发一路南下击败了朱允炆的大军,直接打到了朱允炆的老家,这是朱允炆的老巢,不是强了人家老巢朱棣的,虽然都是老朱家的,但是他是抢过来的,也不大光明磊落,而且朱棣的势力全在北京,他在北京当过燕王,背景就是他的封地,就是自己出发的大本营,一切关键的事情都在北京,为了能坐得稳,为了不让朱允炆猛不丁的卷土重来,那就得迁都到自己的北京。

北京本是元朝大都,元朝为此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以方便粮食运输能够供给首都的人口。表面上看是迁都,实际上显示了国家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军事防御的重心转移,对国家的统治有着深远的好处。朱棣迁都北京实际上是将京城建在了国防线上,由皇帝亲自坐镇边疆,这就是“天子守国门”说法的由来。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守这个国门呢?北京成为第一线,一旦前线战事失利,北京就会成为下一个目标,但是明朝却不能迁都。一来都城近在眼前还放弃了大片土地,一旦都城南迁,整个华北都恐不保;二来明朝的士大夫们也不允许迁都。所以明朝皇帝就只能在这里杠着。

天子守国门是一句褒奖,但是如果天子本身能力不强的话,这就话就是一场灾难,这就得说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了,当时明王朝内有李自成攻城略地,外有后金势力虎视眈眈,但当时后金的军队多被挡在山海关之外。李自成攻下明王朝首都,崇祯皇帝表示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至死不退,吊死煤山,民间对此事件称为“君王死社稷”。

而崇祯这个人死的很壮烈,但是也有些悲哀,同为末世之主,当面对敌人来袭时,蜀汉孝怀皇帝刘禅选择了献城投降、摇尾乞怜,宋徽宗赵佶选择了甘当俘虏、忍辱偷生,而明思宗朱由检却选择了大义凛然,自缢殉国。死的是有些骨气的。但是我却觉得他是被这句话困住了,不得不守住,本来他上位之后干的那些事就不大行,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众叛亲离,退无可退,如果不自我了断,只能屈尊受辱。所以来个壮烈的死吧。说起来也是前期他自己作的。

其实明朝的的皇帝们从一开始就是有目的性的,也不是为了什么好听,什么天子亲自把守这种名声,准确来说就是为了自己的统治稳定,但是不可否认朱棣也确实是有点本事的,毕竟迁都这种大事他做的还是很好的。可惜的就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啊。崇祯就是一步错步步错,结果就导致了自己悲惨的结局。

0 阅读:32